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后门的火锅店(126)
是从前徐璟送她那小刀。先前打算用来防身的,后来觉得削萝卜花甚是趁手,便一直用着。
方才她在门口与官差说话时,平安见情况不对,默不作声取了来。
她稳稳点了个头:“好。”
“二位久等了。”
趁着向官差行礼时,乔琬将那小刀藏进腰带中。
“跟我们走吧。”
见她果真不哭不闹,乖乖跟着他们走了,他二人也没绑她,只一前一后跟着,让她自己走上车。
因是意料之中,遇见周围出门松散邻居时,乔琬还很有闲心地与她们打招呼,叫两个差役诧异地看了又看。
“你这小娘子,竟不怕?寻常男子见了我们都腿软,莫说你这般弱质小娘子。”其中一个眉毛上长颗痣的官差主动搭话。
乔琬坦坦荡荡,笑道:“若是犯了事,心里才有鬼,没犯事,何苦自己吓自己?”
官差点头:“是这个理。”
许是那人觉得她这般坦率样子不像是会作奸犯科人,或许是被人算计了,还主动与她透露:“我们不过是听命办事罢了,据说是有人揭发你店里火锅加了些不该加的东西,你也别紧张,等刑部的人验过,没什么事,我们再送你回来。”
乔琬忙道谢。
另一人则更谨慎,一直沉默,许是觉得同伴话太多了,皱眉看他一眼,斥道:“不够你忙的!”
带走乔琬的车消失在巷口后,平安直接去将一夜未眠、刚刚睡下不到一个时辰的刘律和宋刚摇醒了:“别睡了,小娘子被人带走了。”
第72章 七麻散
原本以为,这种理市治商的活都是监市接管,没想到直接被刑部接手了。
受“重视”之程度,让乔琬如今一个升斗小民有些受宠若惊。
府衙公堂之上,是刑部的一位林姓侍郎和李公绰负责一同审理此案。封府尹每天政务繁多,并不会事事亲力亲为,更别提这种小事了。
李公绰认得这位林侍郎,自然也知道他与黄郸的关系,此刻翻看着卷宗上证人供词,不免有些头疼。
五娘的生意属实是太好了,招人眼红.....不是,怎么就跟黄记杠上了???没完没了了还。
先有人污蔑,后有偷方子,现在又来个“证人”,揭发火锅汤底里加入了“七麻散”。
这罪名可就大了。
七麻散乃前朝末年之物,方士引以为“神仙散”,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美容养颜,加一点在羹汤里,让人上瘾,吃了还想吃。
故上至皇室宗亲,下至世家大夫,无论男女,相继服用,传者相授,一时成为风气。
然此物药性酷热,人服后全身发热,飘飘然如行云端,极易成瘾。成瘾后若断食,则如云端坠落,心悸惶惶,不能自已。
长此以往,药毒积累,非增量不能满足,服药失节度,精华竭于内,而憔悴形于外。热气冲目,目瞑无所见,形容枯槁,魂不守宅,整日惟服药可抚慰。
前朝末年,便是因服食此药才导致整个朝廷乌烟瘴气,皇室人不人鬼不鬼的,民间徭役沉重,民不聊生。
正因如此,先帝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禁了此药,又将那些行骗的方士斩首示众,尸体曝陈于市,任人鞭笞,又定刑法,售卖六麻散者,抄家问斩,这才断绝了前朝遗留下来的风气。
乔琬听了证词,忍不住挑眉。
这罪名寻得可真巧妙,吃了锅子的人可不正是浑身冒汗,飘飘然,吃了还想吃么?
全都给对上了。
难为他们想到这么大一口黑锅。
当下民智尚未开化,仍是三人成虎,人云亦云阶段,朝廷也不少受一些无稽谣言困扰。
少数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听了这话都是一笑置之,而更多的百姓,听到七麻散,自然而然想起前朝末年的乌烟瘴气来,唯恐避之不及。
虽是正月,府衙外亦围了不少百姓旁观看热闹,交头接耳。
“神仙散?那可是禁药!毒药啊!”
“我堂叔家老丈人就是吃这个吃死的,真是害人不浅!”
“这小娘子开的什么火锅店,我听人说过,那时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谁想到里面竟有这样的官司?”
“人心难测,人心难测!”
......
国朝兴盛不过几十余载,尚有记得前朝事的垂垂老者,说起七麻散来,仍心有余悸。
此招甚毒,断人财路,犹如断人生路。
且对方明显有备而来,上来便交由刑部,想不清不楚地便给她定了罪,趁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永绝后患?
林侍郎是黄郸的人,装模作样地派人去她店里取了样,又装模作样地找来两个汴京城中云游道士,装模作样查验一番。
而后两个道士面露惊恐之色,伏地磕头:“大人明鉴!此汤中确有七麻散之成分,只是因为量微,常人察觉不出,但日积月累,毒性不可小觑啊!”
林侍郎、李公绰皆虎躯一震,一个是装的,另一个是真的。
李公绰皱眉,盯着那道士确认:“付道长,没验错吧?”
那姓付道士“砰砰”磕头,不住道:“绝无差池!”
林侍郎怒容满面:“人证物证俱在,乔氏私售禁药,以致客人上瘾,从而依赖你家的吃食,好大的胆子!来人,将罪女乔氏判斩立决,上狗头铡!”
“这,”
李公绰忙拦住那令签和欲上前拖行乔琬的衙役,与林侍郎假意商量,实为拖延时间道,“《刑统》有规,判处犯人死刑,该有三次复审机会,复审之后,才能行刑。林侍郎是否太草率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