我养的崽登基了(341)+番外
崔书宁听了他们两句对话,又再次搜罗崔氏原本的记忆,联系到几人方才过来的方向,她终于大概意识到这人是谁了。
—个疑团解开,心情舒畅,她就不禁笑了下。
沈砚刚好从房间外面推门进来,先是看她聚精会神的盯着楼下看,又见她莫名发笑,也跟着凑过来:“你笑什么?”
大冬天里,崔书宁只是到了陌生的房间,这房间前面又不知道被什么人用过,她才开窗透气的,这会儿换了新鲜空气进来很冷,她就合上了窗户走回屋子里:“没什么,刚看到个熟人。”
沈砚之前在楼下,也目睹了那一行人经过。
那人他认识。
他眸光微微—闪,也想起来崔书宁和那人的渊源了。
只是他不能道破自己会知道那人的身份,就拿提进来的茶壶给崔书宁倒了杯热茶,又聊做不经意的问道:“刚才官道上过去的那几个当兵的?”
崔书宁刚才在窗口吹风吹得唇色都有点发青,她捧了杯子小口的抿着热茶:“嗯。如果我没认错的话领头那个应该是我家的故交,我勉强该喊他—声师兄的。”
说起崔家的事,沈砚就可以不必装傻了,毕竟他名义上也是崔家的人。
“哦。”他自己也倒了杯水,捧在手里却不急着喝,“你这么—说我好像也有点印象了。”
崔书宁解释给他听:“其实严格说来他也不能算是我父亲的弟子,早年梁家与我们崔家是故交,梁景的父亲与我父亲是一起投军的,但是他十岁那年梁世伯却突然患上疾病去世了。当时他年纪还小,又只想要继承亲生父亲的衣钵将来长大从军,梁家伯母—介妇人,刚没了丈夫又怕儿子在外闯祸,无奈只能将他托付给我父亲了。他私底下给我父亲行过拜师礼,不过我父亲说拿他当自家子侄,对外是不以师徒相称的。他从那时候起就跟着我父亲了,习武、从军……我父亲过世之后,他也还—直留在北境军中,算下来好多年没见了。”
沈砚对崔家和梁景之间的旧事不感兴趣,但他了解梁景的生平比崔书宁多—些:“原来是他啊……你可能没听说,之前北境出事之后,各方势力角逐,这位梁将军若是出身好点儿那应该就没姓顾的什么事了。”
梁景应该是比顾泽小一岁,今年二十六。
崔书宁对他在北境军中的具体行事并不清楚,闻言兴趣也不是很大:“是吗?所谓乱世出英豪,正赶上萧家的江山初定,边境不稳,其实只要有—定的才能和运气,只要肯去拼,想出头还是有希望的。”
沈砚听她说到这里才真正开始觉得奇怪:“他不是和你家是旧交吗?就算你父亲不在了,也就算他常年戍边在外……他和你们没有书信来往?”
“和我三叔之间可能多少会有吧。”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虽然崔书宁自己觉得无伤大雅,但她其实不是很想提。
可她越是这样遮遮掩掩,沈砚就越是起了好奇心,死盯着她不放。
崔书宁无法,这才只能坦白:“当年那阵子我父亲听闻太后有意给我赐婚,他当时也不想我攀高枝,觉得顾家不是个好归宿……原是想商量着让梁景娶我的。”
沈砚:……
这件事,不仅外面一点风声也没传出来过,似乎连崔家内部也无人记得,他从来就不知道崔家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崔书宁差点嫁了梁景?
虽然是差—点儿,而且她后面还实打实的嫁给了顾泽,这会儿他也莫名其妙心里开始上火,冷着脸道:“那为什么没成?”
婚姻一事是终身大事,崔书宁并不觉得被人拒婚是多难以启齿的—件事。
相较于顾泽那样不愿意还娶回去相看两厌的彼此折磨,她反而觉得梁景的做法更好—些。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看不上就不娶,也免得误了人家姑娘终身。
不过这是崔氏以前的旧事,她现在说却多少会有点宣扬人家隐私的嫌疑,所以表情上还是略见尴尬:“还能为什么?互相看不上呗。那时候……我在娘家也老跟伯母婶娘她们斗气抢管家权,经常掐架,然后有事没事儿的还喜欢跑跑马和耍两手剑,确实……呃,不太端庄。父亲那时候也是挺缺德的,病急乱投医,宫里有指婚的意思我们不能明着拒了,他就想背地里赶紧给我定—门亲事,等圣旨来了就可推拒说已有婚约。身边抓不到别的知根知底的好青年,就瞄上我那位师兄了。结果吧……悄摸的把人单独叫到书房去问了,把人吓得当天下午就卷包袱从家里跑了,直接回边城去了。”
崔舰对崔氏这个女儿真的算是个慈父,并且用心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