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乌金(84)

作者: 猩红新娘 阅读记录

这身高刚齐罗敷腰侧的小女孩,总是顶着对方狐疑的目光:

“季师兄说,他喜欢采桑、养蚕的女人。”

女孩子前前后后地想,自己也不过、只说了这一句而已。

她不过,是为师兄辩护了一句而已。

那刚才还气势汹汹、上来就打人——

和师兄一样臭毛病,喜欢打她手的凶女人。

忽地,就像一颗钉子一样,卯、埋在了脚下这座山里。

她立着不动了。

也只消停了一刻。而后,凶女人弯下腰来——

对方的面相看上去更凶了,像是要动手打她,掐着她的肩问她:

“你的师兄,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知道,“师兄的名字不对外人说”,这是大师父给她立下的规矩。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她不是山野间的傻狍子,她懂得:

不听大师父话,是要抄经的——

凭什么!

她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只会涂几个鬼画符!

女孩子捂着嘴,警惕地往后退了一步。

她摇了摇头,忽然在这高原之上、撒开腿就跑。

两颗果子掉了一地,又折返回来捡、手忙脚乱地抡圆了胳膊。

留下罗敷一个人还在原地,像被蛀空了身体,像一帧沉默的空镜头。

喜欢拜迦蓝菩萨、拜关二爷。

在香灰坛里倒插三根烟——

这样的人。

这辈子,罗敷只见过一个。

她不知想到了什么可能性,轻轻地笑了一声。

远处天边,旭日东升,层峦迭嶂皆被云海覆盖,云霞明灭偶见,波涛微茫。

恰如,五台山道场之主、文殊显灵。

而在这云海之下,是那几个脱了军大衣,裹紧了自个冲锋衣外套的大学生——

为首的女生双臂举高过头,冲着罗敷摆了t两下,依稀能听到、是在喊她:

“姐姐!居士们说下撤要走二十多公里,要走一天!

你要跟我们一起吗?!”

还夹了一句:“记得要背水!水!”

*

从东台顶下山,距离邢海口中那条“最难走的护银钩”,导航约莫有十九公里。

和邢海先前提醒的一样,往护银钩的一路上,既没有任何补给,下坡也居多、都是石子路面。

连学生队伍里,几个有经验的“强驴

有丰富经验的驴友

”,都忍不住地趴了地——

从东台到华坪垭口要穿越树林、穿越由牛踏平的路径。

更妄谈,草扎堆的角落里,偶尔窜出一两只锦鸡,吓得队伍散了好几次。

其中一次,那些咯咯叫的尖嘴动物、害得罗敷在下垭口时跌了跤——

筋腱扭伤、前进速度受影响,她只能走在队伍最后面,以捡来的树枝充当临时的登山杖。

而这,也不过是第一次警示的号角。

再后来,队伍愈发靠近护银钩村时,有人发现:

地面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坑,各个都齐成年人的小腿肚。

足够大,足够隐蔽。

像是被某种野生动物,用利爪刨出来、尖吻拱出来的一样。有了些日子,上面重又覆了层冒茬儿的野草。

它伪装得足够好。

稍有不注意、人一脚陷进去,经历过雨季的五台山湿腻的泥土勾缠上来,得好几个人一起拖拽,才能脱困。

因而,在队伍停下来休整时,有男生抱着保温杯,涔涔的冷汗都浸到了杯壁上。

他问:“你们听说过吗?”

“四月份的时候,五台山南沟发现过——”

对方拉长了声音,直到所有目光聚在他一人的身上。那年轻的学生才漏了点关子,急促而短地蹦了三个字:

“华北豹。”

“据说,那东西、原是从隔壁河北驼梁扩散来的,去年在门限石拍过、四月又到了金岗库——”

“你们说,有多大的可能性,咱们刚刚遇到的深坑群,是华北豹刨出来的?”

人群之中,有人打了个冷颤。

有人握紧了防身自卫的利器。

有人冷笑,认为五台山迄今为止:有人看到的野生华北豹,都是在夜里出现,白天不敢出来挑衅人类。

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队伍这么多人、即便来一头华北豹,撂倒那畜生也不在话下。

只有一个面容清淡的女生,十分肯定地说了句:“不可能。”

还是那个,昨天对罗敷施以援手的女生。

她刚刚也掉进过坑里。当下,腿脚上还蓄了层厚厚的湿泥:

“华北豹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一般只会用后肢刨坑,留下的痕迹也更为规整。而我们刚刚遇到的深坑群,更像是——”

“像是——”

女生犹豫了几秒,她托着腮,词像含在了嘴里,怎么也吐不出来。

同伴急咻咻地催促:

“像什么?你说呀!”

这一下催促,女生忽然动了:

她的目光飘向稍远的地方,飘向罗敷的身后。

也是同时,在场的驴友都听到了“欻、欻、欻”。像是某种矮胖的生物群飞速地在草地上狂奔、跳跃的动静。

不止一只。

约莫有十几,二十几只。或者,应当说:“头”。

声音越来越近了。

有人僵在了原地。直到,不止是谁领头喊了句:

“跑!快跑!”

“是野猪!”

**

东台走护银钩一线,有不少驴友曾经站出来现身说法:

要防洪水泥石流、防雷击。

要防野猪、防毒蛇、附近林场的豹子,以及曾经当场把人撞晕的傻狍子。

但说得再多,防不住爱冒险、追求刺激的驴友。

上一篇: 鸵鸟日记 下一篇: 大牌档的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