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850)+番外
于是,他得出了最终结论。大臣皆不可信!无论奸臣还是直臣,每人都有自己的算盘,不会跟他同心同德!那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变成孤家寡人,从此专心修道,把天下交给他们闹?当然不行,嘉靖修道,是为了多活几年,多当几年皇帝!可不是转为修炼而修炼。
于是,困扰大明历代皇帝的难题,也出现在嘉靖的面前——大臣不跟我一心,可他们人多势众我也打不过,这时该怎么办?找帮手啊,于是,就像他的列祖列宗一样,嘉靖将目光投向了,身边无所不在,无比听话,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宦官。
刨去太祖时期,明朝的太监混得还是不错的,郑和、王振、刘谨、张永这些人,都曾经叱咤风云,领一时风骚,死后也是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成为太监们的偶像。从成祖爷开始,历代皇帝都十分倚重这些阉人,命其侦缉不法、领宫掖禁卫,京城兵马;甚至出镇地方,监视军队,负责税收……内廷号称‘十万太监’,有特务、控军队、掌税收,甚至可与外廷分庭抗礼!
事实上,内廷的司礼大珰,甚至有‘内相’之称……
当然。那都是嘉靖朝以前的事情,自从换了嘉靖皇帝,太监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还想发财、带兵、操控朝政?做你娘的清秋大梦去吧!他在圣旨中,重申太祖皇帝的祖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起先,太监们并没放在心上,一百多年都这样过来了,还能说变就变?谁知道还真的就变了,嘉靖很快下了第二道谕旨——命所有派驻外地的镇守太监,立刻返回北京,有迟滞怠慢者,定斩不饶!
把太监们都弄回来,嘉靖便着锦衣卫开始清查太监们的不法之事,一旦查出,或打一顿撵出宫去,或发为苦力劳动改造,再严重点的,就直接打死,挂在司礼监外示众,太监们终于意识到,这位爷确实是来真的!于是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一个个穷得叮当乱响。若不是这些年皇帝宽仁了些,把江南织造这一块,交给太监们管,像陈洪、黄锦这样的大太监,连养老钱都存不够,真要让诸位无根的前辈笑掉大牙。
※※※※
如此瞧不上太监的一个皇帝,怎会又动了重用太监的念头?这并不矛盾,因为不用也好,重用也罢,都是符合当时情形的抉择而已。
因为皇帝要想治理偌大的帝国,就必须依靠文官集团。但那些深具才干的文官,大都是桀骜不驯的死硬派,尤其是喜欢跟皇帝对着干……这并不奇怪,因为士大夫忠于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皇帝,而皇帝会把对国家的忠诚,等同于对自己的。
想不到一起,就尿不到一壶,而且大臣们是很可怕的,而且往往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满脑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根本不怕牺牲,更不怕流血……要是谁因为得罪皇帝而被打了板子,或者被罢官流放,那不管对错,都将美名鹊起,成为世人敬仰的对象。
所以从宣仁开始的读书人,很少有怕皇帝的,甚至有伪君子以挑衅皇帝为出名的终南捷径,因此君臣时常掐架。皇帝虽然地位高,但好虎架不住群狼,势单力薄难免被那些饱学之士、骂战高手欺负,不找人帮忙是不行的。
于是皇帝环顾左右,除了太监们,没有任何能帮忙的。因为他们的好祖宗朱元璋,为了让后世子孙坐稳江山,直接通过种种手段,将外戚、皇亲、勋旧上位擅权的可能性彻底消除,并立下不可动摇的祖制,以防后世不肖子孙篡改,却也堵死了后世子孙,向这些人求援的可能。
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雄才伟略的肇始之帝,当然不在乎,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文官集团,让这些家伙老实干活,不乱生事,但后面的皇帝不行了,他们在温室中长大,如何是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场老油条的对手?不找帮手只能任其摆布,这时唯一能帮忙的,就只有那些太监了。
在皇帝眼里的太监,远不像官员百姓眼中的那么可恶,毕竟从小就跟这些没根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讨好自己,无比的顺从自己,在皇帝看来,太监就是家奴,跟自己一心,大臣才是外人,不跟自己一心。而且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决定了太监永远不可能妄想九五之尊,甚至离了皇权的庇佑,连活命都很困难……大臣们不当官,还可以在野为处士,超然物外,优哉游哉,丝毫不比当官差,太监们就不行了,他们离开皇宫的话,只会一直被嘲笑欺凌,直到悲惨的离开这个世界。
太监的忠诚,是对皇帝本人的,跟帝国无关,这是他们与文官的最大不同。所以皇帝在受了欺负,需要帮手时,会第一个想到他们。当然,因为太监们生理残疾,心理普遍不正常,又没什么文化,大都只是粗通文墨,所以往往行事偏激阴暗,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英明的皇帝,都不会给宦官太大的权力,因为他们根本没那个本事。
年少轻狂时,嘉靖认为自己足够英明,且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处处以太祖训诫为圭臬。加之正德年间,太监们闹得确实太过了,刘谨、谷大用、高凤、罗祥等八虎,直接操纵朝政、迫害大臣,闹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官员百姓怨恨无比。作为刚刚捡到皇位的嘉靖来说,严厉打击不法太监,限制太监的权力,无疑能让他获得人心。
而且嘉靖无比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对付所有的人,根本不需要太监的帮助。结果还真让他做到了——年轻时,嘉靖凭着混不吝的楞劲儿,将所有反对他的大臣都撵出朝堂,提拔一些支持自己的新人接任;然后年纪再大些,熟练掌握了帝王心术后,便通过一系列制衡挑拨,让大臣们始终陷于内斗,不得不竞相讨好于他,已获得皇帝的支持,将对手击败。
通过种种莫测的帝王术,嘉靖果然赢了所有人二十年,他仅凭一个人,就把所有人都吃得死死的,当然不需要太监再添乱了。但今日非比从前,他已经老了、病了、精力大不如从前,更可怕的是,他当了几十年皇帝,也被下面人研究了几十年,帝王心术都被破解、早就没有秘密可言。他甚至发现,已经有人能将计就计,利用自己来达到目的,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有这本事。
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嘉靖帝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仅凭自己一人,就能玩弄百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自己将从耍猴者,沦为被人耍的猴子,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的。
为了尊严,为了权利,为了不被人当猴耍,嘉靖都决定自食其言了,他要效仿前面几任皇帝,授权柄予太监,来制衡那些日益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大臣!
至于这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从来都不是嘉靖所考虑的。
※※※※
所以在试探过大臣们的心意,坚定了继续斗下去的决心后,嘉靖便开始整顿内廷。这没什么好稀奇的,要大用之前,先敲打一番,向来是题中应有之义。
谁知这一敲不要紧,差点就把二十四衙门敲散了架!嘉靖不过是想查查账,看看谁忠心,谁贪渎,谁可用,谁该杀,结果十几个要害衙门,全都有大问题!酒醋面局倒卖贡酒,惜薪司倒卖贡炭、衣帽局、针织局,直接将府库里的蜀锦湖绸往外卖,然后中饱私囊,坐地分赃,多则每年侵占十几万两,少则也有上万两,只有值殿司、都知司这种贪都没处贪的部门,才敢说自己是清白的。
不过太监们脑子还没秀逗,知道要是连司礼监的祖宗们都陷进去,大伙可就彻底没救了,所以咬牙全都担下责任,替四位祖宗背了黑锅,这也是他们四个还能跪在皇帝面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