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一对,“猩猩毡”三字原来是甲本加的。旧本“船头微微雪影里面
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
确是神来之笔,意境很美。袈裟本来都是鲜艳的橙黄或红色。气候寒
冷的地方,也披简陋的斗篷。都怪甲本熟读红楼梦,记得“琉璃世界
白雪红梅”一回中都是大红猩猩毡斗篷,忍不住手痒,加上这三个字。
后四十回旧本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书中所写是满人。第一百六回抄
家后,贾政查账,“再查东省地租,近年交不及祖上一半。”第一百
七回贾母问贾政:“咱们西府里的银库和东省地土,你知道还剩了多
少?”
曹寅栋亭文钞“东皋草堂记”提及河北“予家受田”地点。周汝
昌在“红楼梦新证”里说:“八旗圈地,多在京东一带……红楼梦所
写乌进孝行一月零两日……步行或推车进京……动辄旬月,二则厚雪
暖化,道路泥泞,三则……曹寅‘荣府’……﹝与﹞宁府黑山村相去
又‘八百多里地’,当更在东……”贾蓉向乌进孝说:“你们山坳海
沿子的人”,曹寅的地也“去海不百里”。
曹俯初上任时,奏明曹寅遗产,有田在通州、江南含山县、芜湖。
参看后来抄家的报告,恐还不实不尽。
旧本抄家后,同回又有:“贾琏又将地亩暂卖千金,却为监中使
费。贾琏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见主势败,也趁此弄鬼,指名借用。…
…”
甲本这里加上一大段,内有“贾琏……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将地
亩暂卖了数千金,作为监中使费。贾琏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见主家势
败,也便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
“东庄”显指京东,不会远在东三省,却合第五十三回所写,距
黑山村八百多里的荣府田庄,交粮可步行上京。宁府有八九个庄子,
荣府八个,是两府主要收入。
原续书者既不理会第五十三回,曹家各地的产业他大概也不清楚,
只说荣府的田地在东三省,想必是为了点明他们是满人,同时也是以
意度之。皇室与八旗的田庄叫庄屯,东北的屯最多。
红楼梦未完(3 )
第三十九回贾母说刘姥姥是“乡屯里的人”,周汝昌发现戚本改
“屯”为“”,俗本也都作“村里人”,显然都不懂这名词。曹雪
芹也只用了这一次,底下刘姥姥一直说“我们庄子”、“我们村庄上”。
百廿回抄本与其他脂本不同,连唯一的一个“乡屯”都没有,作“乡
里的人”,力求通俗。续书却屡用“屯”字。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口
口声声“我们屯里”。第一百十九回贾琏见门前停著“几辆屯车”,
是乡下来的。
第一百十二回贾母出殡后,贾政回家,“到书房席地坐下。”不
知是否满俗,一般似只限在灵前席地坐卧。
宝玉称巧姐为妞妞,又说:“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
“大妞妞”是否因为根据一个较早的脂本续书,巧姐是凤姐长女?说
见赵冈“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一三六页。巧姐、大姐儿姊妹俩后并为
一人,故高鹗将后四十回大姐儿悉改巧姐,以致巧姐忽大忽小。
第八十回巧姐患惊风症,旧本也作巧姐,而且有无数“巧姐”,
绝非笔误。第一○一回夜啼,被李妈拧了一把,各本均作“大姐儿”,
是屡经校改的唯一漏网之鱼。抄本第一○一回不是旧本,但是旧本想
必总也是“大姐儿”,否则程本的“大姐儿”从何而来?被拧大哭,
凤姐先发脾气,然后慨叹:“明儿我要是死了,撂下这小孽障,还不
知怎么样呢!……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只有一个孩
子,而前文作大姐儿,是另有一个长女巧姐。一页之中自相矛盾。
第八十回假定原是大姐儿患惊风,早期脂本流行不广,抄手过录
时根据后期脂本代改为巧姐。第一○一回不是旧本,当然不是同一抄
手;只有一个“大姐儿”字样,全抄本未代改,程甲、程乙本两次校
阅,也没注意,仍作大姐儿。下文“撂下这小孽障”,仅提次女,因
为太小,更不放心,但是“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一
定是“只疼我那两个孩子”,被程本或原抄手删去“两个”二字。在
同一段内忽而忽,忽而警觉,却很少可能性。一定是本来没有“两
个”二字。
第一百十三回是旧本,凤姐叫巧姐儿见过刘姥姥,说:“你的名
字还是他起的呢。”大姐儿由刘姥姥改名巧姐──续书并不是根据早
期脂本,写凤姐有两个女儿。“大妞妞”不过是较客气的称呼,如
“史大妹妹”,并没有“史二妹妹”。
续书写巧姐暴长暴缩,无可推诿。不过原著将凤姐两个女儿并为
一个,巧姐的年龄本有矛盾,长得太慢,续书人也就因循下去,将她
仍旧当作婴儿,有时候也仍旧沿用大姐儿名字。后来需要应预言被卖,
一算她的年纪也有十岁上下了,(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
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
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妾,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
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
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写二尤小脚的两节,至程甲本已删,当是后四十回旧本作者删的,
因为原续书者注重满人这一点,认为他们来往的圈子里不会有小脚。
第七十回晴雯的红睡鞋也删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无法断
定后四十回初出现时,有关小脚的三句已删。
为什么不能是程甲本删的呢?因为甲本不主张强调书中人是满人。
“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
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满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性,
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
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乱叫。第
一百十八回贾政信上称探春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
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
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
当然,妞妞改姐姐,可能仅是字形相像,手民排错了,不能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