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封疆(19)
温子慕遂作揖:“不知两位将军来,温某有失远迎。”
他比严翊川想象中机敏得多。
严翊川悬着的心放下,遂道:“久闻温先生风雅之姿,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温子慕莞尔,颔首行礼,扬手邀两人坐下:“温某愧不敢当。将军飒爽英姿,令我这市井商人自惭形秽。”
和声细语的,从温子慕的口中说出,就连“商人”这样低贱的身份都显得不痛不痒。
严翊川遂表明两人的身份与来意,缓缓交代前因后果。温子慕不催不问,只侧耳听着,目光温柔如水,莹莹生辉。
谢凌安在一旁撑着下巴,也默默听着,看着并不想插话。
“官府既然要用先生的地,自然会付先生租银,或者减收税赋。只要先生愿意将斜茶巷借与官府,钱的事要多要少咱们都能商量。”严翊川道。
“钱的事不用商量了。”温子慕抿一口香茗,盖上杯盖,将茶盏放在桌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地本就该是朝廷的。如今有朝廷用得上的地方,是我温氏一族几世修来的福分,哪还有向府衙要钱的道理?只怕大人们还要怨我不善管理,不能完璧归赵呢。”温子慕笑眼盈盈,似有温热的细流顺着柔声滋润心田,叫人身心舒畅。
严翊川解颜而笑,一副公事公办的客套模样。
倒是一旁的谢凌安闻言微顿。
严翊川接话道:“温先生大义,北境百姓与官府必铭记于心。只是官府征地向来没有占百姓便宜的道理,收银之事还请先生切勿推脱。”
温子慕低眉浅笑,仍是柔声细语地道:“严将军,我不缺钱。为官家尽心本就是我的职责,我很乐意。
“只是斜茶巷毕竟是祖上留下的地,温某若不闻不问只怕先人怪我疏忽。日后官家若对斜茶巷有何修缮、改制,可否劳烦官家派人也与我通告一声。一来是叫祖上先人安心,二来是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温某也能略尽绵薄之力。”
温子慕语调温柔,但眉目间却尽是坚定。
谢凌安心道此人不仅表面温雅谦逊,其聪颖更叫人另眼相看。温子慕不收官府的利,便是卖了北境府衙一个天大的人情。加之斜茶巷各种事宜商讨的契机良多,等温子慕与官府混得熟了通了气,便算是将商界的手伸进了官府。这可是平日里千百黄金都买不来的良机!
果然是商人精明,竟这么快就将利害算得那么清楚!
“温兄这是哪里话?是我们有求于温兄,自然会一概让温兄过目,”一直沉默不语的谢凌安骤然出声,言语热络,“温兄深明大义、为人爽快,我们以前竟然都不知道?官府若不用温兄这般人物,实乃埋没人才!温兄何不直接担了皇商之职,做个直达天听、极富且贵的肱股之臣?”
温子慕忙侧身向谢凌安,毕恭毕敬:“王爷谬赞,温某愧不敢当。温某人微望轻、才疏学浅,只怕难登大雅之堂,实不敢担皇家如此重任。”
谢凌安饶有兴趣,进一步问道:“噢?北境商市皆为温兄的天下,温兄何必过分自谦?要我说,温兄这般人物,北境军的军械、粮草、被服供应,都该由温兄垄了去!温兄难道未曾自荐于谢大都督、没为他们供过货?”
温子慕嫣然一笑,不急不躁道:“王爷莫取笑温某了,北境商市自然是对朝廷言听计从,温某不过在那儿有几家铺子,可绝不敢说是温某个人的地盘。至于辎重供应,从未有过。”
“不过——”温子慕补充道,“温某确实为谢大都督供过货。”
“哦?”谢凌安好奇。
“是谢家一众女眷们出手阔气,承蒙信赖,温某有幸为其效劳过几回。”温子慕答道。
谢凌安眯了眼,故意歪曲了他的意思道:“这样啊......难怪我昨日见谢大都督府上军账里记着一千件给将士用的衣被,原来都是温兄的功劳!”
严翊川忍不住了,讥道:“......你什么时候还——”
——还能去谢大都督府上查军账?谢大都督府上能有军账?
谁料谢凌安闻言倏地转过身来,抬手摁住严翊川的手腕,似压低声却又清晰可见道:“没有瞒你!我昨日可几乎是时刻与你待在一起的,除了翊川你昨日去沐浴那会儿,就那会儿——”
谢凌安故意把尾音拖得长长的。
“......”
严翊川一时哑然。这么多年,除了长辈般的叶将军和八面玲珑的夏臣,几乎没有人会以“翊川”称他。谢凌安更不曾。
每次听到他的字,要么意味着叶将军又要让他受委屈,要么就是夏臣又打着什么令人作呕的算盘。
这么温言软语的轻唤,忽然觉得有些怪。
尤其是外人面前。
不过这只是谢凌安蒙混过关的把戏罢了,他心里清楚。
“许是哪里记错了,温某未供过此货。”温子慕仍是一副笑脸,否认得极为温和。
谢凌安一脸认真:“有啊,当真!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一千衣被。或许是温兄的布料被用作此途了呢?”
温子慕有一瞬间的犹疑,启口道:“......想来不会。王爷有所不知,若是给将士的衣被,纵然要供,也是与叶将军联络,不会是记在大都督府上。”
“为何?”谢凌安疑道。
“这个——”温子慕微愣,旋即赔笑道,“——叶将军为军务殚精竭虑,事必躬亲。王爷随意找人问问,应当无人不知。”
谢凌安凝视着他的脸,心道此人深谙说话之道,天生就该丢进朝堂去和那些糟老头子打擂台、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