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115)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他似乎察觉有人在注视自己,停下吟诵,转头对上上官陵的视线,眼中若有审量,若有探询。

二人默然对视,目光皆是不闪不避。片刻,上官陵擡臂拱手,遥致一礼:“上官陵。”

那人嘴边逸出一丝笑,跳下车来,同样拱手还了一礼:“王肃。”

第十三章肃肃其羽

上官陵听到对方报出的名字,心中暗吃一惊。

王肃。王叔肃。

先代容王最小的弟弟,当今容王的叔父,少年时期便以贤孝聪慧受人赞誉,成年后,美名更是传扬于各国之间。上官陵不意外会见到他——毕竟这里是容国王都——但意外会在此时此地见到他。

正当她思量之时,王肃从街对面走了过来。

“我一见到你,就想起一个人。”他看着上官陵,眼神略显游散,仿佛沉湎于回忆。

上官陵不语,心头升起隐隐的预感。

“他叫君九兰。”王肃的话语缓慢而平淡,“据说,是你的老师。”

上官陵毫不奇怪他会知道。她是昭国使臣,王肃身为容国首辅,事先研究过她的资料也在情理之中。

“正是先师。”

王肃眼睛转向上方,盯视着门框上的横纹:“我只见过他一次,是在很久以前。当时先王尚在,有意对连越用兵,君九兰恰好路过奚阳,跑来宫中劝说先王放弃用兵。先王很诧异,说我未曾讲过要攻打连越,公子怕是误会了。谁知君九兰说:‘有诸内而形诸外,人情之常理也。我昨日在营台看见您时,您正眺望着南方,意气赳赳,勃然昂然。您虽没有宣之于口,但心里却有这个念头。’先王佩服他的洞察,于是和他约定,只要他君九兰还活在世上,容国就不会对连越用兵。”

上官陵无声吸了口气,悄悄抹平纷涌的心潮:“可他还是死了。”

“人固有一死。”王肃转回目光,凝在她清俊如玉的面容上,“他上次来奚阳,是为了解救连越。你这次来,又是为了什麽?”

“如您所见,吊丧。”上官陵简洁明了地说罢,侧身让开半步,“客寓简陋,王叔若不介意,请入内稍坐。”

厅堂内打扫得很干净,两人对面坐下,各自接过侍从奉上的香茗。

王肃端详了一会儿杯中舒卷沉浮的茶叶,擡起头来,目视着上官陵微笑:“我的来意,你或许心知肚明。”

“因为郑大将军?”上官陵面色不惊,“您和他一样?”

“来意一样,目的不一样。”王肃吹了吹茶水,浅抿一口,“那个孩子,我必须带走。”

“郑将军看过了,说他不是。”

“是或不是,我都要带走。”王肃态度分明,他转眼,再次看向上官陵,吐出来的话语坚沉如石:“事关容国社稷,大人应知轻重。”

“我不反对。”上官陵手指摩挲着杯壁。将阿客交给王肃带走,倒是解决了安置的不便,但她目前所知的信息实在太少了,所有形势都无法估量,一个决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她不知道。

“不过我觉得,最好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

比起初来乍到的她,阿客或许更容易判断自己的处境。

王肃一口答应:“可以。”

上官陵于是唤来侍从:“到我房中,把人带过来。”

侍从躬一躬身,退了出去。须臾,携了阿客返回厅中。

本以为见到陌生人,那孩子怎麽也要犹豫一番,不料她刚转达完王肃的意思,阿客便点头应许。

“他不能这样跟我走。”王肃笑道,“还要麻烦大人,帮我準备一口箱子。”

上官陵看他一眼,心知是要避人耳目。于是转向侍从,点了点头。

侍从领命而去。

“叨扰大人半天,在下应当告辞了。”王肃放下残茶,离座而起,对上官陵一笑,“改日有空,还请大人莫嫌寒陋,尝尝敝舍的新茶。”

上官陵起身送客,距离门槛一步远处,忽然停住。

“在下有个问题,可否请教?”

“大人请讲。”

上官陵看着他,眸光宁定,字字清楚:“北桓要求联军,意在何方?”

她方才一直在斟酌要不要问这个问题。问了,无异于告诉对方自己知道了一些东西;但不问,可能就错失了一个最好的探听机会。

王肃沉默起来。

“北桓请求联军的事,只有大王和朝中几个要员知道。”王肃一板一眼地道,语气听不出起伏,“可现在,你也知道了。”

“所以?”

“我有可能杀你灭口。”王肃盯向她,眼眸精亮得可鑒秋毫之末。

上官陵却笑了。

“但我知道了,就一定会设法让昭王知道——哪怕我死在此地。您知道我们知道了,或许就会放弃原有计划。”

行事贵在机密,用兵尤其如此。事未发而敌国知,必败无疑!

王肃自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上官陵不介意告诉他:我知道了。

“况且……至少眼下,您未必杀得了我。”

不是未必,而是一定不能!纵然王肃是容国一人之下的人物,但眼下在这座馆舍内,这间客堂的里里外外,却都是上官陵带来的人,况且她自己还身怀武艺!“孤立无援”的并不是她上官陵,而恰恰是他王肃。

王肃轻叹了一口气。

“你很有胆量。”

他看向上官陵,眼底划过一丝欣赏:“我不能告诉你他们想针对谁,但可以和你交个底。联兵一事,与昭国毫无干系。”

郑府。

男子悠然坐在书桌对面,笑吟吟地望着心神不宁的郑大将军。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