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有嘉卉(174)

作者: 泳宁 阅读记录

每每想到此人,皇帝都深深懊悔起为何要把他派到水军中。

早知如此,就该直接让皇弟接手。

是以李胤一说他找到了谋害他的人,皇帝瞬间就有了定论,不论是谁,都处以极刑。

“给我下药的人是我曾经一个亲兵孙小忠,指使他的人是江南王梁衡。”

隆佑帝闻言怔了一怔,道:“不可能。”

又问:“你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那个孙小忠,可还活着?”

李胤道:“孙小忠早就死了。”

“既然如此,何以你如今还能查到是江南王做的?”隆佑帝面色凝重,“我知镇海军现下在江南王手上,你或许对他不满。然而他是朕之亲弟,南地藩王,任谁也不能轻易诬陷了去。”

这般反应,在他意料之中。李胤淡淡道:“无论镇海军在谁手上,都不能在梁衡手上。臣既然来御前状告,自然已有证据。”

“什么证据?”皇帝问道,又笑了。

他道:“前阵日子,卫歧千里迢迢给朕送了一个目盲人证,状告梁衡抓捕普通百姓,命大昭军民自相残杀,以此冒充倭寇来犯景象。口说无凭,你若也只有几句毫无根据的话,就不必再说了。”

人一心虚,说话声音就会飘忽。皇帝提及卫歧二字时,声音略微轻了一些。说完后,面上还闪过一丝不自然。

李胤看出他有些后悔提到卫歧,问道:“为何不认回他?”

隆佑帝没想到他竟然会问这么一桩事!他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呼吸陡然急促起来。然而他撞到李胤平静的视线后,很快冷静了下来。

他如何做,没必要和臣下解释。隆佑帝避而不答,问道:“你有何证据?”

李胤从袖中掏出一个锦囊,肖乐水立即走了下来,双手接过献给皇帝。

紫色香绸锦囊,花纹繁复,看起来很新。皇帝接过,没着急打开,问道:“这个锦囊是你的私物?”

“不是,是旁人怕臣弄丢了其中之物,是以才让臣用锦囊装之。”

这样的心思,只有女子才有。皇帝抬眼问道:“你续娶了?”

“不曾,这只是小辈用心。”李胤道。

当日他赶到休宁汇合,向卫歧和阿卉展示了他意外得到的这枚证物。因是小物,阿卉唯恐他会不甚弄丢,立即拿出了一个新买的锦囊让他装着。

而卫歧在一旁确认再三这不是她自己做的,才肯给他。

之后,他就独自先行北上了。

隆佑帝没有再多问,据他所知,李胤应当是没有小辈的。他解开锦囊,看着里面的东西。

是一枚光泽润皎的珍珠赤金耳坠。

做工上明显有些年头了,人小指头那么大的珍珠依旧熠熠生辉。

皇帝立即变了脸色,问:“这是从哪里来的?”

李胤这下确认了,道:“这是内造之物。”

隆佑帝不语,面色难看。

“卫歧和周氏夫妇曾救下一个女子崔氏,前月江南王府的一个侧妃派人火烧宅院。事情紧急,那女子不便再跟着我们。是以,臣带着她出去,想为她寻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不巧崔氏当日腿伤,撞到一个老妇,只好先行送老妇归家。那老妇自称孙大娘,而崔氏已和孙氏攀谈起来,得知她有一个独子,已经死了二十年。”李胤简略说道。

皇帝示意他说下去。

说了前因,李胤继续道:“此人正是孙小忠之母,提及早逝独子,不由伤心大哭。崔氏柔声安慰,那孙氏便一直在说自己的儿子如何。臣已听出她儿子是谁,又听她说儿子曾拿过一些金银绸缎归家,之后不久就在战场上壮烈了。臣让崔氏暂时留在孙家,又托付了邻里照顾二人。当夜,臣再次进入孙家搜寻。金银财宝,这二十年,孙氏约摸是都花用完了。”

“而这枚珍珠耳坠子,想必是孙氏也看出不凡,一直收着。臣从前也接过宫中赏赐,看出来应是内造之物。臣直接唤起孙氏,问她这是何物?”李胤顿了顿,“孙氏起先不愿说,臣拔刀相胁后,孙氏告诉臣,这枚是儿子嘱咐她一定要在家中好好看管的。那孙小忠说他为贵人做了一件大事,一人各留了一个,事成后以此为证,将会赏他金银宅院。”

李胤略笑了笑,道:“能在江南拿出内造之物随意给人,也只有梁衡了。”

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早前就有猜测孙小忠在暗害自己后,也是活不成的。谁能料到居然能意外找到他家,找到证物。

皇帝神色变了又变,闭目沉思。他心中已是大骇,这枚耳坠何止是内造之物,还是他们二人生母的私物。他至今还记得,胞弟去江南之前,跪在母后面前,请她赐下自己的一些私物,好做个念想。母后当时给的,就有这对耳坠。

他不会认错的。皇帝恍神片刻,胞弟居然会拿这样意义不凡的东西拿去给兵卒当信物......

心里已经信了几分,忽然又想到他开头那句,问道:“你一直和卫歧他们在一道?”

李胤答是。

隆佑帝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此时此刻,又能说什么才好?片刻后,才开口道:“他给朕写过一回信,倒是没提到你。”

“没必要提。”李胤简洁道。

殿内又沉默了。皇帝缓缓道:“这枚耳坠子,朕会命人去查。若当真如此,朕会给你一个交代。”

李胤谢恩。

皇帝思索片刻,问:“你如今可是还住在镇国公府?”

“是。”李胤道,解释几句,“臣在京中没有什么亲眷。只有文颐方颐姐弟算得上相熟,是以住在了文颐夫家。”

上一篇: 尊神乱入 下一篇: 心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