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232)+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杜长兰并未刻意伸张,每到一地,他巡视的差不多才知会当地衙门,县令着急忙慌出来相迎。对方不知杜长兰何时来,来多久,三两句话就叫杜长兰诈出来。

虽有些性贪的,但尚不算过分,杜长兰敲打几句便揭过了。其他县令差强人意,唯一人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杜长兰将那县令下狱,秋后问斩,而后将此事层层上报,另外奏请朝廷任命新县令。

他又处置了那县里几名书吏,重新聘任,确定当地班子能维持正常运行,这才离去。

谁知前往下一个地方,接到辛菱消息,杜长兰只好改道回覃州。

他令莫十七驾车直奔城北,先去工地视察。

一天十二个时辰,三班轮倒,夜班工人辛苦,是以工钱增至六十文。每人一天只能上工八个时辰。

辛菱最开始还道杜大人多虑,谁会那么要钱不要命,结果还真捉住几个青壮。

对方苦苦哀求,保证不会耽误活计。

辛菱脱口而出,“这可是重体力,你们也不怕累死在工地上。”

那几名青壮支支吾吾,一人低声道:“从前服徭役比这累忒多,一日上工七八个时辰,食也寡薄。”

那时有同伴累死在身侧,他们也只能干看着,官府几两碎银就打发了一条人命。

杜大人心善,他们遭山开路虽费体力,可三顿饭都是干的,中午和晚上饭食带荤,是以忙活下来,他们并未如何清减,有些人竟然还壮了两分,令人惊奇。但细细一想,又合乎情理。

如今夜里的活计都得抢着来,去晚了还抢不着。

杜长兰抵达现场时,无数火把将夜空点亮。众人喊着口号,甩开膀子干活,橙色火光映出十足精神的面孔。

辛菱看见熟悉的马车,立刻迎上:“杜大人,您来了。”

杜长兰颔首,视线扫过周遭,未见异样:“说罢,何事急需本官。”

莫十七也看向他,辛菱不好意思的挠头,“也不是旁的事,就是庙宇名称最后选出五个,由大人拟定。”

杜长兰:………

辛菱自知理亏,忙描补道:“大人乃是主心骨,大人不在,小的心下不宁。”

这话说难听点就是辛菱太年轻,担不住事。需要杜长兰坐镇。

杜长兰捏了捏鼻梁,“本官知晓了。”

他一边巡视,一边思索事情,手边得用的人还是太少。

说来也是巧了,杜家人的书信几经波折终于送至杜长兰手上。

家里人对杜长兰夸赞不已,又道家中一切都好,让杜长兰不要挂念,还让杜长兰遇见合心意的女子就娶了,只要是良家女,不拘对方身份高低,家里无人反对。

杜长兰嘴角抽抽,他现在分身乏术,上哪儿遇合心意的女子。

而在家书下面还有一封,看字迹非是出自成礼之手。

‘小叔亲启……’

杜长兰眉梢一挑,饶有兴致的看下去。

杜成磊在信中诉苦,道读书费心费力,很是乏累,他受不住。恳请小叔怜悯,允他一件差事过活。

第168章 魔法对冲·四

杜长兰忆及平日里乐呵呵的傻小子, 难以想象杜成亮会向他提出这个请求。

于是杜长兰墨笔一挥,允了,还道自己外地任职, 手中无甚人手。但又在信中末尾言明, 若杜成亮不合他心意,就将人遣送回乡。

村长和族老一看便明了他的意思。

杜长兰言及自己缺人, 村长他们有意, 便会将村里机灵小子送来,寻个出路。但杜长兰又借着点杜成亮之语, 点其他人。

若是心思不安分,也莫怪杜长兰不顾及情分。让村长他们斟酌再三, 省得天高路远, 贸然上路,一来耽误功夫, 浪费银钱, 二来路途遥远,出了什么事更是不好。

且不提杜长兰的回信传回奉山村, 村中小子如何雀跃欢喜。

眼下杜长兰根据银钱多寡,定下庙名,又见城北门外一群富户闲来无事, 围观青壮凿路,其中不乏普通百姓。

于是有心思活络的人家在城外支了小摊子卖吃食陶件等小玩意儿。

更有僧人在此推讲佛理,念经颂佛,铁了心是想赖上这庙了。杜长兰身着常服混进人群听了一会子,还算中规中矩, 没整些偏门东西。

他身边其他百姓听的聚精会神,杜长兰正欲离开, 冷不丁对上老僧目光,对方无声念了句佛号,眉目慈悲。

杜长兰颔首示意,而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人群,与边上的莫十七汇合。

她正坐在车架上剥瓜子,她吃一颗,给元宝喂一颗。

杜长兰行去,灰雀拍拍翅膀落在他手背,歪着小脑袋望着他:“大人来了,大人来了。”

它忽然出声,将旁边百姓惊了一跳,杜长兰解释:“这是我家中鹦鹉。”

百姓言:“鹦鹉不是彩色吗?”

元宝在杜长兰手背上蹦了蹦,“我就是彩色的,笨蛋。”

被骂的百姓:………

杜长兰佯怒,呵斥鹦鹉:“胡闹。”

元宝张开翅膀,在上空盘旋:“胡闹,胡闹——”

它声音粗噶又亮,那百姓面上一热,匆匆离去。

杜长兰朝它招招手,元宝再次落在杜长兰手背,“元宝饿啦,元宝饿啦。”

杜长兰也在车架坐着,拢了几颗瓜子,剥开喂鹦鹉。

他也没想到当时在树上随手投喂,会叫这小家伙记住他,从而跟上他。

不过古代应该没有灰色鹦鹉?

罢了,本就是不同时空,有些不同物种也是寻常。

元宝在杜长兰和莫十七两头吃,吃饱喝足飞去不远处的树上打盹儿。

莫十七这才道:“方才我听见有大娘念叨,僧人讲的佛理与半仙说的法理对冲,她不知道该听谁的,很是苦恼。”

杜长兰拢着手,遥望山峰,一日三班倒上工,效率惊人,如今青壮们已经修至半山,而山峰上隐约可见雏形。

山脚与山峰同时开工,庙成,则石阶全。

而在山间有几样奇特事物,正是滑轮,用来运送重物可谓大大节省人力时间。

杜长兰原是想着每个步骤都分列清晰,辛菱照本宣科足矣。谁知那小子的胆子还是小了。

他偏头看向莫十七,“我若将此事托与你,十七可否能承担?”

莫十七磕着瓜子想了想,而后点点头。

杜长兰微微一笑,“这边交与十七。我还有件要事处理。”

金佛现世,无疑对所谓“半仙”冲击最大,不知对方情急之下会做出什么事。

杜长兰与辛起汇合,对方递给他一本花名册,杜长兰对其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

辛起低声唤:“大人……”

杜长兰疑惑:“怎么吞吞吐吐,说罢。”

辛起这些日子观察,留意其中一名受害者,乃是一位家境富裕的老妇人。

她独子被人绑架,并未选择报官,而是寻找“半仙”帮忙,不过半日,她儿子就平安回来。

因而老妇人对“半仙”深信不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