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国正清秋(337)

作者:风竹月夜 阅读记录

沈安颐点头:“如此甚好。”

正说话间,江蓠快步走进帐来,面色和语气都同样滞重。

“啓禀陛下,代先生找到了!他……他阵亡了!”

沈安颐脸色瞬间苍白,一下站起身来。

“什麽?!代先生他……阵亡了?”

江蓠低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是,陛下。我们在战场边缘发现了代先生的遗体……”

沈安颐一时说不出话。

她转回头,望见上官陵一动不动地坐在原位,微垂着脸,依旧维持着刚才的姿势和表情,好似没有听见消息一样。她心下疑惑,试探着开口:“上官陵?”

上官陵仿佛被这一声唤醒。她缓缓起身,恭敬一礼。

“陛下安歇,臣……告退。”

-

九霄黯黯,月明星稀。

上官陵重步走进帅帐,随手解下外氅抛在一边,拿起案上的文书正要说什麽,突然喉间一甜,吐出一口血来。

“丞相!”跟着进来的江蓠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她扶住,“您没事吧?我去传军医!”

上官陵阻住她,按着胸口摇了摇头,闭着眼调理了一会儿气息,方道:“不必。我没事。”

江蓠不信:“那怎麽吐血?我还是叫人来看看。”

“不要多管閑事。”上官陵一锤定音,仍是那断铁分金的口气。她转身,径自步入座位,将手里的文书翻了两页,却突然发现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果然还是不行麽……她双眼失焦地盯着面前的纸页,不知不觉锁起双眉。她从来都不是太多情的人,何止不多情,简直是太镇定、太理智了,所以即便是听到师父阵亡的时候,也能够在君王面前保持泰然的容色,如常的礼仪,然而……还是没能忍住这一口血。

江蓠站在旁边看着她发白的脸色,颇为担心,偏偏又被她下了“不许多管閑事”的明令,不由心焦肺急,手足无措起来。

上官陵已经把文书丢回了案上。

“小昀的消息有了吗?”

江蓠被她一问,顿时回神,忙道:“战场中找了个遍,可一直也没找到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情况不明。”

“既然如此,很可能还活着。”上官陵低声道,精神振作了些,“加派人手到附近寻找,务必找到她的下落。”

“丞相放心,我这就去传令。”

“另外……派人去看看顾夫人。”

“是。”

因沈安颐说,将士们刚经过大战,需要原地休整,原本预定的拔营时间便被推迟了。陛下金口玉言,衆人自无疑议。上官陵心知这是陛下体贴的意思,好让她能在此多停留几天,以便寻找代小昀的下落。然而数日过去,附近的一砖一瓦都被翻了个遍,依旧没能找到代小昀的蹤迹。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上官陵心中审量。孟城离惠阳已不远,难保谢璇不会得知消息,荀雁生独自驻在那边,若不能尽快合兵克定大事,只怕又生波折。何况大军在此,多停一日就多一日的耗费,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可小昀怎麽办?

师父为国捐躯,小昀是他唯一的血脉,也是师娘仅剩的慰藉,更不必说那姑娘此番出征也是贡献良多,若就此弃之而去,岂不令人心寒?

然而她率衆出师,上承君命,下治三军,凡所筹策,都须得以大局为重,又岂能因一人之故延误军机?

她忽然感到后悔,也许从一开始,她就不应该把他们带到战场上来。就把他们留在临臯城里看家护院,或者干脆送他们回连越去,好歹还有个团团圆圆。

原以为自己身为统帅,只要安排妥善,就可以保得他们无恙。她师父一家,不说深明大义,至少也都知事识理,做不出干犯军纪、令她为难的事。然而实际情况远比她所能料想到的更複杂,且又正因她身为统帅,更不可在决策大事时存有私怀——若只是关乎她个人的小事倒也罢了。

上官陵眸光流转,拂过案头。半截小竹筒做的简易“花瓶”里,斜插着一枝春梅。那是小昀之前从外头折来的,在这紧张忙乱的军营中,唯独她这里有一点不多的亮色。上官陵伸手拿起那花枝,记得刚放上时多有花苞未绽,霜枝粉衣上挂着几点霰珠,而今是全开了,却也临到了凋谢之期。

“人固有一死,但死与死不同。”

她回想起当日师父请缨诱敌所说的话。本来她若坚决不允,便是陛下也不会越过她强行做主,但后来她明白了师父的用意,也就无法再坚持拒绝。他们师徒之间意见常有不合,但在“以最小代价取得胜利,早日班师息兵”这一点上,却是相当一致。不论是师父还是小昀,对于“不负有用之身”的追求都并不输于她上官陵,倘若她为了寻找小昀而误了军情,造成了更多无谓的伤亡,甚至于战局失利,反倒是抹黑了他们的英名。

上官陵垂眸,将梅枝轻轻插回竹筒,渐凝的目光愈加深远。这是一个决心,也是一个赌注。

-

顾红颜正在帐中整理衣物,忽然光线一亮,帐门被人掀开。她擡头一望,看清来人时,不由半喜半惊。

“你怎麽来了?莫不是……”

“师娘。”上官陵迎着她,“阿陵来看看您。”

顾红颜见她言语温徐,玉面含愁,心头忽生一阵忐忑。

“你事务繁忙,何必还来看我?我这里……倒没有什麽事。只是小昀……”

她话未说完,眼角已泛起泪星。她忙用指腹抹去,勉强保持着镇定,嗓音仍有些许颤抖:“小昀这孩子,就这麽不见了,我……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上一篇: 最不浪漫是冬 下一篇: 流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