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居一品(1366)+番外

作者:三戒大师 阅读记录

很短,很快就读完了。

王寅笑望着沈默道:“大人,这就是我给你出的好主意。”

沈默凝神一想,顿时了悟,展颜笑道:“端的是好主意!”

这两人打的什么哑谜?其实说穿的话,道理也很简单……那可怜的驴子到底是怎么死的?它其实是死于自己的盲动。不信请看老虎的心理,一开始以为它是神,不敢靠近。这个时候驴子是很安全的。只要它保持这种局面就可以安心地活下去了。偏偏驴子要逞能,要大叫,要用蹄子踢,于是把自己的这点可怜的本事全透露给老虎了。老虎心里有了底,当然就不再害怕,三下五除二就把驴子吃了下去。

所以,在面对强大的老虎的时候,驴子最有力的武器是利用对方的不了解,保持沉默,坚决不可轻举妄动。

同样道理,在内阁角力中,徐阶自然是老虎,沈默的角色就相当于那黔之驴,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但徐阶其实对沈默也是有顾忌的……一来,沈默是有功之臣,又是他的学生,这就使徐阶不能用对付高拱的方法来对付他,否则让人齿寒;同时,徐阶对沈默的真实实力,也一直看不太清楚,因为沈默几乎从不动用自己的人脉……当然那些关系明摆着的除外。所以到底徐党中有多少沈党?朝中又有多少沈默的支持者?徐阶只知道必然有不少,但到底多少?他也说不清。

还有沈默在东南到底有多大影响力?能不能赶上他在苏州的一半,那些督抚又有多少听他的指挥?这在沈默没有做出大反击之前,徐阶是看不清的。

更有甚者,沈默当初可查办过徐家的案子,对徐家的情况,到底掌握多少?还留没留着当初的罪证?虽然他言之凿凿,说全都销毁了,但谁知道会不会留有后手呢?

这种情况下,面对着生性谨慎的徐阁老,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动,只有不妄动才可以增加自己的分量,使对手看不清自己,从而不敢轻易采取攻击措施……这样至少可保证,他短时间内不会对自己下狠手。

※※※※

“办法虽巧妙,但只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啊,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老虎?”沈默轻声道。

“张居正的行为,无形中有一个好处,也许会使徐阁老放过大人。”王寅道:“没有领导者喜欢不受控制的下属,如果又不能再换人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强大的对手,让两人展开竞争,这样两人就都得乖乖听话了。”

“具体策略就是三招,一是多照面,不能躲着。躲着反而显得心虚胆小、底气不足。哪怕心里再担心,表面上也要大大方方、若无其事。要在各种场合多照面,让大家看见你的平稳镇定。这是一种左右局势的无声力量。”

“二是要更投入,越是在这种敏感时期,越是不能魂不守舍。和上级、平级、下级要多谈工作、多沟通,要表现出你对危机的不敏感,和对自己工作的投入。”

“三是不要求情。如果徐阶找大人谈话,多半是为高拱的事情。大人不要慌,要多谈自己对兵部相关事务的成就和体会,同时谈谈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恳请批评指正,最后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摆出来,请他帮着解决、给予支持。切记不要为自己求情,更不要为高拱或者其他任何人求情,私下也不要搞小动作。这些小动作相当于驴子出腿,不会取得什么效果,反而会暴露自己的弱点,激怒了老虎。”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王寅最后沉声道:“要想永绝后患,只有把老虎打死!但对付徐阶,阴谋是不管用的,要用阳谋!就像杨某人所作的那样!”

第七九三章 唯一的大佬(下)

一夜长谈,让沈默对隆庆元年扑朔的朝局,终于有了明晰的认识,知道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徐阶、对待高拱、对待张居正、对待杨博、对待兵部众僚了……在这个处处博弈的棋盘上,虽然他仍然不是那个下棋的人,但已经可以利用各种势力的博弈,去谋求自己的利益了。

虽然他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仍然被徐阶凌厉而坚决的攻势惊呆了……以至于许多年后,他仍能清晰的回忆起,这场绝对经典的‘言官大作战’的每一个细节。而他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要知道,在这个君权无上的年代,作为部阁大臣,谁的圣眷正隆,就意味着他有了金刚不坏之身,几乎就是立于不败之地。而众所周知,高拱与隆庆的关系,要胜过古往今来任何一对君臣,所以在很多人眼中,高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故而取代徐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徐阶徐阁老,却用他强大的实力,和完美的谋划,打破了人们对圣眷的迷信,粉碎了高拱无敌的传说,上演了一出政治斗争教科书般的完美战役:

这场战役的总指挥,自然是徐阶无疑,他虽然为了避嫌退居幕后,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还不疼不痒的做些调停。但在历时三个月的长期斗争中,如臂使指的调动两京数百名言官,使他们进退有度、相互配合的实现了一系列战术动作——前锋搦战,诱敌深入,全面包抄,围而歼之!能做到这一点的,当今世上别无二人。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大明唯一大佬!

胡应嘉、辛自修等人就是徐阶派出搦战的敢死队,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是徐阶指使他们开炮的。但以胡应嘉‘倾险好讦’的人品声望,是不可能在六科中一呼百应的。更何况,他本身也是有错在先,不只是放马后炮的问题,更是有捕风捉影、假道伐虢之嫌——毕竟杨博是山西人,和没有山西官员被察落,这两件事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你胡应嘉存疑,那好,应该去考察那些山西官员,究竟称职与否,这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

而胡应嘉不请朝廷重新考察山西官员,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断定是杨博包庇乡党,他的立论就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他也理直气壮,毕竟言官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嘛!可那么多言官也都疯了?为何在其捕风捉影,居心不良的前提下,还会有那么多人不辨是非的同情他?仅仅用‘唇亡齿寒’解释,同怕太苍白了些吧。

更甚者,为何在弹劾杨博的同时,还要把高拱也拉进去?难得高肃卿认清形势,一言不发,但依然被弹了个满头包?这显然不是误伤,而是蓄意为之。让人不难联想到一句古话,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不过高拱一反常态的老虎不出洞,让徐阶对战果很不满意,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高拱一味的避让,言官们唱独角戏的话,并不能把他逼到绝境,甚至有可能使他逃过这一劫!这是徐阶不能接受的,因为他知道,击倒高拱的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只能任其日益壮大,最终反过来将自己击败了!

徐阶很清楚,以高拱那种浅狭偏颇、最快恩仇的性子,能忍到现在,必然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像高拱这样‘迫急不能容物’的火药罐子,是永远学不会什么叫‘藏蓄需忍’的,只要自己再下一剂猛药,就是神仙也拉不住他了!!

于是第二波攻势开始了,如果说,胡应嘉、辛自修之流,不过是试探兵锋的炮灰。那么现在才到了真正主力出马的时候——在内阁宣布对胡应嘉最终处理结果的第二天,当今世上‘四大能战’之一,鼎鼎有名的骂神欧阳一敬上疏弹劾高拱!

这位老兄也算沈默的‘老交情’了,当年他经略东南时,徐阶曾派其为赣南巡按,有监军之意。当时战果辉煌、身负‘骂神’之名的欧阳一敬,也曾上疏弹劾沈默,意图挑战他的权威,只是没有搞清楚形势……赣南可是战区,沈默正在统兵剿匪,玩得不是和平时期的套路,而是叫‘一力降十会’,所以没扑腾起个浪花,就被沈默给收拾服帖了,老老实实当了一年的巡按,然后悄没声、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上一篇: 权柄 下一篇: 大独裁者报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