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禁的写了进去。那他为什么不给前八十回的珍珠鹦哥换个名字?
显然是没看仔细,只仿佛记得鸳鸯琥珀外还有这么两个丫头。他马虎
的例子多了,如凤姐不称王夫人为太太,薛姨妈为姨妈──跟着贾琏
叫──而两位都称姑妈,又不分大姑妈二姑妈;贾兰称李婶娘──李
纨之婶──为“我老娘”──外婆:“史大妹妹”、“史大姑娘”、
“云丫头”作“史妹妹”、“史姑娘”、“史丫头”──程高本未代
改,但是第八十二回添补的部份有“云丫头”;第九十六回贾政愁宝
玉死了,自己“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忘了有贾
环;第九十二回宝玉说十一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
要办消寒会……”何尝有过?根本没这名词。
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
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
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
防佳节元宵后,便是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甄士隐是
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元宵后”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
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消火灭”句下批:“伏后
文。”
曹雪芹父曹俯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前。续
书者不见得看到甲戌本脂批,而“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的第二
天,史侯家派了两个女人问候道:”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
说……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
‘……
贾母……说:“……月里头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
……等回了九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到了第一○八
回写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
‘宝姐姐不是后日的生日吗?我多住一天给他拜个寿……’……
宝钗的生日是正月廿一日。由此向上推,抄家的时间不正是在元宵节
前几天吗。“
──赵冈著“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七十二页旧本没有“月里头出
阁”,只作“你们姑娘出阁”。假定抄家在元宵节前,“月里头出阁”
是正月底,婚后九天回门,已经是二月,正月二十一早已过了。既然
不是“月里头出阁”,就还有可能。
抄家那天,贾母惊吓气逆,病危。随写“贾母因近日身子好些,”
拿出些体己财物给凤姐,又接尤氏婆媳过来,分派照料邢夫人尤氏等。
“一日傍晚”,在院内焚香祷告。距抄家总已经有好几天了。至少三
四天。算它三天。
焚香后,同日史侯家遣人来,说湘云“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最
低限度,算它还有三天。
三天后结婚,婚后九天回门,再加两天是宝钗生日,正月廿一。
合计抄家距正月廿一至少十七天,是年初四,算元宵节前似太早。如
果中间隔的日子稍微多算两天,抄家就是上年年底的事。
宝钗过生日那天,宝玉逃席,由袭人陪到大观园去凭吊。看园子
的婆子说:“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子,才开着门等着。”正月里
不会有子。
红楼梦未完(5 )
写园内:“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
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翠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
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
有那几杆翠竹菁……‘“荒凉显是因为无人照管,不是隆冬风景。
续书者不见得知道宝钗生日在正月。那就不是暗示抄家在元宵节前。
元妃亡年四十三岁,我记得最初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到突兀. 一般
读者看元妃省亲,总以为是个年轻的美人,因为刚册立为妃。元春宝
玉姊弟相差的年龄,第二回与第十八回矛盾。光看第十八回,元春进
宫时宝玉三四岁。康熙雍正选秀女都是十三岁以上,假定十三岁入宫,
比宝玉大九岁。省亲那年他十三岁,她二十二岁,册立为妃正差不多。
写她四十三岁死,已经有人指出她三十八岁才立为妃。册立后
“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
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
岁数。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
十三岁?
第一百十四回写甄宝玉“比这里的哥儿略小一岁”。前八十回内,
甄家四个女仆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五十五回)。那时候刚过
年,上年叔嫂逢五鬼,和尚持玉在手,曾说:“青埂下别来十三载
矣。”不难推出贾宝玉今年十四岁,所以比甄宝玉大一岁。但是晚清
以来诸评家大都把宝玉的年龄估计得太大,这位潦草的续书者倒居然
算得这样清楚。
自“青埂下”一语后,不再提宝玉的岁数,而第四十五回黛玉
已经十五岁,反而比他大,分明矛盾,所以续作者也始终不提岁数,
是他的聪明处。只在第九十回贾母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
岁。”那是他没细看原著,漏掉了第三回黛玉的一句话:“这位哥哥
比我大一岁”,所以根据第二回黛玉六岁,宝玉“七八岁”,多算了
一岁。
宝玉出家后遥拜贾政,旋即失踪,甲本添出贾政向家人们发了段
议论,大意是衔玉而生本来不是凡人,“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句
名句,旧本没有,没提几岁出家。
在年龄方面,原续书相当留神。元妃的岁数大概是他存心要露一
手,也就跟他处处强调满人气氛一样,表示他熟悉书中背景。
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
批,云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得蹊跷,独有
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
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但是我们先把每件事单独看,免得下结论过
早。
十二钗册子上画着高楼上一美人悬梁自缢,题诗指宁府罪恶。曲
文“好事终”说得更明,首句“画梁春尽落香尘”又点悬梁。再三重
复“情”字,而我们知道秦钟是“情种”,书中“情”“秦”谐音。
护花主人评:“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