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笃定道:“温掌柜,你的方便面可以大搞,肯定比棋子面更好卖。”
温仲夏领着员工加班加点把他们仨头一批方便面赶做出来,面饼用油纸包着,酱料和粉料各装了一坛,菜干一大包,随他们想加多少加多少。
客人拿到后,十分满意,怀着一片雄心壮志,向北出发。
温仲夏把方便面做出来,自然是要继续卖的,不过考虑到这种面条做起来更复杂,而且酱粉更用了好料,价格肯定比棋子面高。
她先做了一批在两家店上新,观察大众客人的反应。
反馈最好的不出意料是学生党,好像如获至宝。
这些学生,尤其是太学的,读书是真辛苦,往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脑力活动相当耗费精力,住斋舍的学子又没家里人帮着做美味的宵夜。
这个时候,不需要锅,不需要煮,只要拎起炉子上的水壶泡一碗方便面,再也不用捂着空空荡荡的肚子睡觉,再满足不过了。
比棋子面略贵,但比现煮的面条还是便宜的,学生们纷纷解囊购买,连一向节省的梁江都买了两份尝鲜。
单独卖时,酱粉菜用油纸分开包,酱料里用了牛油,凝固成块后,包装容易。
分店卖得也不错,这边的客人大多手头比学生宽松,棋子面这类吃食除非外出,不然平时根本不会有吃它的念头。
但方便面不同,样子、吃法都很新鲜,吃了都说好。
香满楼又眼馋了,庞平兴冲冲跑来道:“我买了你的方便面,回去之后连着吃了两天,整整两天,梦里都是面的味道!”
温仲夏就笑,她曾经一段时间也痴迷,连吃一个礼拜各种口味,生生把自己吃腻了。
“真是嫉妒你,棋子面我也吃过啊,但我怎么就想不到还能做这种面呢。”庞平用扇子哐哐敲脑壳,恨自己不开窍。
“庞掌柜莫敲了,再敲你也想不到。”
她也不是自己想的,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庞平:……
扎心了。
庞平迅速调整情绪,略显兴奋道:“棋子面可是军粮咧,军队每次都要订购几十,甚至上百万斤,你的方便面要是做好了,肯定更能赚。”
“我就是个食店小掌柜,军粮那种级别我不敢幻想,只要客人喜欢,就心满意足了。”温仲夏神色淡定。
庞平讪讪一笑,“也是,我就随口一说。”
军粮这种东西,牵扯的各方利益极其复杂,一个不慎可能惹上官司,不是他们小老百姓随便掺和得上的。
“不过就算只卖一般客人,那买卖也不小了。”庞平像是把方便面当成自己的,不停出谋划策。
东京每日数不清的人出城,探亲的、做买卖的、游学的……这些人随便买个几份,那就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你的两家店单卖热食和蛋糕,本就够忙了,现在还做方便面,顾得过来吗?”
温仲夏默默沉思,店里人手的确紧张,尤其最近方便面的销量上升很快。
她有意另开个面坊,单独做。
羊杂汤
方便面没什么技术含量, 稍微有经验的厨子都能琢磨出做法。等到旁人发现这个商机,很快便会跟着卖,就像当初的爆米花, 如今满大街都有。
温仲夏想开面坊,得抓紧, 不能拖。
也就是在东京这种大城市,人口多, 对速食面有需求, 要是在乡村小地方, 老百姓哪有余钱买这种吃食。
温仲夏和徐袖商量了一下,她也觉着单独分出去做更好,店里真是忙不过来。
事不宜迟, 首先要确定面坊的地址。
面坊不像食店,不用选在商业街, 为了省租金, 在外城或者郊区,寻一处安静且宽敞的作坊就行。
温仲夏马上去找章伯,请他帮忙寻摸。
章伯手上资源多,很快带她去瞧一处靠近南薰门的作坊, 这家原本是卖面粉的,后来主人经营不善,遣散伙计,不干了。
一进作坊,院子很大,还有一块老大的磨盘没搬走。
章伯边走边介绍:“这家作坊院子和厨房够大, 后面还有三四间厢房住人,虽说总体地方不算大, 但你头一回开面坊,我觉着够用了。”
温仲夏和徐袖四处转悠一圈,又问他:“章伯,还有没有更便宜些的?”
“再便宜就要出南薰门了,那就是郊区,”章伯捋着胡须慢悠悠道,“有倒是有,不过地方远,如果你的面坊依然全用女子,我建议还是这处更好。”
温仲夏明白他的意思,郊区治安没保障,在城门内至少有官差定时巡逻。
温仲夏和徐袖回去一商议,这回不东看西看了,直接敲定就是这处作坊。
签订契约后,找工匠对作坊进行大改造,同时找铁匠订做了几样压面的工具。
最关键的是员工,她从温记的储备人才中挑了两个白案功夫比较出众的丫头,分别唤做莲莲和绿儿,让她们去主抓面坊的业务。
方便面没什么需要严格保密的秘方,故而其他员工全部现招,只要白案功夫过得去,为人老实、能干,身体健康就成。
招工启示一发出去,附近的女人踊跃报名,不为别的,就启示上给出的报酬足够吸引人了。
那头面坊的准备工作进行地如火如荼,这头已经有人跟风在做方便面了。
“真是可恶,无耻!”
杨金花从外头快步走进来,满脸气冲冲。
“这是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金水给好姐妹倒了杯茶水,杨金花一饮而尽,把手上拎着的油纸包放桌上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