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上(24)
虞远点了点头,“我这边安国公、荣昌伯、黔国公二房都要准备下。具体哪些你和思迪先拟了单子。”
王正应诺,见虞远没什么别的事,才和思迪告退。二人刚走,虞远就吩咐子觅请吕三过来。
09 绒花
吕三接过丫鬟捧的茶,有些受宠若惊。虞远和他闲聊了几句常州风土,话题自然的过渡到了首饰绸缎上。说起这个,吕三恭敬的道,“这么些年太平盛世,常州又是富足之地,各家的小姐夫人太太们都喜欢金银玉石珠宝,郭家开的恒顺金来的百宝发箍,赤金的步摇、珠钗最是有名,除了金饰,他家翡翠也非常有名。”
虞远笑道,“莫不是除了他家就没有别家不成了?”
那吕三恭敬的回话,“其他也有几家,比如冷翡家的翡翠也不错,但是他家只有翡翠,还有雪满楼的银饰品,只不过不太入夫人们的眼罢了。”
虞远微微皱了皱眉,“这些都常见,还有没有别的?”
那吕三皱着眉头想了又想,忽然一拍大腿,“咳,瞧我这记性,倒是把别家记得牢,自家的生意给忘了。” 说着,兴高采烈的和虞远扯,“咱们家二小姐在绣庄里开了间小小的店面做绒花。不过这个手艺只有小姜娘子几个人才会。那绒花做了好几年,总算是让二小姐满意了,听那意思,等再做的好些了,要进上呢。”
“哦?”虞远挑了挑眉,“这绒花真有这么好?”
吕三哎哟了声,“我们家大小姐生意管的好,要是论这些品茶评花的风雅事情,二小姐和三小姐最是了得。这绒花我也只远远的看过一次,比真花儿还像真花儿,远远的看去好像闻到了花香一样。”
虞远嗤笑,“胡说八道。”
吕三的声音就有些委屈,“爷,我一外院的爷们,哪儿能见到小姐,不要说小姐,就是大姐儿身边都进不得啊。”
虞远抿了口茶,子觅就插嘴,“吕叔叔哪里话,谁不知道吕叔叔是这常州通,没什么您不知道的。”
吕三心里暗骂子觅,脸上讪讪的笑,“哪里哪里。”
又聊了几句,虞远端茶送客。等人走了,子觅凑过来,“爷,听吕三说的,我倒是想起来以前虞太妃在家的时候喜欢的一种花儿,就是用孔雀羽做的头饰。”
“就你懂得多。”
辗转反侧间,到了刘大人宴请之日,只得收拾心情打起精神来答对。酉时刚过不久,虞远就到了后衙,刘大人已在此恭候多时。寒暄几句,同知蒋大人,参将郑大人一起过来,通判徐大人最后到,刚一进门,就连连道歉,“突然有急事,惭愧惭愧。”
郑大人笑道,“既然来晚了,自罚三杯才对。” 说着,招呼仆人倒酒,又嫌弃酒杯太小,要换了海碗来。
徐大人连连讨饶不过,郑大人转头对虞远道,“江平,看到了吧,这个最是小气不过的徐大人可是有名的耙耳朵,徐夫人闻不得酒气,我们徐大人在外饮酒都跟偷人的一样。” 说完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刘大人,蒋大人也跟着附和,那徐大人不知道是被激将了,还是觉得来晚有愧,居然连干三大碗,让郑大人啧啧称奇,不免问他,“您这是打算睡在衙门里了么。”
徐大人并不恼,笑的跟个弥勒佛似的,“拙荆知道今天给虞大人接风,特准我随便喝。” 一副完全不以怕老婆为耻,反以为荣。
搞的郑大人有些不自在了倒是。
蒋大人连连打圆场,和虞远解释,“徐夫人自生了徐少爷之后,身子不好,所以徐大人多有迁就。”
虞远听罢,忙给徐大人倒了杯酒,又说起常州名医,甚至提到了太医院的医生。
徐大人喝完酒,叹了口气,“这人呐,总是争不过命。”
虞远就有些纳闷,
刘大人接过话,给他解释,“徐夫人是徐大人师座的女儿,因自幼身体不好,姻缘上有些波折,后来二人成亲后,又多年无出,求医问药,总算喜得麟儿,但身子也就败了。不曾想京中岳母把这个都算在了徐大人头上,对徐大人很是不满。”
虞远听出了些苗头,刘大人意味深长的对虞远说,“靠着妻族起家,难免要多些考量。”
郑大人接话,问虞远,“虞老弟,听说你还未曾定亲,可有眉目,不如在下保一门亲事如何。”
原来在这里等着我,虞远忙斟酒道谢,“承蒙郑兄抬爱,只是家中兄长已有人选,只待合适之时,便请了媒人提亲。”
“恭喜恭喜,我等真是晚到一步,” 刘大人捻须而笑,“正五品的乘龙快婿就被人抢了先,也不知哪家如此好眼光好手段?”
虞远笑道,“兄长还未写信,只说正在商讨。” 一脸期待又无奈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