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和我马甲是一对(267)

作者: 四海孤舟 阅读记录

星浔看向她,眼底浮现笑意:“今天t怎么想到来寻我?不会又惹祸了吧?”

“师尊!徒儿又不是几百年前那会儿的小丫头了,哪里还会惹祸啊?”姜柏云不满地抗议,“徒儿现在可是刑罚司执掌长老,可有威严了。”

星浔笑而不语。

“好吧,确实是有一件事,”姜柏云神色稍稍严肃,“是您那多年不着家的小徒弟,柳无邺那小子……”

“最近他忽然不回书信了,我本以为是他又躲进哪个秘境,乐不思蜀去了。直到今日,我收到他的最后一封书信,才发觉或许出事了,信上莫名其妙的只有两个字——”

“红河。”

红河有妖(2)

红河……

星浔在心底咀嚼着这两个熟悉的字眼, 若有所思。

邀月宫位于中域,此处宗门世家林立,人族聚集昌盛, 传承底蕴深厚。

而一路向西前行,气候逐渐干燥炎热,直到极西之地,便是黄沙漫天, 飞沙走砾,人迹罕至。炽热的火球长时间悬挂在天际, 久不逢雨露甘霖。

就在那连呼吸间都似乎会磨出火花的地带, 每月末尾的最后一日, 都会突兀地流淌出一条赤红若血的河流。

它虚幻地悬浮在黄沙之间, 潺潺流动, 眨眼间便横贯大半西域,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蜿蜒的绸带, 在黄沙连接着昏黄天际的浑浊色彩中, 霸道地划出一道鲜明的分割线。

若是正逢黄昏,鎏金洒在殷红的河面上,波光粼粼, 搅和成一派美不胜收的璀璨金红, 发着光似的,让人移不开视线。

于是人们称之为——“红河”。

久而久之,红河也成为西域独有的奇景, 甚至引得许多人翻山越岭, 千里迢迢来看那一眼。

但也仅仅是远远看着罢了, 几乎没有人胆敢真正靠近,甚至触碰那一条像是自梦境中淌出的河流——因为红河在身为一道独特美景之外, 更是通往妖界的大门。

许许多多逃离妖界,来到人族村庄城池大开杀戒的妖鬼,就是从红河中伸出狰狞的利爪,来到人间的。

星浔花了一会儿时间回忆“柳无邺”是谁,勉强在本体记忆里搜寻出一张面孔,与之对应起来。她顿了顿,问道:“他先前不是还在邀月城里游手好闲么,忽然去西域作甚?”

“徒儿也不清楚……”姜柏云头疼地扶额,回答道,“仔细想来,上一次他来信时,同样有些蹊跷之处,只是当时没想太多。谁能想到刚刚隔了几天,他居然跑到红河去了?”

“你能确定,书信是在红河发出的?”

“应该大差不差在西域,”姜柏云从乾坤袋里掏出一张折了三折的信纸,小心翼翼展开后,凑到星浔面前:“您看啊,这信纸内侧还黏着几颗黄沙呢……我们中域可没有这样干燥的沙尘。”

手指抚过信纸,星浔捻了捻指尖,果不其然有颗颗粗粝的质感。

关于她这个小徒弟,星浔目前也没有回忆起太多,为数不多的了解只来自于易玦初至邀月城时,与他见过一两次面。

但星浔大致能看出,柳无邺在她三个徒儿中,是最表现平平的那一个,在宗门内也没有担任什么重要的职位,应该是浪迹人间的闲散人。

毕竟是她以前收下的徒弟,尽管现在没有记忆和情感基础,星浔也无法坐视不管。

轻轻叹了口气,她对姜柏云说:“他的情况,我已经有所了解了。只可惜如今梵音宫泯灭,凡间震荡不安,仙门世家人心惶惶,我暂时无法抽身。”

“这件事,我会交付给信得过的人,你不必忧虑。”星浔安抚道。

她知道梵音宫的事情暴露在世人眼前,引起的躁动和恐慌有多厉害。邀月宫内,弟子们虽然大多道心坚定,不会轻易为外物动摇,但人群中仍然陆续传出不和谐的声音。

这些日子,姜柏云下令让刑罚司当值人员换班、巡视更加频繁,本人也常常四处走动,悠然慵懒的神情下同样隐藏着几分倦色。

姜柏云连忙答道:“多谢师尊关心。”

同时,姜柏云也在暗暗琢磨着,师尊所谓的“信得过的人”究竟是谁。

听说绘卷宗、抱琴山那边也忙得不可开交,那两位掌门人应该是抽不出时间前往西域了……

那会是谁呢?谁能让生性淡漠,又因从小经历而多疑的师尊如此信任?

直到姜柏云恍恍惚惚地告辞,走出洞府被扑面的寒风冻了个激灵,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遗憾地把好奇按捺在心底。

……

恰好莫枕眠那边正在被“天道”通缉,无法暴露在人间的阳光下,又在魔界待得无聊了,计划着前往妖界一趟。

但在动身前,她还是坚持不懈地鼓弄着“商人”,修为如流水一般花出去,与它交易对话的次数。

“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了,你能不能和我走啊?”莫枕眠一下一下地戳着面前的空气,虽然“商人”如清风一般无形无状,但她还是习惯性地给它想象一个具体的形象,“我在其他地方呼唤你,你还能听见或者回应吗?”

“商人”沉默一会儿,就在莫枕眠以为它又要机械似的回答“抱歉,我无法回答”时,它作出了回应:“我无法离开魔界。”

莫枕眠打起精神:“哦?为什么?”

“商人”回答:“出了魔界,就会遇到‘它’,被吞噬。”

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莫枕眠立即追问:“为什么……那个存在会那么针对你?”

“商人”毫无隐瞒地回复,声音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波澜起伏:“因为我是‘碑’遗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