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231)+番外
杜长兰顺势而为,山不可移,便因地制宜,造人文景光。
于是,那山高且陡的劣势便成了优势。
山不够高,石阶数少,还不足以彰显金佛灵性。
而这一通古庙建造,富商出钱求得安心,青壮出力求得工银,百姓求得心灵依托,杜长兰护了穷苦百姓,求了问心无愧和一笔漂亮政绩。他们都有光明未来。
只有郑同知和红尘道人无能狂怒的世界达成了。
第167章 魔法对冲·三
秋收之后, 官差下乡征税,聚银村鸦雀无声,村众目瞪口呆, 许久发不出一言。
收粮官道:“别愣着了, 一般人家的占一道,家中无青壮的占一道儿。”
众人如梦初醒, 喜不自禁。
杜长兰原是打算免了贫弱人家税收, 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他折中之后, 一般人家减税两成,在原有税收上交五分之四, 贫弱人家则在原有税收上交五分之一。
整个聚银村喜气冲天, 一扫之前愁苦,村长领着村众朝知州府的方向跪首纳拜, “小老儿拜谢杜大人恩典, 愿杜大人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此事郑同知亦有耳闻, 对下属冷嗤:“缺的那部分税收,想来杜知州是自掏腰包了。”
黄通判连声应是,难掩幸灾乐祸。
知州治下百姓数万, 杜知州怜悯百姓,却不知那缺口非轻易补得上。
他们且等着瞧乐子就是。
税收之后,又有衙役征人,聚银村百姓一瞧来人,惊了。
来人正是他们村的石头, 村老上前:“石头,这次又是何事, 是否是杜知州要征徭役。”
众人得了喘息时间,不再如之前那般抗拒和惧怕。
石头道:“杜知州说覃城城外修建庙宇,需大量人力,问村里可有人愿意去,一日上工四个时辰,包三顿饭,每日五十文工钱,日结。你们可有人愿意?”
周遭一静,而后爆发出巨大欢呼声。
青年拽着石头的右手,“石头,咱俩可是一条裤子长大的,你不能忘了我。”
“石头,婶子小时候抱过你,还给你洗过尿片嘞。”大娘拽着石头的左手。
“石头,咱们村能多去几个人不?”村长笑脸盈盈上前,混浊的眼睛精光乍现。
“石头……”
“石头哥哥……”
石头被人围了团团转,犹如唐僧进了盘丝洞,属实是汗流浃背了。
他招架不住,将这名额抛给村长,免得得罪了人。
每个村子限定名额六人,杜长兰还欲打算在城里招人。
建造庙宇,尤在高山之上,除了人力还有物料。
杜长兰看着覃州舆图,少顷食指在两个位置点了点。
孟会村占地特殊,因此村民多以烧砖过活。只是多年过去,富裕者不多,混个温饱罢了。
杜长兰再次踏足孟会村,村众齐齐相迎,这一次他们面上笑容真诚许多。
杜知州减低他们税收,叫他们着实轻松许多。
杜长兰在村中巡视,还特意去砖厂瞧了瞧,又捻了捻烧砖的土,粒小,黏性颇佳,确实与别处不同。
他起身对村长道:“劳烦村长寻村中几位说得上话的人,本官有事同你们商议。”
村长神色一凛。
少顷,杜长兰高坐村长家堂屋上首,呷了一口茶,道:“诸位可晓得往东去有个河下村。”
村长应是。
说来河下村与孟会村也有几分渊源,早些年河下村也靠烧砖谋生,但土质不如孟会村,烧砖技术也并不如何出众,一来二去就没落了。偏河下村又因地势之故,产粮不高,后来又被上任知州强迫改种桑树,这些年过得很是困苦。
杜长兰此来是希望孟会村与河下村定份契约,将村中黏土售一部分给河下村。
此言一出,堂里堂外炸开了锅,村长喝止村民,又一脸为难对杜长兰道:“杜大人,非是小老儿不肯,可咱们村子也是将将糊口。”
村里村外的黏土乃天公所赐,他们取用不完,售一部分给河下村也不是不可。但河下村烧制出砖,很可能与他们恶意竞争。
风险高,回报低,村长自不能应。
若非今日坐在上首的是杜知州,换了旁人,早叫他们撵出去了。
杜长兰抬手往下按了按,人群寂静。杜长兰示意左右,分出几份图纹给众人瞧。
众人半信半疑接过,立刻被画上图纸吸引了去。
杜长兰笑道:“村长的顾虑本官知晓。因此本官不会教诸位白白吃亏。”
见众人望来,杜长兰循循善诱:“你们也知晓城北修建庙宇,其山之高,庙宇占地之广,所用砖石不计其数。”
“本官指点你们建造砖纹,设计孟会村村纹,允你们标记。来日每去朝拜之人,便知砖石乃尔等烧制。”
随着杜长兰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堂屋内外安静的落针可闻,他们只要一想到杜大人描绘的情景,浑身的血液都跟着沸腾了。
这可是他们孟会村扬名的好时候,出了名还怕往后没有生意吗。
几名青砖大着胆子进屋,跪下道:“大人,敢问您此言当真?”
“放肆!”村长怒道:“大人跟前,哪容你们质疑,还不退下。”
几名青壮不动,执拗的望着杜长兰,眼看村长要上手了,杜长兰开口阻拦,给众人吃一颗定心丸:“本官所言,字字当真。只是……”
众人跟着提起了心,杜长兰温和道:“本官乃一地知州,总是希望治下百姓生活富足,若是彼此相差悬殊,本官可谓夜不能寐,辗转难眠。犹如家中长者,见一儿富,一儿穷,心里亦是难受。”
他一声叹息:“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这话叫堂屋内的几位村老感同身受,思及杜大人许出的利益,售卖黏土给河下村也不算什么事了。
村长假做犹豫,在村民热切的期盼下,点了点头。
杜长兰朗声一笑:“择日不如撞日,咱们将事情敲定罢。”
半个时辰后,河下村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孟会村大惊,这来的也忒快了,不合常理。
除非河下村的人在不远处等着。
孟会村的村人再看杜长兰,只觉得杜知州当真非凡人,莫不叹服。
因着修建庙宇所耗颇大,两个村子同时开工,杜长兰还使了银钱派匠人指点。
城外各村村人凿山开路,有好事者去瞧热闹,城北每日水泄不通。整个覃州热火朝天。
杜长兰拟定建庙计划书,责任落实到个人,叫辛菱监工,派辛起留意□□人员,随后杜长兰带着莫十七巡视地方各县。
他见天儿的往外跑,待在府衙的时间屈指可数,委实不像一地知州。
辛菱对此提出过担忧,但杜长兰并不在意,郑同知得意于把持知州府,就让郑同知管着呗。
左右知州官印和文书在杜长兰身上,没有知州官印,郑同知想翻出浪花儿也难。
杜长兰人手不足,不亲自实地考察,心中难安。立身愈高,便愈要三思而行。他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在治下百姓头上,或许就是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