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清秋(251)
“无所求的爱……”焚音圣女低声重複了一遍,问她:“你觉得他能给你?”
“他无所求。他待我很好,却不从我身上要求任何。”
焚音圣女盯住她审视了片刻。
“的确。”她点头,“他绝不会向你索求什麽,但这真的就是你要的吗?”
千机公主迷惘地望着她。
“你有没有想过,他不需要向你索求什麽,那麽是你还是别人,对他来说有什麽区别吗?”
“……”
“这不是爱。”焚音圣女怜悯地注视着她,摇了摇头,“或者说是爱也可以,但这种爱其实与你无关,他可以给你,也可以给别人,任何人,所有人。路边的肮髒乞丐,奇丑无比的老太婆,他可以同样对待,在他眼里,你和那些人压根没什麽区别。你高兴吗?你甘心吗?想到这些,你还觉得这是你想要的爱吗?”她一边问,一边细微地勾起了嘴角。
千机公主愣住了。
“不……”她失神地喃喃,“不应该是这样的……”
“但事实就是这样。”焚音圣女一语截断,不给她丝毫自我安慰的机会,“他无所求地对你好,不是因为把你看得多重,只是出于他自己的信仰而已。”
“即便如此,你还是不愿放手吗?”
千机公主紧皱眉头,手指死死纠缠着自己的衣袖,眼角滑下不受控制的晶珠。
“我……我会改变他……”
焚音圣女露出一个意料之中的微笑,伸手挑起她的下颌,纤长玉指缓慢轻柔地抹去她颊边泪渍。
“真是艰难啊!既想要不求回报的感情,又希望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人总有这麽多自相矛盾的欲望,真是愚蠢得可爱。”
第十二章何以永年
寒来暑往,日月流迈,转眼半年过去。
沈安颐在明德殿接见来朝中述职的州官。
本来各地官员述职时间在年后初春,沈安颐为了及时了解新政的效果,加了一次年中述职,这样,如果在推行中出现什麽问题或意见,与地方民俗有不能融洽之处等,都可以尽早调整。
各州太守依次进殿,沈安颐也不为难他们,听完陈述后再问些惯常问题。一上午很快过去,采棠担心她肚饿,建议道:“陛下不如先用餐,下午再见吧。”
沈安颐想了想,问:“外面还有几人?”
“还有七八个,顺利的话,也得再有一个时辰。”
“那就先见完吧,他们也等了一上午,早点完事也好让他们安心。”
采棠只得答应一声,转身出去宣进下一个。
“临隰太守宫无忧参加陛下。”
仍旧是常规陈述,沈安颐静静听着,突然发觉他呈报的民户数量和预算赋税都倍于往年同期,心下奇怪,问他是何缘故。
宫无忧道:“武王建立昭国时推行均田之制,因每户受田亩数相同,赋税也是每户相同,后来兼并日盛,许多农户失去田地或亩数减少,却还得按照满数交纳赋税。臣令农户上报目前实际田亩数,按田地数量和肥瘠均平赋税,如此很多逃亡民户回来安居,因而户数增加。豪强富户坐拥大量良田,多纳不少赋税,因而税数增加。”
沈安颐注目向他打量过去,片刻,微微颔首。
“是个不错的法子,但豪富增加了许多赋税,他们不反对?”
“他们本来拒不交纳,臣依据新法的相关律文稍施惩戒,他们不服告到朝廷,谁知韩司刑罚得更狠。他们才知臣是从轻判的,此后就安分了。”
沈安颐险些失笑。同样的罪名,韩子墨向来是从严不从宽的,他又我行我素得很,绝不接受任何人说情,除非真是冤案错判,否则上告朝廷只怕吃亏更多。
至于宫无忧此人……沈安颐暗自斟酌,能力和德性兼具,当个地方官却大材小用了一些。
“传旨,宫无忧政绩特出,着进度支尚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
少年坐在花树下。春花已谢,秋叶未零,雨后的庭院中充满着湿润清凉的气息。
“明恭,你怎麽坐在这儿?”
温柔悦耳的女音响起,随即脚步声近,熟悉的人影来到身边。
“刚下的雨,院子里凉,看书何不待在屋里?”
“我喜欢闻这种味道,干净,闻不到人世的浮尘。我有时候想,或许这就是世界原初的味道。”
沈明恭合上膝头的书,擡起脸来,用一种久别重逢的眼神细细端详着她。
“姐姐许久不见,连声音都有了些变化。今日怎麽有空?”
沈安颐没留意他中间那句话,抱歉道:“是姐姐不好,忙于政务,好久都不曾得空来看望你。你身子可好些?”
“还是老样子,不过今年入秋未曾发病,我倒觉得奇怪。”
“看来是有好转了!”沈安颐喜形于色,“你小时候体弱,也许是长大了健壮些。你好生将养,回头我让上官陵当你的先生,你也能跟着她学些朝堂之事。”
“朝堂之事?”
“对呀!”沈安颐心情极好,忍不住和他聊起朝政,“我前几日刚见完各州太守,挑选了几个能用的人才,可还是不够。有的人办事规矩,却不够聪明,缺乏机变;有的人聪明有余,却有点华而不实……新政推行不久,仍然需要更多有统筹之才的人来主持,你要是能参与进来,咱们姐弟同心,事情岂不稳便?如今好些贵族老臣阳奉阴违,蠢蠢欲动,变着法子找麻烦挑刺。我打算……”
“不要说了。”
沈明恭突然开口,打断了她的话。
“我一点也不想接触那些东西,连听也不想听。”少年仰头靠上椅背,嘴角挂着缥缈的微笑,“其实我一直觉得,能在那个戏台上活下来的人,不是已经变成非人,就是走在变成非人的路上。不是极圣,就是极恶。哪一种都太强烈了,我承受不住。那些人……他们和我不一样,甚至可能和我不是同一种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