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849)+番外
“五十万两啊,”嘉靖皇帝道:“这五十万两,可是全入了内帑的,”说着声音冰冷道:“你们怎么就弄出这么大窟窿,还得靠外臣给你们补!”原来今天晚上,皇帝跟太监们算账,就是为了查明内廷那八十万两窟窿,是怎么造成的……李芳虽然被皇帝派去修陵,但还是很忠心的,冒着被治罪的风险,也将严世蕃的底牌禀告了皇帝。
暴怒之后,嘉靖很快恢复了冷静,因为他知道,自己越生气,就越中了别人的算计——他当然可以一气之下,把严世蕃逮捕入狱,随便找个罪名咔嚓了。可那样天下人会说,严世蕃为天子补亏空,最后却被卸磨杀驴,实在让人齿寒。这是死要面子的嘉靖,万万无法接受的。
嘉靖虽然老了,不愿多事了,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聪明绝顶,掌控欲超强的皇帝,从来都是他玩弄别人,岂能容忍被人玩弄?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不就是欺负他年老体衰,已经无心无力再重整朝政?
严世蕃为什么这么大胆?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里。中国自古以来,正朔王朝都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在政治生活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只有开国的一两代皇帝,因为是帝国缔造者,可能不太在乎官员阶层,敢大刀阔斧的干些什么,但到了他们儿孙继位时,政治稳定下来,皇权便被全天下的官员,一起装到笼子里,皇帝想要干些什么,必须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才行,不然就没法干。汉晋唐宋明,五大正朔汉人王朝,从没出现过皇帝独揽大权的情形,君臣总是互相试探、互相制约着,共同治理偌大的国家。
像嘉靖这样不守规矩,蛮不讲理的皇帝,绝对是历代的异类,大臣们跟他讲道理,他就跟大臣们讲感情,大臣们跟他讲感情,他就跟大臣们讲道理,一句人话也听不进去,非得我行我素,在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后,最终引发了千年未见的‘哭门事件’,那位让嘉靖恨了一辈子的杨升庵,对众臣道:‘国家养士百五十载,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群臣跪伏于左顺门,高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嘉靖命太监传谕:‘尔等姑退!’但群臣到中午时分仍然伏地不起。于是,皇帝命锦衣卫将翰林学士丰熙等八人逮入诏狱。杨慎等人于是撼门大哭,一时间‘声震阙庭’。嘉靖大怒,对哭门官员施以廷杖,打死二十余人,几乎人人重伤残疾,杨慎等侥幸未死者,被发配充军,遇赦不赦,终生不得翻身。
这件事情后,嘉靖终于将原本君臣共享的权柄,尽数收入囊中,真正成了唯我独尊的独夫……但他悲哀的发现,自己跟正人君子、直臣清流已经离心离德,不可能再得到这些人的真心拥戴了,于是严嵩粉墨登场,拉开了严家父子专权的二十年。十几岁就能跟内阁老家伙们周旋的皇帝,难道越活越差劲,真不识人焉?不,嘉靖知道这父子俩不干好事儿,把他的国家弄得乌烟瘴气,可嘉靖真被那惨烈无比的‘哭门时间’给吓怕了,被轰轰烈烈的大礼仪给拖垮了,打死他都不想再来第二次,所以说他离不开严家父子。不是因为怕国家乱了……其实嘉靖很清楚,都已经一地鸡毛了,还能乱成啥样?
让他真正恐惧的是,一旦没了这父子俩的镇压,没了听话的严党,大明会再次出现‘众正盈朝’的可怕局面,再来一次大礼仪?再来一次撼门哭门?那自己真要成为古往今来第一昏君、第一暴君、第一独夫了!这才是嘉靖对严家父子纵容的本质原因。
可惜,谁都没看懂帝心,包括严世蕃,都把嘉靖想得太简单了,身为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政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皇帝,嘉靖太清楚自己怕什么,不怕什么了。
于是严世蕃把皇帝的纵容,当成嘉靖无心政事、偷懒怕麻烦了;在嘉靖一次次容忍下,越发觉着皇帝好欺负,竟然敢一再要挟起皇帝来!
