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妆(158)+番外
沈寂道:“如今她的死因我倒很存疑,究竟是死于银针还是割颈不得知。若是孙亦文,他想来是做不到这些的。但他手下有个叫崔满的小厮,之前一直跟在他身边,而在知雨出事以前,他却忽然被外放出府,照方妈妈所说,他这小厮有些功夫在身,我已经派人去找了,但只怕难以如愿。”
“之所以方妈妈会去替知雨收尸,也都是出于卢玉锋和钟程的授意。”沈寂再将今日方妈妈所说的话都跟千澜说了。
他又紧接着道:“若她说的是真的,可见钟程和卢玉锋是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的。”
千澜听完,紧紧皱起眉头,“可是方妈妈是羞月坊的老鸨,这坊间还能有她不知道的事情?大人何故这么笃定她没有说谎?”
能被沈寂那样逼着还能说谎的人,又岂会是寻常老鸨!
或许青楼中人会有例外,但方妈妈这样身份的人是极其惜命的,在沈寂看来她说出来的会是真话。
“羞月坊人来人往,消息传得极快,又很喧闹,许多暗地里的勾当都会挑在这样的地方。一来为了掩人耳目,二来便于隐匿。”
“方妈妈置身此间,自然是个聪明人,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多她就越危险,对她而言,只要羞月坊能平安无事的给她捞银子就行,至于其他,她不知道会比知道要好。”
这么一说也有些道理,刚要说话,老板便将两碗馄饨端了上来。
两人道了谢。
老板却朝二人看了看,站在原地,似乎并不急着走。
沈寂疑惑地目光与之对上,“老人家您可是有事要说?”
老板拿肩上搭着的白布擦了擦汗水,缓缓出声:“二位是衙门里的贵人吧?方才听二位说起府衙钟大人和卢大人,小老儿这里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千澜道:“也是和二位大人有关的?”
“正是!”
沈寂怔了怔,“老人家但说无妨!”
老板将手里的托盘放下,朝二人拱了拱手,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响起。
“小老儿家住城中双清巷,每夜从这里回去,为了早些到家,都是走各处狭小又少有人烟的小巷。可有次回家时,我恰好在一个巷子里头看到一些黑衣人趁着夜色在搬运什么东西。”
“小老儿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但也存了个心眼,躲在暗处一直不曾做声,直到那伙黑衣人进了其中一间屋子,我才挑着担子回了家。起初我并不觉得奇怪,后来却听说那里的房子是孙小郎君的一处私产。”
千澜问道:“孙小郎君,可是孙亦文?”
“正是。”
千澜又问:“可是老人家,这和钟、卢二人大人有何干系?”
老板摇摇头,脸上很有些神秘,忽而压低声音说道:“后来我再路过时,却见有一日钟、卢二位大人也出现在那里,是入的后门,且都穿着夜行衣。我斗胆走近些看,哪知那一方烛火忽暗,我大惊失色,躲在一户人家的草垛里不敢出声。此后小老儿再也不敢走小道回去了。”
“大人瞧着面生,只怕就是才来杭州就抓了孙小郎君,又接了羞月坊行首知雨一案的沈寂沈大人吧?”
沈寂的身份在杭州城中早已不是秘密了。
老板问起,他自然点头。
又听老板说:“二位大人不得知,这杭州府虽瞧着知府是钟大人,可实际上操着实权的却是卢大人,孙小郎君亦是仗着他姐夫的势在城中为非作歹。”
“老人家为何这么说?”
不是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卢玉锋只是通判,正六品衔,可比钟程这个正四品知府低了许多级了。千澜不解他的话。
第139章 好好相护
这时沈寂的声音从一旁传了过来:“钟程,字文与,安徽人氏,先帝时安庆十七年进士及第,祖父钟禄,曾任河南彰德府同知,安庆二十五年时因当朝首辅郑宁谋反一案而受牵连。”
“钟家一门被发配岭南,钟禄及其长子,次子皆死在流放途中。今上登基后,下令为郑宁平反,钟家亦被发回原籍,得今上开恩,特准钟程恢复功名入朝为官。然而此时的钟程孤人一个,在朝中举目无亲,更是步履维艰。”
“相比之下,卢玉锋的处境就要比他好的多了。他曾被聂允救过性命,自然唯聂允马首是瞻,换言之卢玉锋就是聂允的人,又娶了孙家女儿为妻,一面是权,一面是财,这都是钟程所不及的。老人家这么说也不错。”
千澜愣住。
这么听来钟程确实很孤立无援,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莫非这就是现实版的仗势欺人?
说白了也就是有个西厂聂允在,卢玉锋不知在哪里碰上这么好的运气。
“别想了,快吃吧!”
沈寂抬手敲敲桌面。
千澜低头一看,一碗馄饨已经放凉,再不吃可就要坨了。
她连忙执筷。
老板亦没有什么话说,含着笑回了自己的位置,目光却始终在两人这边流连,仿佛藏着那年那个冬天的所有回忆与情愫。
平常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一生,却也有平平淡淡的日子。
千澜对上他的目光,心里倏地一紧。
说不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有一种信念,她拼命的想去抓住它,可始终差那么一筹。有些人也是这样,会遇见他也会害怕失去他。
在某些晴方初好的时日里庆幸身边有人相伴,又会在阴云密布的时候担心有一日再也不见。
阴晴不定。
人的情绪可真复杂。
时光像是一条大河,孜孜不怠的向前奔走,路过好些浅滩巨石、花草树木,惊鸿一瞥的相遇之后再无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