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237)
虽然税收预算由户部来做,但户部也只是给每一府下达文书,那么,这些户税、地税便是由长临府知府调配的。
长临府的王知府,亦是略人案的最大嫌疑人,会是他吗?是他察觉到了什么?还是说只是单纯地想要多收一些银子?
看着手里的文书,唐林叫来郑主簿,问道:“郑主簿,这是临海县这次的税收,你看看?”
郑主簿见唐知县眉头紧皱,颇为不解,如今临海县这样好,百姓们或多或少都做了点小买卖,以前的税银,就算按最高等的来收,也都是出得起的。
定睛一看,郑主簿也惊了,喊道:“这,这怎么高了这么多?”
“本官记得,今年夏税,户税一万两千两,地税一万五千石,如今这个可是翻倍了!就算是紧县,怕也没这么高的了。”
“没错,我们县商税占大头,户税和地税本应该要比其他上县低两成,但以前从未减下来过。”
“这样也就罢了,全额上交,我们也能勉强维系。可,如今这个,可不是一个上县所能完成的。”
“那你说,王知府知道这个情况吗?”唐林看着眼前的文书,上面的知府印章,还真是显眼得很。
“应该是知道的,这些都需要知府批阅后才可下发的。唐知县,你打算如何做?这地税一缴,临海县百姓就无粮了,恐怕会怨声四起。”郑主簿心中焦急。
“今年我们的商税极多,县衙的账上有极大的一笔银子,若是用它去买粮,自是可行的。”
“但本官,不想这么做呢!”唐林把玩着手上的文书,想着若是此事事发,王知府会如何应对呢?
“唐知县,你是想……”
郑主簿人有些抖,这几月来,他自认为足够了解唐知县了,没想到还是不够,他居然要跟自己的上司斗!难道他不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吗!!
“本官记得,历年税收文书都存在你地方吧?”
“将那些文书拿出来,特别是王知府上任前后的。税收大事,定有金部的官员过来管理,这么多年来,我们多交了这么多税收,总得有个说法才行,不是吗?”
郑主簿连连点头,等将文书都拿过来时,才反应过来,就算是有金部的官员过来,那唐知县又怎么确定,他们不是一丘之貉呢?
唐林自然不能确定,只是有极大可能不是罢了。
虽然不知道官家如何想的,但是,能让唐林来这里,官家可能是对海港码头有想法的,大胆点猜,就是想要开放码头,收取别国商人的过税。
这样一来,官家对于临海县的事情自然是极为关心的,那么前来收税的金部官员也会是受官家信任之人。
只是这并不能让唐林完全相信那个金部官员,所以,他还打算去找另外两人,一个是长庆府路转运使,一个是长临府通判。
转运司管一路财赋,而且还有监察百官之职,这王知府自然也在其中。而现在的长庆路转运使吕嵊是老师的同年。当初过来就任时,老师便叮嘱过有事情可以找他帮忙,但也不能事事找他。
而长临府陆通判,是因为略人案的缘故,唐林早已观察他许久。
一月前,方押录带着人沿着线索抽丝剥茧后,已经锁定了王知府,也掌握了基本证据。
这件事几乎将整个长临府官员都笼罩在里面了,王知府和张同知联合下面的知县做出来的大案,里面牵涉到的官员数不胜数。
光长临府参与进去的知县就有一半,而收过王知府送的财务、美人的官员更是占了大半。
也是因此,唐林不敢妄动,只有等罪证最够多了,能将他们一网打尽时,才可能开始行动。
哪知,如今因为税收的事情,竟然可以提前将王知府拉下水了,若是立案,定然会抄家,要是一不小心抄出不敢抄的,爆出略人案来,那么之后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样一来,唐林只需要躲在后面便可,不需要站出来出这风头了。
在没有出现这件事之前,唐林的人选就是陆通判,对于这件事,陆通判并不知情、连王知府给的钱财、美人也没要,可以说人品是能靠住的。
如今,王知府自己露了个破绽出来,那也就怪不得唐林想要直接扯开这个破绽,将其内里挖出来了。
唐林先写文书,一式三份,交由信得过的仆从送到金部官员、陆通判、转运使等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