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176)
他入仕将近十五年了,以往最辛苦的也就是乾州那几年,可就是那几年的工作量也比不过秦胥登基后这一年内。
其实也能理解,在与安王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登上皇位,秦胥心中不可能安稳,总得有个疙瘩。
他想要的无非是天下大定、皇位稳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就是这么简单的诉求,让他日夜操劳了将近一年。
虽说是操劳了些,不过这一年没白忙活,如今的朝廷,安王势力已经所剩无几,能站在秦胥步步紧逼之下还立于高出不被拔除的,就只有陈渝、容彻这等人物了。
秋风出了长安城,今岁第一轮新雪落下,一层银霜覆盖了皇城,放眼望去,街上不乏孩童的身影,欣喜地嬉戏打闹。
接近年关,秦胥还是有心体谅下边官员的,他与江晏二人彻夜交谈,拟定了二十日的假期,比往年足足多出了五日,实在是不易。
薛继闻听此事,心中是略有感慨,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寻常佳节已是如此,何况一年到头?仔细算下来,他已经将近十年没有回过江陵了……
沈玉容一推门出来,就看薛继靠着院里的老树,望着南边怔怔出神。
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沈玉容怎会猜不到他想的什么?轻笑了一声,将手里忙活的东西放在一旁,坐在了薛继的身侧。
“想回江陵了?”
薛继听见声响,不必抬头就能辨认出是沈玉容的声音。他轻笑了一声,伸手将人揽入怀中,喃喃低语:“是想啊……今年有二十天假期,只是回江陵实在路远,二十天恐怕也来不及。”
沈玉容靠在他肩上,声音很轻,听着却是分外舒心:“你跟陛下说说,寻个公事的名头,要回去看看还不容易?”
薛继垂下眉眼看了看她,又笑了:“夫人这么想回去?”
“十年了,想家了。”
薛继沉吟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好,那就回去看看。”
——
寒冬腊月,薛继面圣之后得了秦胥的批准,顶着个公事的名头,收拾车马准备会江陵了。
若说有什么不方便,那必定要数苏虞。她前一个月为薛继产下一女,前两天刚出月子,这就顶着冬日的寒冷,抱着小女儿,跟薛继等人往南边去。
薛继给这小闺女起了名字,叫做薛漪。还没来得及给家里写信,反正这都要回去了,想着到家再说罢。
马车上,沈玉容看着年岁渐长的薛琛,脸上总是不自觉洋溢几分笑意,薛继手里还攥着公务,余光是不是扫到这母子二人,心里也是止不住冒暖意。
一路上可谓平淡无奇,连沿途城门的守城士卒都因天气严寒而懒得盘查。
晃晃悠悠在路上过了将近十个日夜,终于到了江陵境内,离城中不过数十里,天黑前赶到应该不是问题。
沈玉容放下了帘子,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你说,这回把吴怀安带回去,吴大人还会让他跟咱们回京去吗?”
薛继思绪一顿,暂时抽离了朝廷事务,稍稍皱起了眉头,有些迟疑了。
“不好说,吴怀安现在是小有所成,将来指不定能成大器……可吴大人年纪也大了,保不齐他想趁早享天伦之乐,就把吴怀安留在江陵了呢?”
话说至此,两人都下意识沉默了,目光又飘向了窗外,即便吴怀安此时跟苏虞他们在后边的车上,这样根本看不见。
“快到了。”沈玉容轻声道。
果然,透过窗户已经看见前边的城门。上边写着「江陵」二字的牌匾似乎是新题的,城上砖石也像是翻新过,抬眼一看,这城门比十余年前看着要富丽许多。
“吴衍没少出风头啊。”
薛继话音才落下,马车便停住了。
王衢从外边挑开了帘子,朝着车里唤道:“主子,吴大人在城下接迎。”
薛继一愣,他可没提前知会官府,怎么吴衍对他行程如此了解?
只是人既然已经到了,总不能让他空等,怎么也得下车攀谈一番。
“王衢。”薛继按住沈玉容的手,示意她别动,自个儿下了车,冲着王衢吩咐道:“你先送夫人还有苏虞她们回家去,我这保不齐要跟吴大人喝两杯。”
当然,吴怀安是要下车去见他父亲的。
薛继领着已经初显锋芒的吴怀安往城下走去,到了官员面前,脸上带着笑意,稍稍颔首:“诸位大人辛苦,这么冷的天还出来接应,薛某惶恐啊。”
吴衍是老狐狸了,只是到底上了年纪,这么久没见自家儿子,情不自禁有些激动。
他握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了几番,又朝着人肩上拍了两下,眼中尽是骄傲和满意。
“这些年多亏了薛大人替我照看怀安啊,下官出来接应一下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