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197)

等到年三十的晚上,在斋舍里摆上一桌子,和三两同窗对酌共享, 也美得很。

“这些是什么?”

傍晚时分,杭曜和小厮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进来, 全部堆在桌上, 温仲夏看得一头雾水。

“太学给我们发的年货,这一袋是东北产的香米,这包是暹罗国的茶叶,这一包是, ”杭曜想了一下,“哦这包里面是香榧果①……”

他把桌上的所有东西点了一遍,吃的、喝的,应有尽有。

太学不愧是第一学府,老师的福利真好。

这么多好东西,温仲夏不好意思收, 让他带回家去。

杭曜道:“我留了一些带回去,这几样市面上难得买到, 你们留着尝尝。”

“好吧,那就多谢了。”

温仲夏从来是礼尚往来,也包了一堆卤菜炸货糕点等吃食给杭曜带回去,其中有一包白色条状的年糕,是这两天为了过年刚做出来的。

磨米粉,蒸米糕,丢到石臼里反复捶打,全家人轮流上阵,真正是费了不少功夫。

上辈子在她的老家,过年就得吃年糕,可惜东京买不着,她只好自己做。

成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温仲夏笑着介绍:“这叫做年糕,过年吃寓意年年高升,切片后煎炒煮炸都可以。”

杭曜牢牢记下,望着她说:“明儿年三十我家里会有一些亲戚上门,我走不开,就没时间过来了。”

温仲夏眨巴眼睛,不过来就不过来呗,他怎么一副汇报行程的语气?

“那我就提前向杭博士拜年了,祝你新一年春风得意,心想事成。”温仲夏笑着拱了拱手。

杭曜也笑了,他也希望来年心里想的事情能成。

他也回了一礼,“我祝温掌柜新年财源滚滚,万事顺遂!”

祝她发大财,准没错。

温仲夏听了果然开心,唇角弯弯,秀气的眉梢都沾染着笑意。

“杭博士,明年见。”

“明年见。”

杭曜抱着她送的年货,又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年三十这天依旧寒冷,是个晴天,街上几乎没什么人,都在家里忙碌着。

温记所有人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后简单喝碗粥,啃个大肉包子,便开始贴春联、挂桃符,准备年夜饭。

大宋已经有贴春联的习俗,是温仲夏自己写的吉祥话,桃符一对,用来辟邪。

不过温仲夏最喜欢买的那幅门神,不是威风凛凛的秦琼、尉迟恭,而是画着一只驮着干柴的胖驴子,憨态可掬。

卖贴画的小贩说这叫“财门钝驴”②,因“柴”谐音“财”,祈福来年财源广进。

这么好的祝福,温仲夏让二丫大门上一边贴一张。

年夜饭由温仲夏主厨,其他丫头们给她打下手。

东京这边过年的特色是饭桌上必须得有扣碗菜,譬如八大扣碗那是东京老百姓招待重要客人的硬菜。

扣碗扣碗,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类菜肴或煮或炸,再盘到碗里上锅蒸,蒸得软烂,吃的时候倒扣在盘子里。

温仲夏做了腐乳肉、炸丸子、小酥肉和原油肉扣碗。

腐乳肉用三肥两瘦的五花肉,先煮,切片,再炸至两面金黄。

咸香四溢的腐乳混着白酒调成酱汁,均匀地裹住炸好的肉片,一层一层迭到碗里,上锅大火蒸上一个时辰。

扣在碗里,红润油亮,软烂浓香,肥而不腻。

而那道原油肉则是用新鲜羊肋条,先煮后蒸,吃得就是羊肉那个原汁原味的鲜劲。

光做扣碗自然不够,温仲夏早就决定好了,年夜饭得做上十二道菜。

丫头们兴奋极了,在厨房里叽叽喳喳。

“以前我家里过年硬菜就一道炖鸡,其他全是素的,就那道炖鸡还不能一下吃完,得连着吃到初七初八去。”

“你家至少还有炖鸡,我家以前连一斤肉都买不起,就用肉皮擦锅子,炖出来的汤带点油星,就很不错了。”

“我以前听说村长家里过年烧九个菜,羡慕死我了,没想到如今我也能吃上十二道菜的年夜饭,都是托掌柜的福。”

她们几个回忆起往年的艰苦日子,再看到手边满满当当的食材,鼻腔里闻着蒸笼里飘散的浓浓香味,感慨万千。

这种好日子放在几个月前,她们想都不敢想,而改变她们命运的就是掌柜的,几个丫头又你一言我一语感激温仲夏。

“过去就过去了,咱们要往前看,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温仲夏说着,手里捏着鳜鱼的尾巴,沿着锅边滑到油锅里,顿时“滋啦”一声响。

过年怎么能不做鱼呢,年年有余嘛。

忙了一下午,总算在夜色降临前,端上了满满一桌菜。

“好香哦。”温孟冬早就馋得不行,扒着桌沿,没忍住想要偷摸一块酥脆的炸年糕。

被眼尖的徐袖用手拍了一下,“调皮,等大家坐齐了再吃。”

“来了,最后一道松茸鸡汤。”金水端着瓷碗进来,脆生生的报菜名。

餐桌正中间是一整只炖得酥烂的八宝鸡,围着的还有红烧鳜鱼、烤鸭、蒸腊肠、炸年糕、扣碗菜、粉蒸排骨……

每一道菜分量满满当当,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开。

落座后,徐袖拿出一壶屠苏酒③,笑道:“过年嘛喝一点点,应个景,但提前说好,可不能喝醉咯,谁要是喝醉了,罚她三更爬起来放开门的鞭炮。”

温仲夏平常不让员工沾酒,但过年也就不拘着她们了。

金水带头举起杯子,她们先齐齐给温仲夏和徐袖各自敬了一杯,感谢这些日子以来两位掌柜的栽培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