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414)

丁十一当然是一片茫然,因为他从未被告之任何事,只能直言相告,并且补充道:“郡主,奴才已经多日未见过大少了。”

“你不是铺子的管事吗?听说他在京的时候,隔几日就会查看一下各处的生意。”宋舞霞端着茶,似漫不经心地问,心中却愈加担心了。

此时丁十一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发现宋舞霞并不言明是什么事,他没问,只是踌躇了一下,想着自己不止被主子送给了她,她也即将是丁家的女主人,如实道:“郡主,您有所不知,大少平日都只是见见明面上的大管事而已,像我这样的,当然是越不起眼越好。”他的言下之意,他们这种有特殊身份的,都不会和丁文长有太多的接触。

宋舞霞见问不出什么,吩咐他送一些时兴的料子去西月轩,就让他离开了。丁十一没有多问什么。他走至门口刚要开门,就听外面一声娇喝:“你是谁,为什么在这里鬼鬼祟祟的?”紧接着是瓷器摔落的声音。

条件反射般,丁十一马上打开了房门。他的目光瞥过绿荷,留在了走廊上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太监身上。

“还不快说,你为什么在这里。”赵嬷嬷越过丁十一走到了小太监面前。

“回嬷嬷……奴才……奴才……”小太监话都说不利索了。

绿荷看了一眼小太监,目光在丁十一身上停留了一秒,缓步走到宋舞霞面前说:“郡主,奴婢看在他在廊下鬼鬼祟祟的, 一时情急才惊扰了郡主,请郡主责罚。”

宋舞霞叫了她起身,对着门外说:“把他带进来说话吧”

丁十一没有趁机离开,突然说:“这种粗活,不用劳烦嬷嬷,还是我来吧”说着他走到小太监身后,抓住了他的手腕。只听“啊”一声,小太监惨叫,脸色瞬间煞白,只能随着丁十一的脚步走进了房间。

绿荷见宋舞霞对自己挥了挥手,再次看了一眼丁十一,起身走了出去,顺势关上了房门。房门外,隐约听到她对赵嬷嬷说:“嬷嬷,按照你的吩咐,本来我一直在侍弄花草的,刚刚只是去了茅房……”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平日里,为了防止山庄的人偷听,也为了不让绿荷听到不该听的,一般都是让她在院中做事。听她的话并没异常,宋舞霞没有多想,把注意力放在丁十一和小太监的身上。

“刚刚那杯茶,是谁让你送来给郡主的。”丁十一的声音带着十分的冷冽,令人不寒而栗。

虽然一直知道丁十一并不是普通的掌柜,但这是宋舞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他,不觉讶异地盯着他。

丁十一并没看宋舞霞,只是冷冷地从牙缝中蹦出一个字:“说”

他的话音刚落,小太监一声哀嚎,身体软软的,似乎快站不住了。宋舞霞不忍看到这样的画面,刚想制止,丁十一已经放开了他。瞬时,他“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求饶。

宋舞霞看小太监的手脚都没有受伤,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丁十一,这才问:“我只是问,谁让你替我斟茶而已。”

“是……是贵妃娘娘……”

对这个答案,宋舞霞并没觉得惊讶,因为太后的人不会拙劣地被她抓住把柄。她点点头,继续追问:“她是怎么对你说的?”

“娘娘说,让奴才把郡主每日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都一一告诉她。”说着,小太监重重磕了几个头,解释道:“郡主明鉴,小的根本听不到郡主说过些什么,因此什么都没对娘娘说过,娘娘很生气,所以今日奴才才不得不走近了细听。”

“那今日回去,你怎么对贵妃娘娘回话呢?”宋舞霞边说,边打量着小太监,很确定自己从未见过他。

小太监迟疑着,惊恐地看了看低头站在一旁的丁十一,随即低声喃喃:“奴才,奴才什么都没听到。”

“你这么说,就不怕贵妃娘娘又生气了?”宋舞霞笑着问。

“奴才……奴才……”小太监一时语塞。

见他并不领悟宋舞霞的意思,丁十一低声提醒:“郡主不过是看天气凉了,给两位县主买做衣裳的布料而已……”

“是郡主是为县主买布料,买布料而已”小太监连连点头,想了想,重重磕了两个头,带着哭腔说:“奴才谢郡主不杀之恩。”

“原来你知道我可以杀了你,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

闻言,小太监的动作瞬间僵住了。宋舞霞没再多言,只是让门外的赵嬷嬷把他带了出去,然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丁十一。以她的了解,丁十一并不是多管闲事的人,她隐隐觉得,他在急于表现。

看到她的目光,丁十一没有掩饰,半跪在地上,一字一句说:“郡主,大少早就告诉在下,我虽然还是丁家商铺的管事,但实际上,我只能听您一个人的命令,只要是您吩咐的,我就算丢了性命也一定会办到,以后无论您去了哪里,我都会跟着……”

“这句也是他对你说的?”宋舞霞突然打断了他,继而又追问:“这是哪一天说的?”

“是大少与小主人回京当天的晚上。”

宋舞霞微微一愣,因为她记得那一天他们吵架了。细细回想,她猛然发现,那天的丁文长不止态度奇怪,他说的话也意味深长。

他是什么意思?我离开又能去哪里?宋舞霞问着自己,续而又急切地问丁十一:“在这之前,他有没有突然离京,不见踪影的时候?”

丁十一误会了她的话,以为她指的是丁文长带着丁立轩离开的事,解释道:“郡主,上次大少借着送太老爷回乡突然离京,其实是不得已,他离京前都有交代在下留心怡景山庄的情况,万一郡主有什么事,他给了在下调集人手的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