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253)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天凌子说不清是否是他一厢情愿的错觉,他发觉仙尊似乎若有若无地望了他一眼,视线相交之间,她应当是向他微微颔首了。

他再次攥住袖中的油纸,忽地感到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他本就并非破局之人。

在这场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插手的迷局里,他所扮演的角色,是“饵”。

饵无需思索,无需分辨,唯一的作用便是以同类的假象,将鱼群聚集在一起。

所以天凌子也没有关于梵音宫的清晰记忆,他甚至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带上行囊里的那两片薄翼,赴“同门”的约。

星浔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众人,将他们或惊或怒的神态尽收眼底。

她抬起手,从众人仰视的角度看,像是把天上的圆月捧在了手掌心上,月光缠绕、游窜在她的指尖,恍若被赋予了生命。

月光像是无数丝线,自星浔指尖延伸,另一头直指众人眉心。

带着薄薄剑茧的手指轻轻一引,那些月光构成的丝线,霎时间牵引住众人眉心深处的“天龙”,将之扯出肌肤。

溶溶月色下,如同万千飞蛾破开茧,振翅飞起。

乍一眼是朦胧美好的景象,只有细看方知,那些飞蛾并非普通的苍白蛾子,翅膀上布满圆形花纹,躯干竟是滚圆的眼球。

眼球中心瞳孔颤动,似是惊怒,似要挣扎,但两边翅膀皆被看似温柔的月光捕获,死死定住,动弹不得。

星浔将众人体内的怪虫除去,底下传来宗门之主颤抖的发问声:“尊上,这、这东西是什么邪祟?竟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门中……”

“抱歉,暂时无可奉告,”星浔垂头看向对方,语气温和,“本尊很快便要赶去其他宗门,待事情全部解决平息,自然会修书告知你们。”

“好、好。”

宗主定了定神,连声应下,目送星浔转身离去,白衣如细雪消融一般,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其他宗门也有这些怪物?天凌子掏出那团油纸,若有所思。

所以,“饵”不只有他一个……或许,当初随悟了祖师前往梵音宫的九宗群英们,皆是诱饵。

想到这里,天凌子嘴角不禁勾起一抹苦涩的微笑。

纵然他们这批青年,自以为天赋异禀、超凡脱俗,修为、能力、心性皆傲视同辈众人,但在仙尊这般人物眼中,也不过是只能担任“饵”这类小角色罢了。

日后的修炼之路,还漫长着呢。

葬仙人冢(16)

千里之外, 邀月城同样沐浴在一片柔和的月辉之中t。

此时已至深夜,千家万户的点点灯火逐渐黯淡,万籁俱寂, 树影婆娑。

灯火阑珊中,一道赤红长弓缓缓拉开,月光沿着弓身流转,勾勒出一节节匀称凸起的棘突纹路, 像是某种妖兽的脊骨,触感细腻而冰冷, 透出几分阴森诡谲。

修长的手指紧扣住弓弦, 长弓后, 一双如炼银似的银灰妖瞳微微眯起, 望向远方。

与此同时, 梵音宫山头, 小沙弥身披的袈裟缝隙间闪烁起一点萤火, 近乎微不可查, 可它却清晰地映照在邺烛瞳孔深处,成为他视线的延伸——亦是他确认准心的信标。

接着这一点萤火,邺烛跨越千山万水, 准确地瞄准了目标。

眼眸微眯, 邺烛身周萤火明灭,磅礴的妖气涌动,顿时疾风骤起, 飕飕穿过房屋、树影, 汇聚在弓弦之间, 形成一支无形无状的“箭矢”。

在邺烛松开弦的剎那,这支飞矢疾速离去, 哪怕是无处不在的月光也难以捕捉到它的残影。

风组成的箭矢掠过重重屋脊,飞渡江河,跨越山林,眨眼间便至沉寂在黑夜中的梵音宫山前。

如果没有阻碍,这支箭矢将会如前些日子一般,无声无息地带走一位弟子的生命,只余眉心一点朱砂印记般的血痕。

然而,一道银光斜斜闪过,像是月光以一种违反常识的角度,出现在它不应当出现的位置。

细看,只见在寂静的梵音宫上空,无数月光前进的光路被扭曲,弯折出一道奇异的弧度……就好像,有数面看不见的镜子遍布山间,让光影曲折。

飞矢不停向前,忽然,它好似触碰到了肉眼不可察觉的屏障,只听一道道镜面破碎的声音随风回响着,每一重镜碎,箭矢前进的速度便减慢一重。

直到最后,箭矢彻底凝滞在空中,尖端恰好悬空在梵音宫上山栈道的尽头,差一点便能突破镜面重围。

邺烛若有所察地抬眸,望向远方。视线尽头被夜幕笼罩,但他仿佛能看见万里之外的景象。

“镜华……”邺烛冷冷吐出两个字。

本体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在易玦的计划里,针对悟了祖师和他背后的“天道”分身,她都有准备应对之法。她对两者都算是熟悉,明白他们各自的优劣势。

悟了老谋深算,但实力天赋欠缺,而“天道”分身能力诡谲,却不善于谋略——他们的短板都很明显,只需要抓住这点,便能逐个击破,并不困难。

唯有镜华尊者。

易玦对镜华尊者的了解最少,只知道他与金一首之间的矛盾,但他有什么底牌?他在悟了祖师和“天道”的阴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金一首又有什么计划对付他?

她几乎一无所知。

镜华尊者在悟了祖师这边得过且过,隔岸观火的划水行为,反倒是阴差阳错地让他成为梵音宫这边最不可捉摸、最难以预测行动的那一位。

至少邺烛没有想到,最先与他交锋的人,竟然会是镜华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