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的急诊医生有点无奈。段三宝同学问孩子家长:“这里是急诊不是门诊,急诊科护士没有和你们说清楚吗?”
“门诊我们挂不到号,我们从外地来的,求了这里的护士好久,最终答应让我们进来找医生看一看。”
异地就医是非常困难的。国内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千里迢迢跑到首都求医是没有办法,因为首都是全国医学中心,是病人的最后那根救命稻草。如果孩子看病,老百姓想也不用想,来首儿找儿科医生对了。都知道首儿是全国儿童医院排名第一的医院,这里的医生专门给儿童看病是最厉害的。
只能说老百姓终究为外行不太懂内行的信息。首儿的神经外科并不是最出名的,实际上首儿的神经外科医生要去方泽培养进修的。方泽的神经外科远比首儿出名多了,包揽了小儿神经外科。况且这两家医院同属一家医学院附属单位,彼此不分亲疏。
一家医院投资神经外科设备仪器要巨款的,首儿是儿科综合医院,很多科室均要钱,分到小儿神经外科上的款项有限度,干脆把一些治不了的神经外科患儿转去给方泽治。可以说首儿和方泽不是竞争关系更像是亲密的亲人关系,和国协国陟之间的关系真不太一样。
可能是首儿不需要神经外科同样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国协不一样,如果失去拥有大市场的心内心外科业务很要命的,不得不和国陟斤斤计较。
“他这个病初步判断怕是神经纤维瘤,如果确诊是,他皮肤上这些斑块不能叫做胎记,是神经纤维瘤的一种表现。”
第2431章 遗传是雪上加霜
“这些情况,你们就医当地的医生应该有和你们说过。”
“是,让我们来首都儿童医院求医。”
“你们需要去更专业的神经外科医院看,不是来首儿,要去方泽。”段三宝说到这,很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刹住嘴。
只怕这患儿和家属去到方泽后会继续大失所望。因为这个病,是没得治的。比马蹄足要惨得多。难怪当地医生怀疑后赶紧叫父母抱孩子来首都求医。
问题首都医生不是神,首当医生只能说在现有医学的技术范围内把活儿干到最好。对于没有突破性医学进展和治疗方案的疾病,首都医生一样束手无策的。
对于这个病没有特效药,手术主要针对的是长出来的瘤子,切了缓解症状,切完会复发,再手术这样反复折腾。
现在医生要怕的是,孩子这个病是遗传病,说明很有可能这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早有有这个病遗传给了孩子。所以说,在临床上,有时候是等孩子得病后才知道原来大人一块有病,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百分百的雪上加霜。
“我哥没这个病,我家里人没这个病的。”魏同学在旁边暗地里叨叨念道安慰下自己和小侄子。至于他嫂子和嫂子娘家人暂没听说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病。总归是这个病人把他吓到了。
“你们先去方泽看看吧。”段同学对患儿家长说。
“医生,你不要骗我们。是不是嫌弃挂不上号?”患儿家属担心医生是变着法子赶他们走。
没有没有。几位年轻医生异口同声摇头,这种事儿他们干不出来的。
事实上段同学让护士进来帮着家属把挂号费退了,能退一点算一点,对这种患儿和家属来说一分钱全是珍贵的救命钱。
对无能为力帮上忙的患儿和家属,医生心头蛮难受的。再次应证了老师们说的话,医生是技术第一。其它是次要,钱的问题可以再想想法子凑,唯独技术是想不到得不到的。
中午休息时,和内科同学一块吃饭,据说内科那边早上一样来了个叫人不知道如何办的患儿。
“怀疑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液科没有床位,说是下午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重新再做个骨穿。”赵兆伟同学和张德胜同学和外科同学们交流着病例经验。
潘世华同学上午在医院值班室睡觉,中午起床吃饭了,一块听。
听见内科同学有机会练手骨穿了,几个外科同学流露出点羡慕的表情。
两内科同学叫他们先不用激动,道:“这患儿家属不太好相处的。”
医生最怕家属不配合。几个外科同学问是怎么回事。
“首先,这患儿是转院过来的,三岁大,男孩。之前在北都五附属医院看病,听说是他们家离北都五近的缘故。”
北都七大附属医院,不是每个医院每个科都很出名的。比如北都三,只有两个科室有技术实力其它科真心一般般。北都五最出名的不是儿科和血液科。
第2432章 首选不是博眼球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怀疑血液病了,家属抱孩子过来首儿求医很正常。
“在北都五的时候,没第一时间查出来,给耽误了好像两个星期左右。因为这孩子一开始的症状只是发烧,没出血。医生没怀疑到血液病这个地步。”
“发烧需要做血常规不是吗?”几个同学听完疑心这话哪儿不对。
“家长宠小孩子吧,听说是要抽血什么的,这孩子比较害怕而且任性不配合,不给抽。所以没做血常规,给了退烧药回家服用,只怀疑是小感冒。”
“这样说,这家属岂不是属于从头到尾不喜欢配合医生的那种人了?”魏尚泉同学问。
“是。”两内科同学点点头,“早上刚说要在这边重新抽血化验,家长一直叫,不想给这孩子抽。”
“反复抽血化验,小孩子比较辛苦的。”潘世华同学说。
大人反复抽血折腾都受不住,何况孩子。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果家属不配合,医务人员很难给孩子做进一步治疗的。
什么时候能发明出抽血不疼的技术多好。想到下午的骨穿比抽血疼多了。几位外科同学是有点担心内科同学了,怕家属听见孩子哭闹起来要命。
要他们内科同学说,最糟糕的不是这个。
“家属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整天在打听是不是需要找人做骨髓移植。”
现在新闻很喜欢拿耸人听闻的东西来做新闻报道吸人眼球。骨髓移植本身涉及到了医学伦理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比起讨论什么化疗放疗更容易引起他人注意。有些家属看多了新闻,以为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救命神药,知道家人得病立马追着医生问这个。
实际上肯定不是。之前说过了,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肯定是从最有效的治疗方针开始。白血病的救命神药始终是化疗放在首位。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科多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已经形成很有效的一套化疗方案。发现及时治疗早的话,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可喜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
骨髓移植只用于复发,不是医生发现这个病的治疗首选。而且骨髓移植真不是神药,骨髓移植后同样会复发,属于临床其它治疗方案无效后走投无路的一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