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死对头(72)+番外

作者:浔北 阅读记录

“潇弟年少时凭《江南三赋》名扬天下,想必他日也会因这吴州山水长卷而名垂青史。”

唐桁赞赏着裴云潇纯熟的笔触,他现在想要画出如此精炼的画作,也都只得其形而无其魂。

裴云潇耸耸肩,唐桁哪里知道,这里只是一本书中的世界,哪有什么青史?不过她也不会扫兴,便玩笑道:“那兄长得陪我走遍吴州的各处美景,才好成全我青史留名啊!”

唐桁抬手,抚上裴云潇的肩头:“这有何难,陪你便是!”

两人相视一笑,忽听屋外有学子轻叩门扉:

“裴学兄,唐公子,在吗?郑院首与宋先生有请。”

裴云潇和唐桁来到书院的正堂,首座上并排坐着两个儒雅端方的中年男子,一看便觉学识渊博。两双眼睛更是敏锐有神,仿佛能一眼看穿人心。

“学生裴云潇,见过郑院首、老师。”

裴云潇已是宋珏的亲传弟子,因此称呼上更加亲昵。

“学生唐桁,见过郑院首,宋先生。”唐桁也跟着行礼。

“原来你就是唐桁。逸飞在我这儿总是提起你,提的我耳朵都起茧子了,今日可算见到了,逸飞眼光不错。”宋珏笑着,言语间透露出善意。

唐桁也忙道:“学生也早闻先生鼎鼎才名,心驰神往。日前接到潇弟传信,欣喜若狂。只是因家中事务耽搁,这才来迟了,不及早见先生,请先生赎罪。”

“无妨。”宋珏不会在乎这些:“那这么说,你我算是神交已久咯?”

唐桁微愣,“神交”二字颇有些重了,尤其是自己如今寂寂无名,宋珏却是久负盛名,怎么也称不上神交。

不过既然宋珏敢说,他有什么不敢认的,当即便道:“蒙先生不齐,学生受宠若惊。”

“哈哈哈。”宋珏指着唐桁朝郑伯焉笑道:“看吧,难怪他与逸飞能结义为兄弟,这性情还真有些相似。”

裴云潇在一旁调皮一笑,接话道:“逸飞谢老师夸奖!”

几人笑过一会儿,宋珏便让两人坐下,询问了一番唐桁的学问和见解。唐桁每说一句,宋珏和郑伯焉都频频点头,赞叹他出身乡野却有如此学问,十分难得。

“我听说,你精于农事,还发明了坡地提水的工具、建造牛连转磨、炼制农具,这些你都是如何想到的?”郑伯焉询问道。

唐桁自然不能说这是自己脑中无穷无尽的藏书库所有,只得道:“学生出身农家,自幼耕田务农,这些都是经常要做的事。再加上平日里爱读些前人农书,故而遇到难题时,或能比他人更易想到解决之法。”

作者有话要说: 日常唠叨求收藏、求评论、求作收吖(*^▽^*)

第35章 拜入师门

郑伯焉点头:“不错, 实践才能出真知嘛。”

他指着唐桁,朝宋珏道:“承玉啊,今年书院打算开设一门农学课程, 我看就让他来做课程的助教, 也为书院的学生们做个榜样。”

“这……”宋珏有些犹豫。

别说书院里那些世家子弟了,便是有的寒门学子,都觉得种地务农是有辱斯文的事情, 郑伯焉的这种想法,未必能行得通啊。

“慕声兄, 这个课程是不是有点儿……”宋珏犹豫道:“而今科考选仕并不涉农事, 何况学业繁复,这些学生恐怕不情愿学这些。”

郑伯焉却很坚持:“管子云, 粟者, 王之本事也, 人主之大物。有人之涂, 治国之道也。”

“科举入仕, 便要为官一方。不通农事, 何以代君巡牧,劝课农桑?更别提兴修水利, 丰实仓廪了。便是功利些说,官员考核还要看政绩呢, 学了这些,对晋升也是有帮助的。”

这话说得不能说不对, 但宋珏担心的还是学子们的关系。

把唐桁定为助教,很容易引发其他学子的逆反。若唐桁不能与同窗处好关系,就算有裴云潇保驾护航,对他的将来也没有益处。

宋珏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郑伯焉。

没想到郑伯焉一拍大腿, 道:“这有何难?承玉你将他也收作亲传弟子,其他人便是不满,也要敬他三分。至于其他的,我倒觉得他有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

宋珏一脸黑线:“慕声兄,我本来就有意收他为弟子,如今叫你这么一说,倒成了你的功劳了。”

裴云潇脸上一喜,雀跃地看向唐桁。

唐桁反应极快,连忙跪下行拜师之力:“学生见过老师。”

顿了顿,又朝郑伯焉一拜:“也要谢郑院首促成。”

“你们啊!”宋珏无奈地指了指三人:“好了,快起来。”

“当日逸飞拜师,我给的是一块儿昆山暖玉。你们既是结义兄弟,那也不能厚此薄彼。刚好那昆山暖玉就是一对儿,等明日我就派人给你送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