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做教育(175)
但这数月以来,《平权报》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报纸,更像是杂志,里面很少有对于时事的报道,更多的是对于某一事实的评价。
而且因为徐瑶这个总编辑的喜好,《平权报》总体来说是比较严肃的,很少涉及娱乐行业,对于戏剧可以说从不涉及了。
“戏评?我看看。”
两人虽然都会去看戏,但对于戏曲,实在是一窍不通,再加上戏院嘈杂,实际上去的次数有限。
“是关于一个叫秋玉容的花旦的,上面说她的一出《胭脂虎》唱的极好,三月绕梁,余音不绝。”
徐瑶对于戏曲实在是是个外行,看着这通篇的称赞,只是一脸疑惑。
她去听戏,从来都是碰运气的,遇到哪出戏便是哪出,也听不出什么好坏,若是遇见熟悉的剧本,还可以听个一二;若是不熟悉的,便只听得咿咿呀呀的了。
依着她这种外行人,自然不会去打听这台上演戏的谁是谁,厚厚的油彩涂在脸上,也让人一时无法分辨谁是谁。
“这秋玉容不知是何人?竟让人这么称赞,难道说真的有这么好的嗓子,不知和梅大师相比如何?”
昭兰听着徐瑶的话,斜看着徐瑶,抿着嘴笑,用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用手遮挡着牙齿,露出了一抹轻笑。
“想不到竟然还有你不知道的东西,这戏剧界估计也就知道一个梅大师了吧!”
徐瑶诚实的摇头道:
“戏剧我确实不了解,你给我讲讲呗。”
“你知道这京中专有一批纨绔子弟最喜捧戏子的不?这些人多少京中的遗老遗少,因为旧日的关系,最喜听戏逗鸟。”
“这个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这京中的八旗子弟以前是白领薪水,不干活的,说是他们的活全让他们老祖宗在入关的时候干完了,所以到他们便只剩下吃喝玩乐了。”
“正是因着这个老风俗,到了清政府后期,有不少旗人其实已经落魄了,却因为不会一技之长,而沦为了帮闲。”
徐瑶虽然在京中多年,对这一段历史却并不算了解,这京中的旗人虽多,和她有关系的却屈指可数。
“跑题了。”
徐瑶善意的提醒道,昭兰看着徐瑶正剥着花生,一副听故事的样子,无奈的继续道:
“说来这捧角一事原不过是富人之间的一场游戏罢了。
这些年轻的刚刚上台没几年的戏子,正是半青不熟的时候,被一帮富贵闲人给看上了,就拿出钱来捧这些戏子。
或是送花篮,或是请客吃饭,或是做两套头面首饰,或是完整的一套戏服,然后再花重金在报上鼓吹,这名声也就出去了。
如果是遇见像你这种不懂行的人,必然会以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名角儿,实际上却还差得远呢,只不过是一群捧角家的游戏罢了。”
徐瑶听着倒联想到现代的造星,和这个时代这些捧角家捧角,想来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这人造偶像原是历来有之,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
“只是这些捧角家怎平白无故的就要捧一个不相干的人为角?我听着这些捧角家似乎一直在为角出钱出力,可未见着得到什么。”
昭兰听着徐瑶这天真的话语,果然是个外行人,无奈的摇头,继续解释道:
“这捧角家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想着这些小有名气的戏子,大多姿容艳丽,这背后未必不是冲着这幅皮囊来的。”
徐瑶突然倒是明白了过来,这不就和现代的追星是一样的道理吗,因为喜欢某个明星,便乐意为他花钱,花精力 。
这样想来,确实是没什么稀奇的呢 。原来这古今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
徐瑶想着别人笑了笑,只是抬眼一看,见昭兰的神色有异,心中诧异,边笑着道 :
“自古是美人,没有人是不爱的去也算不了什么稀奇 ,只是有趣罢了 ”
昭兰摇摇头,苦笑道 :
“这是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若真的是爱美之心,倒也罢了。只怕这背后的龌龊……”
昭兰说到这,便不愿往下说了,她虽然受过新文化的洗礼,到底还是有些传统的,有些话语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的。
第88章 徐瑶却是一下子就反应了……
徐瑶却是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清朝官员嫖/娼是违法的,故而延伸出许多同性之间的癖好,那时戏子多是十五六岁的男孩。
如今时代风气开放了, 女性唱戏的也不少, 可相应的这些事的魔爪又伸向了这些十多岁豆蔻年华的小姑娘。
虽说这种事不是必然的, 但乱世之中, 这样的事情总归是有的,只怕心怀不轨的不在少数。
昭兰看徐瑶脸上的眼色都变了,心里就知道徐瑶已经才出来了, 只是徐瑶面露凶色, 实在是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