第六四五章 帝王术
嘉靖何尝不知,有本事的人,往往不屑于以这种阿谀钻营上位,而对自己一味柔媚的人,一般都动机不纯,往往对国家无益,但皇帝是真怕了那些不要命的大臣,真不想重温当日的噩梦……他躲在西苑二十多年,不肯回宫、不肯上朝,说别的都是借口,其真实原因,不过是怕了自己的大臣,怕再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
所以他躲开金銮殿,就躲开了这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他通过跟内阁几个人接触,对这个国家施行着间接地统治,这样可以避开绝大多数精力过剩的大臣,不必承受以一敌百的痛苦;但他这样做,无疑加重了内阁……尤其是首辅的权柄和威信——代表皇上与大臣会面,总制军政大权,使权威之中远超本朝历代大学士,甚至宋朝的宰相也有所不及。
嘉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曾对严嵩道:‘公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权位之重,虽李、胡所不及。’李、李善长,大明第一任宰相;胡、胡惟庸,大明最后一任宰相,都因冒犯皇帝的权威,被朱元璋咔嚓了。嘉靖如是说,便充分证明,在严家父子的问题上,他是清醒的。
那嘉靖为何还要用这父子俩二十年,且极不愿意换人呢?因为严家父子之于嘉靖,其实就是看门狗、替罪羊和描金马桶。正因为有这对父子当看门狗,才能把那些讨厌的清流自臣挡在外面,让皇帝眼不见心不烦;正因为有这对替罪羊,皇帝的不作为才能化为严家父子的专权祸国,当嘉靖觉着这父子已经臭不可闻,无法容忍时,就会把马桶扔得远远地。
就是因为这爷俩不得人心,没法跟群臣真正的抱团,必须时刻紧依着皇权,才能狐假虎威,随时想开就开的掉,才不会出现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的情况,嘉靖才能吃得香、睡得好,闭关多久都不怕……至于老百姓受不受苦?对不起。皇帝陛下根本不在乎。如果他能稍稍不那么自私,大礼仪也不会发生,大明朝也不会落到今天这般田地。
原本嘉靖以为,姓严的马桶满了,那就端出去,换上个姓徐的马桶接着方便。
但现在情况变了,严世蕃拿着皇帝的纵容当软弱,几次三番的骑在他脖子上拉屎,这条嘉靖亲手养大的恶狗,已经不把主人的意志当回事,想要逼着主人妥协了!
通常这种情况,距离变成狗肉火锅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龙有逆鳞,触之则死!嘉靖是个多么强硬的皇帝?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他能跟全天下作对,哪怕注定要青史蒙垢、跟大臣们离心离德,也不肯改变主意,岂能容忍被一再的挑衅?嘉靖这次是真下定决心,要让严世蕃付出代价!
但事到临头,才知道做起来有多难。皇帝、至尊,大明朝的主人,看起来是手握乾坤、随心所欲、不可违逆的,其实要比平头百姓更加拘束,不能轻举妄动。尤其在武人当权过去六百以后,皇帝想要将意志转化为人人遵从的法令,就必须有一帮文官的支持;没有任何人支持的独夫,将悲惨的失去一切,包括皇帝的权柄。
嘉靖已经在大礼仪中,失去了太多正人君子的支持,现在如果再把小人赶走,还有什么人肯听他的?到时候满朝文武、离心离德,天下士人、横眉冷对,圣旨出不了紫禁城,黄泉尊严凄惨扫地,自己这个皇帝,还是上吊死了算了。
当然不能这样,还没到灰心的时候!痛定思痛之后,已经沉沦半载的嘉靖皇帝,终于振作起来,开始对自己的晚年之争生涯进行布局。
沈默的判断一点没错,一个如此没有安全感的皇帝,是不可能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那所谓的‘想当太上皇’,不过是嘉靖抛出来的烟雾弹,就是要试一试百官心意。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大家都去捧他儿子的臭脚,将置我这个皇帝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