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38)+番外

作者:壳菜 阅读记录

贞观时期。

李世民红着眼,听得格外认真。

心里却仔细盘算,觉得这把能冲。

可不祥的预感却越来越重。

这把要是能稳住,那什么安史之乱哪会用时八年之久。

秦朝。

嬴政批着奏折,抽空听着天幕。

也冷笑。

反正自从听说他大秦二世而亡了。

听见就在想着,他家那个败家子胡亥,对比这个唐玄宗又怎样。

大概是好不到哪去吧。

就不知道天幕什么时候能讲到那个败家子。

明朝。

朱元璋拉着他家太子,嘀嘀咕咕点评那个李隆基。

说着李隆基后面的骚操作。

其实心里也在打鼓。

因为他想起了天幕介绍他大明的时候,可是说了他大明可是出了个比肩徽钦二帝的货色。

心慌。

永乐年间,朱棣表示自己也很慌。

同朱元璋一样,也想起了他大明也有败家子,还是自己的后代,忒吓人了。

也不知道是他以后几代。

能不能把他扼杀在摇篮里。

……

天幕下,各朝皇帝忧心忡忡,天幕上,虞美人持续开嘲讽。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操作是正确,可耐不住李隆基在后面拖后腿。

他听说高仙芝和封常清退守潼关不出之后,觉得这不行啊,这不是显得我大唐太窝囊了嘛。

然后赶紧下旨,让高仙芝和封常清出潼关,正面迎敌安禄山。

这咋想的,真的,我不理解,但我大受震撼。

这是什么,这是外行指导内行啊。

不懂军事就学秦皇汉武好嘛,直接放权不行,非得学杨广在战场上瞎指挥。

咋想的。

关键是,你这操作还不止干了一次,后面又干了一次。]

虞美人说到这里,喝了口水缓解了一下情绪。

[高仙芝、封常清战死之后,李隆基发现身边无人可用了。

那怎么办呢?李隆基想了又想,决定启用老将哥舒翰前往潼关对战安禄山。

要知道,当时的哥舒翰不仅年纪大了,还抱病在身,几乎半身不遂。

但大唐需要他,他就去了,同样坚守潼关不出。

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吧。

毕竟现在可不只有高仙芝和封常清做出这样的决策。

李隆基也该反思了吧。

但李隆基不反思,不觉得自己有错,反手让哥舒翰兵出潼关,最后又大败。

二十万大军啊,逃回来的只剩3000。

李隆基这是什么?

大唐战神,微操大师。]

最后一句像是夸,可这怎么听都有点阴阳怪气的意思。

虞美人没说的是,哥舒翰最后并不是你战死,而是被抓,最后选择了投降。

[在这件事中,除了李隆基之外,还请大家记住两个人。

一个是高仙芝军中的监军,宦官边令城。

就是他,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城回京向李隆基汇报。

“封常清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之后,李隆基让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出潼关迎敌,二人战死。

还有一个是杨国忠,是的,就是那个靠妹上位的那个废物。

他又做了什么呢。

也就在哥舒翰死守潼关的时候在李隆基耳边煽风点火,当搅屎棍。

最后,李隆基下令哥舒翰兵出潼关。

要知道,但凡李隆基不那么下令,大唐就赢了。

因为那个时候,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还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

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腹背受敌,一度打算放弃洛阳,回老巢范阳固守。

但李隆基一下令,这么好的局势直接报废。

哥舒翰战败,潼关也失守,叛军直逼长安。]

开元时期。

李隆基手心冒汗,快被老年时候的自己气死了。

这真的是自己吗。

干的这些事,跟历史上的那些昏聩君王有什么区别,

越是想,李隆基越是恍惚。

气血上涌,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皇宫也因为李隆基的这一晕闹成一团。

“太医,快宣太医,陛下晕过去了。”

第34章 玄宗出逃,大唐问题

[可这还远没有结束,李隆基的骚操作也并没有停止。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怀疑李隆基是不是被夺舍了,完全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不然他的前半生跟后半生怎么就能差距那么大呢。]

虞美人没忍住,还是感慨了一句。

讲真的,虞美人第一次听说开元盛世,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

那个时候的她,不知道杨贵妃,不知道李林甫,杨国忠,也不知道安史之乱。

什么都不知道的她,真的很轻易就喜欢上这位厉害的帝王。

可历史的残酷却给了她狠狠一个耳光。

待到后面,知道了李隆基这人到底干了个啥的时候,虞美人是一度粉转黑的。

可再到后面,越来越知晓历史,越来越知道华夏史上的帝王。

那种是粉是黑的情绪已经完全淡下去了,留下的,也只有对历史的遗憾了。

遗憾李隆基明明可以凭着开元盛世的功绩流芳千古的,怎么晚年就那么糊涂了呢。

也是真的难过,难过那个时期,因为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的百姓们。

虞美人叹了口气,让自己赶紧回神,继续李隆基这个话题。

是的,这次直播的重点,是李隆基这个昏君,他到底干了多少混账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