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177)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君臣两路,在御沟桥分开。群臣跪地恭送完王驾,各自打道回府,那头禁军护卫着銮舆,继续向着宫阙前进。

成玄策坐在金舆中,闭目小憩,热乎乎的微风从帘缝里吹进来,混合着道旁榆柳的气味。如今已过了长夏最酷热的时候,但空气仍残留着几分闷燥,教人枯坐久了身子便嫌懒,只想打瞌睡。

銮铃响处,队伍走过御道。前方便是太微宫正门。衆人想到很快就能休息,心情纷纷好转,不由自主加快了步伐。

御道两旁的树木似乎也被他们的快乐心情感染,繁茂枝叶在微风里激动地颤抖起来。

哗啦——

一阵叶雨洒下,队伍后边的禁军副统领眨了下眼,仿佛看见一条影子和树叶一起飘进了舆轿里。

“不好!有刺客!”

就在他喊声响起的时候,銮舆也停了下来,前后禁军早已拍马沖了过去,啪啪一片抽刀声。

咚!

一团黑影被从舆内丢了出来,衆人围近一看,竟是个女子。

女子撑在地上翻了个身,举手拨开散下来还带着几片树叶的淩乱头发,露出一张愤怒的面容。或许是树上藏了太久,或许是路上风尘奔波,这张面容蒙了些灰尘,沾了点土星,却仍无法掩蔽其原本色相的明丽。

四周宫人中有人认出来,失声叫道:“晏美人!”

舆帘掀起,成玄策安然坐在原处,指间转动着一把玲珑秀美的银刀,那是刚从“刺客”身上缴来的。

“你的胆子实在很大。本王没有追捕你算账,你居然还敢来刺驾?”

晏飞卿捂着胸口吐一口血,怒瞪着他:“你害死我师父,我要给师父报仇!”

成玄策一愣。

北桓自有情报机关,长杨大乐正师若颦被处死的事之前他也曾得到过手下禀报。然而这跟他有什麽关系?听晏飞卿这意思,难道还觉得师若颦死是被他谋害的?

“不可理喻。”他斜目扫了眼晏飞卿,“我何曾害过你师父?”

“你休要狡辩……”

成玄策根本不欲和她废话,手一挥:“押下去,关进天牢!”

一个武艺都不过关的刺客,哪怕曾做过他名义上的妃子,也不值得他亲自费心。天牢里有的是审讯她的人。

晏飞卿出师未捷身先死,深悔自己平日习艺不精。成玄策并非江湖人士,没学过什麽奇门武功,凭着两下简单的擒拿招式就克制住了她,这一点让她倍受打击。

身为胆敢行刺王驾的危险人物,她被禁军统领亲自押着投入了重犯监牢。眼看重重牢门次第锁上,晏飞卿知道自己完了,却并没有丝毫逃跑求生的念头。师若颦死了,她的身家已然无靠,与其落叶飘萍似的混迹世间,还不如来个痛快了结。

但成玄策显然没打算给她个痛快。

她在里边还没待满十二个时辰,牢头又带着人沖了进来,嘴里嚷嚷着提审。

晏飞卿这才迟钝地想起来,死之前还需要经过这一遭,哪怕是再简单的案子,也得有审判认罪的过场。如果只是叫她认罪倒还好,就怕成玄策怀恨在心故意让人折磨她,那才生不如死。她在登临阁时,也曾见过有些弟子属下为了套取情报折磨线人,想象着套在自己身上,她就没法慷慨赴义了,吓得身虚脚软,觳觫不止。

君令如山,无论多麽不情愿,她最终还是被拖到了审讯官面前。

公堂的光线比牢房里好多了,可仍有些阴惨惨,待在底下便令人心生畏怖。人间断一事之刑的公堂尚且如此,竟不知那传说中断人一生善恶的九幽黄泉、冥府阎殿又该是怎样凄怖的光景。

晏飞卿迷迷瞪瞪。她头次经历这场面,完全扛不住,脑子早成了一团浆糊,擡起头一看,座上主审温眉细目,是个熟人!

“轩……轩平……”

“放肆!”

旁边的陪审官一声厉喝,唬得晏飞卿抖了三抖。

“钱大人。”轩平含笑开口,止住陪审官,“不必激动,犯人初来此地,尚未适应,吓坏了可不好。”

钱大人低声应是,暗中翻了个白眼,审犯人当然要趁其心理薄弱时最容易攻破,难道还要等她适应了环境好招架应付他们麽?

但这话却不敢当面说,如今满朝谁不知轩平是桓王跟前的红人心腹?朝中甚至有传言说他将来是要接掌相印的。此刻别说只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就是轩平要他立马向犯人道歉,他恐怕也不得不暂且放下老脸,图个顺遂。

轩平没空照管同僚的满腹曲肠,他正思考着如何处理眼前的案子。

案情无疑非常简单:晏飞卿预谋埋伏,躲在桓王回宫必经之路上携刀刺驾,衆目所睹,证据确凿。唯一让人迷惑的地方就是晏飞卿的行刺动机。

不过事实上,换做任何一个其他官员主审,都能轻易模糊过这一节,只要晏飞卿认了罪就可结案交差了事。

唯独轩平不能。

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公正严谨,而是另怀着隐秘的私心——“殚思剑”是被晏飞卿从北桓带回长杨的,据外线传回的消息,师若颦因为献假剑而死,那麽晏飞卿就成了可能接触过真剑的最后一人。因此,为了保住这条线索,晏飞卿现在还不能死,这也是他主动请求接手此案的关键原因。

审案本来不难,可若要将该定罪的翻案,将该判死的判活,就很难了。晏飞卿好死不死,大庭广衆干下杀头的勾当,她判罪的证据越确凿,轩公子便越头疼。

思量许久,他轻咳一声,开始按部就班地问话:“堂下何人?”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