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他又脸红了(92)
她抬起手擦去老人脸上的泪水,“事情都过去了。”
她极少安慰人,此刻暗恼自己词穷,只能反反复复地说着:“别哭了,小宝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许久,老人止住了悲意,摩挲着杭絮的手背,温和的眼睛只剩一点挥之不去的悲伤:“谢谢你,这件事在我心里憋了几十年,这是我第一次讲出来,心里好受多了。”
她挎好篮子,又道:“小姑娘,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帮忙。”
杭絮连忙道:“您说,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帮。”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头子最喜欢我做的腐乳和辣酱,你能帮我带几罐去给他们吗?”
“自然可以。”
*
杭絮走出老人的院子,看了看自己提着的数个陶罐——里面有两个是属于自己的,老人还想多给几罐,被她给拒绝了。她拎了拎,沉甸甸的重量,有股浓郁的咸香冒出来。
顺着小路没有走多久,前方出现一个人影,她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谁,想要加快速度上前,只是碍于手上的东西,只能慢慢走着,用力地抬起手,朝他挥了挥。
容琤显然也看见了她,向这边走来。
“你怎么来了?”
“你出去了很久,我有些不放心。”
他接过杭絮手里的陶罐,惊讶于它们的重量:“这是什么?”
杭絮笑着回道:“是那位大娘给医馆里的大爷和孙子做的咸菜和辣酱,托我带过去。”
“里面还有两罐是我的呢,回去尝一尝。”
容琤低头嗅了嗅,沉吟道:“闻起来不错,应当不会很辣。”
杭絮侧过头,无声地笑起来。
*
半个时辰后,众人重新坐上牛车,又走了一个时辰,才终于来到目的地。
仇子锡指了指坡上一座极高的瞭望塔,对岑玉堂道:“此塔高五丈,加之山坡的高度,高出平地几十丈,视线绝佳,扬水与扬州城一眼望尽,何处涨水一览无余,岑郎中可上去视察水况。”
岑玉堂仰头望着瞭望塔,神色满意:“此处确实十分适合观察水况。”
上塔的楼梯狭窄,几人排着队上去,踏上塔顶的那一刻,白面的郎中气喘吁吁,看着气定神闲的另外几人,尤其是仿佛只散了个步的王妃,深深怀疑起自己的体力来。
杭絮走到栏杆边,右手下意识搭在栏杆上,摸到了一手的灰尘和木屑,她低头,轻轻一捏,横杆上就出现了一个指印。
她转头向仇子锡:“这座塔有些年头了吧。”
对方点点头:“对,据周边的村民说,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加固了一下地基,便拿来用了。”
杭絮转向塔下,望向角度正好的江面,心中便隐约猜到这座瞭望塔是谁的手笔。
岑玉堂缓了一会儿,也来到栏杆边,看到了浊流滔滔的江面,以及江岸两侧同样恢弘无比的堤坝。堤坝依岸而建,下宽上窄,即使身处高塔,依旧看不见它的尽头。
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风也渐渐猛烈,不时有风掀起巨浪,狠狠拍击在堤坝上,而堤坝岿然不动,正如以往五十年每一天它所经历的那般。
他喃喃道:“这坝是谁建的?”
“五十年前,一位叫李冰的太守,带领扬州百姓。修建了这座堤坝。”,杭絮回道。
岑玉堂双手按在栏杆上,探着身子,想看清堤坝的全貌,上半身被越发猛烈的大雨淋湿,却丝毫不觉。
“有这样一座堤坝,怎么可能会出现洪涝?”,他似乎在自己问自己。
又忽然回头看向仇子锡:“洪涝是几年前出现的?”
对方一愣,接着给出了准确的信息:“五年前出现小型的洪灾,但并不威胁民生,而后越来越大,今年是最大的一次。”
他长袖一挥,指向扬水对岸,又问道:“东岸的陆地,是什么种类的泥土?”
仇子锡斟酌着回答:“东岸陆地少,大部分是山脉,什么种类的泥土都有,倒是不好下定论。”
“如此吗?”,岑玉堂点点头,细眉拢在一起,显出十分的认真与思索,接着做出了一个众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毫不犹豫地转身,跑下高塔,众人拦都来不及,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接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塔底。
仇子锡急忙探出身体,大喊:“岑郎中,你要做什么,雨下大了,带一把伞去也好!”
可对方恍若未闻,银绿色的身影在瓢泼的雨幕中微微扭曲,几乎要融入雨景中,他向坡下移动,来到扬水岸边的湿软的滩涂地上。
杭絮实力最好,眯起眼,隐约看见这人频繁弯腰,像是在捡什么东西。
许久,他才回头,慢慢走上坡地,又重新来到瞭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