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274)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龙门,天下人的龙门,百姓为鱼,越过此门,就不在与世人同。
等他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天下盛景之时,凡北凉之人,无不侧目关注。
一国之人,同时关注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之恐怖的。
莫少珩他们作为评卷人,按照制度这三天都是不能私自离开和外面接触的。
一整天,对于凉京的人来说,或许也就一眨眼的功夫。
但等贡院的大门打开的时候,陆陆续续出来的学生,恍若隔世。
表情……古怪到了极点。
他们来参加县试,自然是对科举制度专门了解了一番。
县试后面还有郡试,洲试,京试,一关比一关难。
但……仅仅一个县试,他们都已经有些怀疑人生了。
那些题目当真有人会吗?
眼睛审视地看向周围。
被看到的人赶紧身体一正,神秘莫测了起来。
要是别人都会,而他不会,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说实话,他们以前也就在小圈子里面比一比,也都是一些熟人中分过高低。
但现在,依次要在县,郡,洲,京,和全国的学子比起来了,那种压力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也有些兴奋,要是能脱颖而出,名传天下的可能都有。
若能一步一步的力压全国,称一声北凉名士不为过吧。
一切结果,皆在三天后的张榜。
这时,在贡院打开的那一刻,赵景澄等十五个学生,手拿纸笔冲了出去。
“朱辛梓同学,听说你从小就是神童,是这次凉京县试的热门人选,对于此次县考,你有没有信心夺得佳冠?”
众人:“……”
三街战报的记者。
还是要上报啊。
还有……县试的热门人选?
这个朱辛梓乃是朱氏公子,的确有些文名传出,没想到竟然也来参加科举。
旁边也有采访寒门子弟的,“季李,作为寒门代表,你觉得这次考题如何?”
无论是朱辛梓还是季李,以前多少都是有些自信的。
但现在愣是话都不敢答。
“要不,你们互相对一对答案,看看考得如何?”
贡院外,愣是热闹到了不行。
那些考生也竖起了耳朵。
他们也想知道他们考得如何啊。
赵景澄已经在起稿了,“此次县考,神童落泪……”
此时,莫少珩一行人,也来到了评卷室。
他们也是得在县试结束后,才能得到当期的考卷。
“也不知道圣人都选了些什么题?”
“应该都是简单的吧,毕竟是县试。”
“虽然是这样,但这几天我老是忍不住好奇这问题,也是奇怪。”
“莫少珩的这个规则倒是公平。”
等考卷送来,拆开封袋。
莫少珩手上也拿了一份,只是一看,表情都怪异了起来。
然后看向几人。
几人也抬起了头。
一时间,安静到了极点。
莫少珩说道,“不是说圣人会选简单的吗?”
几人脸都黑了,“你还有脸说,不是你让圣人往难了的选吗?”
莫少珩:“……”
他也就说说啊。
“那也是你们同意了的,要是……要是县试将人全刷了下去,你们也要担责任。”
几人:“……”
呸,莫少珩这死不要脸,现在居然推卸责任。
咕噜,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看了看试卷,“圣人怎么想的啊?”
有人没好气地道,“也不看看你们当时怎么跟圣人说的,什么我北凉人才遍地,怎么难怎么出题。”
几人:“……”
按照评卷规则,有一个最低标准要求,也就是说考生得过了这一个最低标准,然后才根据各县分配到的名额择优录取。
现在这个最低标准,已经发放全国各县了,想改都来不及了。
莫少珩硬着头皮道,“我们要相信我们北凉的读书人,总……总是有人能脱颖而出的。”
“现在还有一个麻烦事,圣人如此选题,也就奠定了一个基调,也就是说后面的郡试出题定是要更难。”
几人:“……”
其实,肯定是有人能通过县试的,他们怕的是,筛选这么多人下去,能走到京试的人还能不能有。
别忙活了一年,结果京试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通过,打脸打得啪啪的,鼻青脸肿。
“还是先看看学子们考得如何吧。”
试卷被一批一批的送了过来。
采取的是糊名制,但不需要重新抄誊。
莫少珩说道,“批卷吧。”
果不其然,学子们答题并不理想。
试卷一共六个部分,需要至少平均乙等才能过最低标准,然后在择优满足分配到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