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31)+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可以说,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周密的土地法令。

对于均田制是授田多少,各朝代也各不相同。

如北魏,就是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无主荒地)40亩,女子20亩。

当然,更细节的肯定还有很多,我就直接放图,不多讲了。

在北魏以后,均田制为其后的北齐、北周、隋、唐等朝沿用,具体办法略有变更。

北齐至隋,一般从年18岁起受田,北齐所授露田男子80亩,妇人40亩,丁牛60亩,每户限4头;另投永业田(就是不用归还的田),桑田或麻田20亩。

北周的话,要求所授露田,一夫一妻授140亩,单丁100亩。

隋朝授田与北齐相同,但狭乡(人口多、公地少的地方)每丁仅20亩。

这大概就是城市跟农村的区别吧。

唐朝授田,丁男(16~20岁)及18岁以上的中男每丁永业田20亩,口分田(死后要还给朝廷的田)80亩。

年老及残废者口分田减半,寡妻妾口分田30亩,作户主的增加20亩。

僧尼道士也授田,男30亩,女20亩。狭乡授田减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之半。

这里就要吐槽了,虽然唐朝是真的很浪漫很开放吧,但在给女子分田这一方面,啧。

大家来看这道题,【与前代相比,唐代均田制下一般女性被排除在授田范围之外(不再授给永业的桑田),原本可以计口授田的奴婢、牛也部分被排除在外,由此可知唐代:】

A、女性进行移居相对自由

B、土地公有制度遭到极大破坏

C、世家大族势力得到强化

D、长期和平促使人地矛盾显现。

请选择。]

唐朝。

刚被天幕啧一脸的二凤懵逼抬眼。

就猝不及防看见天幕上的问题。

就怎么说呢。

是他没见过的题型没错了。

而且,总感觉他大唐被骂了。

什么叫“唐代均田制下一般女性被排除在授田范围之外。”

虽是这样想着,对于这道题,二凤陛下还是相当认真的。

第114章 历代土地政策(4)

“选第四个。”唐朝众人看完题目,笃定回答。

开玩笑,对于他阿耶在武德七年,为何颁布这样的均田制,他这个做儿子的能不了解。

更何况,这个问题问的还是他大唐本就存在的问题。

绝对是这个答案,妥妥的。

大唐皇宫中,众人胸有成竹,信誓旦旦。

就是,怎么都有那么一点点的心酸和心虚就是了。

唐朝之前的朝代对此一阵头脑风暴,但大多都没有当这个出头鸟,说出答案。

那什么唐朝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也就大唐自己最清楚了。

而且,答对了天幕也没有什么奖励,这还答什么。

唐朝之后,自认对唐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都托腮认真回答起来。

特别是一些文人,那叫一个积极。

万一答对了以后,正好被虞美人听见,天幕不得对他们改观,认为他们博学多才。

这要是能够得到天幕的一句口头称赞,这不得鸡犬升天吗。

有这样想法的,是一个宋仁宗时期,与毕昇同一时期的文人,听闻宋仁宗自打听说了毕昇功绩后,就派人寻见毕昇,加以重用。

这才起了些想法。

毕竟,他自认不是那些个腐儒,天幕对此必定也是知道的吧。

……

虞美人:有没有一种可能,能答对这个问题的人有很多呢。

听见不少人被自己之前的说法带着走,看见【A选项】中有女性两个字,想也不想的选了。

没忍住笑出了声。

实在是这四个选项中,就没一个跟女性没被分田是要被“啧”沾边的。

是她未曾设想过的方向没错了。

并不知道天幕为何发笑的各朝代众人一脸迷茫,下一瞬就听见天幕公布答案。

[正确答案是【D】,也就是第四个。

“长期和平促使人地矛盾显现”这句话说简单一点就是,土地不够用了。

因为战争的减少,导致了人口增多,以至于人地矛盾出现,所以女性就成了最先被放弃的,直接不分地了。

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就很好懂了。

哦,对了,再补充一点,就是在隋唐两代,都按官爵授给王公贵族、各级官吏以永业田和职分田(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数额多少不等。]

唐朝。

王公贵族们脸色阴沉,总觉得天幕这说话怎么总是阴阳怪气的。

说点好话就这么难吗,天知道,自从天幕讲完唐朝昏君后,他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们,都十分在意天幕说的“土地兼并”。

对于皇帝来说,土地兼并让大唐灭亡,这简直不能忍。

对于百姓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如今听说有人要动他们的命根子,这不拼命才怪。

再加上天幕那句堪称噩梦的,唐朝末年世家几乎被杀完了。

总而言之,他们暂时是不敢搞什么小动作了。

那不是勇敢,是头铁。

谁也不想当那个被皇帝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但让他们彻底安分……

抱歉,还是有点困难呢。

还能怎么办呢,他们也只能跟皇帝这么熬着呗。

但对于天幕,气死了气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