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271)

语毕,又觉得自己小姑娘家家不该说这种话,羞了半张脸。

“掌柜的,我瞎说的。”

徐袖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天,好像是有这个苗头。每回这个梁江一来,七娘总是格外开心。

不过这种事在当事人承认前,不好乱议。

她便认真叮嘱二丫:“这事自己心里猜猜便罢,莫要到处说。”

二丫连忙举手保证。

等温仲夏回到本店,便看见梁江在院子里挥汗如雨,早上才送来的柴火已被他劈了三分有二。

许是天气太热,他解开了腰带,胸前的衣裳半敞开着,露出古铜色的肌肤。

温仲夏只瞄了一眼,不禁挑眉,嗬,没成想这小子脱衣有肉。

“身材不错嘛。”

话音刚落,忽然感觉斜后方气氛一紧。

她回过头去,只见杭曜不知几时也来了,嘴唇紧抿,望着她的眼睛里蕴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好似幽怨,又像自责。

温仲夏没看懂,但莫名心虚。

杭曜移开视线,冲院子中央的梁江大喊了一声名字,“把衣服穿好,袒胸露腹,成何体统!”

梁江吃了一惊,忙把腰带系上。

他太专注干活一时忘了身在何处,平时在家里这种天气,他都是直接打赤膊的。

温仲夏眨巴眨巴眼睛,后知后觉,恍然大悟。

噗嗤乐出声。

她这样盯着男人敞开的胸膛瞧,在古人看来定是不合时宜吧,可她真的只是单纯欣赏啊。

杭曜见她还笑个不停,更幽怨了。

他不着痕迹地按了按自己的腹部,其实也是有些肌肉的啊。

要看,可以看他的嘛。

定胜糕

温记面坊经过十天的改造装修和员工培训, 挑了个好日子,正式开业。

这回总共招了二十个新员工,有妇人, 也有未婚的小娘子,最小的十五岁, 最大的四十有三。

她们身穿面坊统一的青色制服,每人都是神采奕奕, 精神气十足。

以前除了绣坊, 几乎没有作坊要招女工, 总是首选要男的,就算招个女人,通常就是进去洗衣打杂。

温记面坊不一样, 就要女的。也因为这个前提,好些个原本家里不许她们出来干活的, 都难得松了口。

掌柜的说了, 她们的工钱是底薪加绩效,这两个词还专门给她们解释了好几遍。

简言之就是做的越多,到手的钱越多,要是连续三个月垫底, 便请离开。

这么好的工作,她们自然要努力干。

所有人分工合作,揉面的,做面条的,卷、蒸、炸各司其职,另有人负责炒制酱料和粉料, 算是一个简单版的流水线操作。

之前提前试运行了两次,温仲夏觉着效率不错, 等以后她们熟能生巧,效率会更高。

面坊做出来的方便面就叫“温记方便面”,油纸包上专门贴了红色标记。面坊只做不卖,方便面做好后送到温记两家店开卖。

有了面坊,产量一下子上去了,之前积压的订单很快便能供应上。

要不说庞平这家伙确实有商业头脑呢,他是第一个向温仲夏提出要批发方便面的。

他打算在香满楼推出几道用方便面做的新菜,煮方便面加个煎蛋,或者铺上两片肉,价格立马翻倍。

温仲夏马上想起上辈子见过的那种专卖煮方便面的店铺或者小摊,她曾一度非常不理解。后来便明白有人钱多没处花,有人是懒得自己弄,还有些则就喜欢在外面吃的氛围……

能上香满楼吃饭的不差那几个钱,庞平乐颠颠跑来告诉她,卖得还不错。

自从面坊大量推出温记方便面之后,那个在西大街路口卖方便面的小摊人流很快少了大半,没两天便灰溜溜转移阵地了。

温仲夏估摸其他大面坊观察一段时日后,很快也会跟上。

她都想好了,只要他们一推方便面,她就出新口味,掌握主动权就不怕竞争,大家一起卷起来,繁荣大宋的方便面市场。

太学补试这日依旧是个大晴天,成七娘比往常早到店半个时辰。

此时温仲夏她们才从床上爬起来没一会儿。

“来来,今儿你们不用做早饭,我做了糕点。”成七娘拎来一个篮子,用白布盖着。

温孟冬雀跃不已:“七娘姐姐,是什么好吃的?”

“是定胜糕。”成七娘揭开白布,里面垒着好几层淡粉色的漂亮糕点。

定胜糕的形状和金铤相似,两头大,中间细,上面印着“定胜”二字。

每当有学生要去考试,或者将士出征,大宋老百姓便常常会做定胜糕,讨个好彩头。

温孟冬挠着头,傻傻地问:“今儿我不用考试啊。”

温仲夏和徐袖等人纷纷笑了起来,对他说:“你不考试,不代表旁人不考试啊。”

“哦七娘姐姐是给那个考试的人做的,那人是谁啊?”小孩儿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成七娘难得露出一丝羞赧,拿出一块定胜糕,塞到冬儿手心,快速道:“就你话多,赶紧吃,吃了去上学。”

温孟冬立马就被温热的定胜糕吸引了注意力,将问题抛在脑后,咬了一大口,笑眯眯道:“真好吃!”

成七娘招呼大家一块来吃,众人也不客气。

定胜糕是用糯米粉和粳米粉混合做成的,加了红曲粉,用花板模具定型,上锅蒸熟即可。

定胜糕绵软松香,米粉细腻。和其他糕点相比,有很明显的颗粒感,沙沙的,里面包着豆沙馅儿,甜滋滋的,沁人心脾。

成七娘做的够多,大伙儿都吃饱了,篮子里还剩十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