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124)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这个麽……就得问师乐正了。”长杨王说着,眼光扫向师若颦。

师若颦身躯微抖。

长杨王未出一句斥责之语,反倒处处表现对她的赏识爱惜,可她却分明感到带着刀片的绳索在脖子上又勒紧了一分。

“君上,”她深吸一口气,再次叩首,尽力把语气放得顺从平和,“飞卿奉命寻找神剑,数日前刚返回登临阁,因君上国事繁忙,未曾得便上奏。”

“哦?这麽说,剑找回来了?”

“正是。”

成玄晞再按捺不住,一下站了起来,急切地对师若颦道:“那快拿来看看!”

长杨王颇为意外地向他看了看。成玄晞回过神来,自觉失态,赶紧拉扯个借口:“殚思神剑天下奇宝,晚辈慕名已久,实在好奇,不知是否有幸瞻仰瞻仰?”

长杨王热情好客,听他这样说,焉有拒绝的道理?当下立马传旨,命令几个近侍宫人随师若颦回登临阁,将殚思剑取来。

不久,宝剑呈到御座前。

“这就是殚思剑?”

“是,君上,这就是殚思。”

师若颦答道,目光落在那笔直孤瘦的剑身上,只一瞬,便悄然垂下眼去,心头有丝说不出的遗憾。剑是神剑,臣是良臣,奈何俱不得其主。

长杨王步下座来,亲自握起宝剑,隔着鞘,便觉剑气沛然。成玄晞紧随过来,双眼一眨不眨,聚精会神地打量。

“君上。”一名内侍含胸俯首,入殿禀告:“林阁主求见。”

长杨王视线仍流连在剑上,随意擡了擡手。少顷,林知秋衣裙飘飘,摇曳而来。

“有什麽事吗?”长杨王问她。

林知秋婉然一笑:“君上会宴贵宾,知秋本不该打扰。只是方才有人造访登临阁,自称铸剑师公冶川,想要目睹一眼蜚声天下的神剑殚思。知秋想人家老先生不辞辛劳远道而来,若是直接回绝,恐怕有违君上慈惠之心,所以特来请旨。”

“公冶川?”长杨王眼神一亮,“那个传闻中的天下第一铸剑师?”

“正是此人。”

“哎呀!”长杨王大喜,“既有此事,何不早奏?快快有请!”

公冶川跟随着引路的内侍,缓步走过长长的宫道。

史循的好奇心没那麽重,加上为避嫌疑,今日并未一同跟来,老先生因而有点孤单。好在这点失落感在心愿即将满足的喜悦之情面前,变得微不足道了许多。

迈过最后一道宫门,峻丽的大殿呈现在了眼前。

“公冶川拜见大王。”

“先生是长者,不必行此大礼。”长杨王笑容和煦,走下阶陛将他扶起,一面又唤人上座。

“听林阁主所言,先生此来,是为了神剑殚思?”

“大王明鑒。”公冶川在座中躬身,“人都说:天下乱,贤人隐;殚思出,始昌宁。草民铸剑数十载,自年少时便听闻此剑奇名,本以为世道纷乱,传说终究只能是传说。天幸大王贤仁,感得神剑现世。身为铸师,有生之年若能一睹神剑之容,也可算是死而无憾,不枉此生了。”

长杨王闻言欢悦:“殚思是天下名剑,先生是天下名师,此剑遇先生,正如千里驹之遇伯乐,正相合宜。”于是扬手,示意宫人将剑捧给公冶川观看。

华美的锦缎上,长剑无声沉眠。万千瞩目,滔滔盛名,窄长的剑鞘一合,都被静静阻隔在了外面。

公冶川面露喜色,情不自禁地站起身,小心翼翼地擡手,五指沿着鞘身轻轻抚摸过去,摸到剑柄处,忽然一顿。

他专注地凝视着手底的剑柄,脸色有点迷惑。

半晌,他仿佛下定了什麽决心,用力握住剑柄,缓慢地、稳稳地——拔出剑来。

剑身明莹如镜,映出他的脸。

他苦笑。

坐在上头的长杨王和成玄晞对视一眼,觉得这老先生的反应颇令人费解。

“公冶先生,怎麽了?”长杨王出声发问。

公冶川长叹一口气,合上剑放下,对长杨王拱手:“大王,这并不是殚思剑。”

此语一出,衆人皆惊。

师若颦猛然转头,不可置信地瞪着他,失声喊道:“不!不可能!”

“师乐正不必激动。”长杨王十分体贴下情,立刻抚慰了一句,随后问公冶川:“先生这话是什麽意思?难道先生曾在别处见过殚思剑?”

“大王。”公冶川苦笑摇头,“草民虽没见过殚思剑,但草民认得自己铸造的剑啊!此剑名唤陆离,乃是二十多年前在下亲手所铸!”

“什麽?!”

“当年在下初有薄名,想要效法上古名匠,铸出传世神兵,以扬身后之名。便用自己的鲜血为祭,花费十五日铸成一把精剑。谁知剑成的那天晚上,雷电劈毁熔炉,我以为不祥,打算毁去此剑,却被一位好友劝阻,我便将剑赠送给了他。想不到时隔多年,竟又在大王这里与此剑重逢。”

衆人的视线重新聚集在当中的剑上,心情皆是複杂难明,谁也说不出话来。

长杨王沉默不语。

师若颦着了慌,忙质问公冶川道:“你说这剑是你铸的,有何凭据?”

公冶川见她神色忧急,直觉此事有几分不妥,正自踌躇,蓦听旁边成玄晞帮衬:“是啊公冶先生,可有什麽凭据?玩笑开过了头,可就成了欺君之罪。”

公冶川沉吟片刻,道:“确有凭据。”

他转身,再次掣出剑来,双手捧到长杨王面前。

“大王可命人用大火灼烤此剑,剑身受热之后,若显现出雷电纹,便知草民所言不虚。”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