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132)+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要是这个虞美人在他们这个时期,他们有的是办法让她彻底闭嘴。

但现在,看得见摸不着,心酸.jpg。

……

[好,说完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就讲下一个。

唐朝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

具体表现为,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转化为私有土地,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无地授田。

同时,唐政.府对原来授田的农民横征暴敛,农民不堪忍受,只能选择或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而投靠贵族官僚地主为佃客。

“丁口滋众,盲无宋田。”说的就是那个时期。

在德宗建中元年,两税法颁布后,均田制最终还是瓦解。

再解释一下两税法,就是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

反正就那么多地,你只要交够那个钱,其他的不管,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

汉朝。

对唐朝有五位败家子印象深刻的刘彻抬眼,只觉得这一长段话分外亲切。

对于天幕讲过大多数人物都不认识的刘彻表示,能不亲切吗,这些人他都认识。

唐德宗不就是那个想证明自己是个明君,结果努力一辈子,证明自己就是个昏君,一生都在逃亡,信错了人,老是忌惮功臣,一生唯二的两个功绩中,其中一个是“两税法”,最后还把杨炎噶了的唐德宗吗。

真的,难得有这么一个皇帝还能二次出场的,亲切,太亲切了。

霍去病也是眼前一亮,这人他也熟啊,不就是那个弃长安逃跑,还因为吐蕃的挑拨离间,就轻易怀疑自家将领,还削了大将兵权的那个唐德宗吗。

卫青在一旁,看了看陛下,又看了看外甥,面上平静,内心重重叹气。

若不是其中一个是陛下,是天子,对于憋在心里许久的话,他就真的说出口了——

能不能成熟一点!!!

他都有点弄不清楚了,到底是去病带跑了陛下,还是陛下带坏了去病了。

头疼。

对此,虞美人分析: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两人臭味相投(划掉),沆瀣一气(划掉),狼狈为奸(也不对),情投意合(我在说什么),意气相投呢。

听完,卫青发表看法:所以,真的就没有一个正经人了吗。

……

[咳,言归正传,其实我们也是有好好分析均田制为什么不长久的。

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官府并没有做好那些口分田的回收。

这也导致官府能分的地越来越少,有那么一群人还不用交税,他们还大肆弄什么土地兼并,农民手中的地也是越来越少,于是官府能收上来的税就更少了。

随着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国有土地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转化为私有土地。

收不上来税,就加税,百姓就更加难以生活,于是只能卖地。

一句话,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地主兼并土地就必然会发生。]

第115章 历代土地政策(5)

唐朝。

二凤和大唐的各朝臣,一起看完均田制瓦解的整个全过程后,记录的记录,讨论的讨论。

对此,他们大多人的态度都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北魏均田制崩坏的历史教训,还言犹在耳。

而大唐的府兵制,又是依托于均田制而做成的。

天幕也明确说过,府兵制到了唐玄宗时期就已然崩坏,最后只能换成募兵制。

但这是个历史难题啊,二凤听着朝臣们的讨论,知道一时半会儿吵不出个结果,只能跟今日一同聆听天幕的武将大眼瞪大眼。

二凤心想,他难道就未曾想过,他死后的大唐,可能会步入北魏的后尘吗。

想过,但历史并未给他解决的方案啊。

他也没有更好的土地政策可以代替。

二凤想着,漂亮的尾羽某有些蔫巴。

实在是大唐的未来,太惨烈,也太窝囊了。

这让说出过“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的太宗陛下,真的接受不了。

不过很快,二凤的羽毛鲜亮了。

这有什么,天幕不就在讲历朝历代的土地政策吗。

虽然没有搭配税收政策,有那么一点点不完美吧。

但没关系,天幕讲那么细,他们也不一定能用得到。

所以,天幕赶紧继续讲。

秦朝。

对比来说,秦始皇就悠闲多了。

嗯……

还是那句话,他大秦现在什么都没有,天幕随便露出一点点,哪怕是明年的事情,对于他大秦来说,帮助也十分大。

而且,他也知道,天幕在讲他大秦的土地政策时,其实是说好听了。

虽然现在还没颁布吧,但以他的性格,想的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凭借这个命令,不仅得以合法占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的土地。土地被兼并的农民,不得不以“见税什五”的苛刻条件耕种豪民之田。

不过天幕出现后,这玩意也就只能当废纸了。

有更好的,干嘛选择这些陈旧的,激化大秦矛盾的政策。

而且,秦始皇不得不承认,自从天幕出现后,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他已经开始正视起大秦治下的黔首了。

……

[均田制最开始被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北魏土地兼并的问题。

而它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压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