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君II(100)
孟守文瞥见他的眼神,凉静的目光终起一丝波澜。而后他微微笑了笑,声色平和地说道:“先派人去毕止,调天翎军五千人马,护送王后来我身边。”
·
四日后,毕止还未传回什么消息,于崧安镇护驾的叶增诸亲兵却等来了风尘仆仆驰赴此地的齐凛。
齐凛言举匆匆,下马后仅略略整理过仪容便要求见驾,待得允入后更是过槛便向上叩行大礼,一路稽首跪行,直至孟守文座下。
“王上安康。臣来请罪。”他叩首道。
孟守文目视着他被汗水蒸湿的后背,不言,亦未令他起身。
少顷,孟守文挥手斥退随侍之人。
待近无旁人后,他才缓缓起身,步近齐凛,道:“你当初奉我王诏,随军典南伐之粮草,两年来为国鞠躬尽瘁,克复天启之功亦有你一份,今日来请什么罪?”
“臣万死之罪。”
“何来万死?”
“矫发王诏、私制天子玺绶、假节出使三国联军、伪传王命,此四罪万死不抵,臣任凭王上发落。”
“你对叶增倒是忠心。此四罪,你是想代他全领了?”
齐凛猛地叩首,“臣本忠心为王上!此前未得王上下落,而天启、阳关一带局势混沌,叶将军为大计而舍小节,亦是为国、为王上计!目下大位未定,南军之中已有谣传王上有诛将军之心,倘若王上因此四事降罪于将军,淳军必乱,天下必乱,王上雄图之志亦将殆亦。臣愿领此四罪、愿承王上雷霆之怒,还望王上以天下为重、莫伤一己多年之志。”
这一番拳拳忠言铿锵震地。
孟守文沉默着,转踱数步,然后反身狠狠一脚踹上齐凛的肩头!
这一脚力道狠烈不留余地,齐凛闷哼着摔倒在地,可又马上咬牙爬起来跪好。
他曾近奉孟守文,自然了解其心性之倨傲。此番中了三国离间之计、又因此而需被迫接受臣下假他之名所行诸举,孟守文此刻于他面前尽泄心中怒意,倒令他暗暗松了一口气。
果然,孟守文瞧了一眼忍痛无言的齐凛,冷静道:“起来禀话罢。”
齐凛依言起身。
紧接着,孟守文将四日前所收的叶增请兵札子丢给齐凛,“叶增想要出兵澜州休国,荡灭裴氏余孽,图获前朝天子玺绶。”
“王上的意思是?”齐凛不敢度他此时心意。
孟守文面无表情道:“我久居毕止,军中人心所向唯叶增耳。诛伐裴氏之功,天下无人能出叶增之右。他若踞天启登基称帝,四州之内谁敢言怨?”
齐凛大惊:“王上,叶将军断无不臣之心,臣可以命担保!”
“他无不臣之心,但他麾下、身边众人心内盘算的是什么,谁又能知?叶氏之荣辱,如今却不止是他叶增一人的荣辱了。”
说着,孟守文冷冷瞥他,“连你如今都在怕我有疑他之心,难道还冀望我与他之间还如当年一般相知无忌么?纵使我如从前一般信他、不疑他,安知他亦如从前一般信我不疑他?”
齐凛竟无法辩驳。
“为全叶增、全我与他二人多年来君臣相得之谊,非夺他之军权不可。然倘若我下诏削他领兵之权,累战至今之淳军诸将士必心寒。”孟守文停了停,又道:“元光七年冬,我曾于先王政殿阶前长跪上谏——不可寒我淳国苦战将士之心。当年我意如是,如今更不会变。”
“王上是希望叶将军能够主动交释兵权?”
“如果他真如你所说——断无不臣之心。”
齐凛苦笑:“王上若释叶将军兵权,天下必将轻我淳军,又将以何慑四州虎视天子之位诸国……”
“我自有打算。”
孟守文打断他,目光移去北面,再无多言。
·
驿骑绝尘入营,士兵翻身下马,步履飞快地一路行至中军帐前,将手中信盒交给守帐亲兵。
亲兵奏禀入内,奉至叶增案上。
盒上插着三根素羽,叶增看清,立刻放下手中诸事,伸手将其拆开。
信文很短,他一眼扫过,随即陷入了沉思。
是时,秦一温了药送来帐内,看见叶增此时容色,不禁一怔。她转眸,看清案上信盒,不由轻轻蹙眉:“王上手札?”
叶增点头,然后毫不避讳地将其递给了秦一。
秦一无言接过,展信细阅。
不过短短十六字,却令她一瞬失了神——
将军论发兵澜州,欲为国乎?欲图天下乎?
【四十八】
欲为国乎?欲图天下乎?
这九字在秦一心中滚过三遍,她仿佛看见了执笔写下这两句话时面无表情的孟守文。
心神转定,她将信札收回盒内,复看向叶增。
叶增见她阅毕,直言道:“王上疑我。”
“不,”秦一熟思而后道:“王上信你。”
古来君臣多相疑,而君王对臣下能赐付的最大信任——
不过便是心中想什么、下笔写什么。
纵使心中有疑,然能将这心疑之事坦然言出,又何尝不是莫大之信任。
……
中军帐外马嘶阵阵,正是一日演兵时分。
若按所计,一旦收得王命,淳军当即刻遣兵入澜州,会同屯守于晋北走廊之东的唐进思所部共伐休国,戮灭裴氏余孽,永绝后患。
然而事出所料,前计亦不可行。
叶增沉默少顷,摇头道:“王上不意我再建军功,我能理解。然倘不尽除裴氏,天下必难久安。”
“倘是叶氏再拥殊功,于王上而言,天下又何以久安?”秦一反问道。
叶增再度沉默无言。待案上药碗热气全消,他方抬眼,问说:“如是,又该如何回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