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413)

当然现在,他可以随时吃个够。

温旬刚从团聚的喜悦中缓了过来,看到这盘玉灌肺,差点又老泪纵横。

还是闺女贴心。

玉灌肺软糯喷香,细碎的核桃仁和松子颗粒感十足,嚼着有一股独特的油香味。

温仲夏知道温旬吃不了太辣,故而调的辣汁,香而微辣,浇在玉灌肺上,甜辣交融,别是风味。

“我在宾州可想这一口了,只是那边没人会做,”温旬连吃几块,“夏儿做的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玉灌肺。”

温季春道:“父亲,等你到了温记酒楼,看到满墙的美味,估计以后玉灌肺就入不了你的眼咯。”

说笑间,温旬瞅见站在温仲夏身后的年轻男子,问道:“这位小官人是?”

杭曜立马上前拱手作揖,自报家门。

方才他们一家人团聚,互相泪眼汪汪时,杭曜不好上前插话,紧接着温仲夏又要给钦差一行人分吃食,杭曜帮着小丫头们一起弄,温旬一时没注意到他。

温季春也附在温旬耳边嘀咕了几句,温旬的眼神瞬间多了几分好奇和探究。

杭曜心里直打鼓,温季春似乎对他还有偏见。

“原来你就是那个自请去太学教书的探花郎。”温旬微笑道。

杭曜惭愧道:“正是不才。”

温旬道:“你科考那年我不是主考官,但你的考卷我可是看过的,真是文采斐然,本来还以为能和你一起在朝堂共事,没想到你跑去当了个教书先生,不然我们应该早就相识了。”

温季春蹙眉,父亲怎么对这小子颇为赏识的样子?

温仲夏为心上人说话,“父亲,您这次能回京,他也帮了不少忙呢。”

“是吗,那老夫在这里要多谢杭博士了。”温旬拱了拱手。

杭曜忙回礼道:“温大人客气了,晚辈所为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令嫒为了您的事忙前奔后,才是辛苦。”

温旬慈爱地看着女儿,对杭曜则又多了几分好感。

杭曜继续道:“温大人,家父和祭酒郭大人托我向您问好,郭大人还说等他一下了朝就来拜访您。”

温旬朗声一笑,“等什么下朝,我现在就去宫里见他们。”

温仲夏问:“您不先跟我们回家吗?”

钦差也劝说:“温大人,您可先回家歇息歇息,明儿再进宫不迟。”

“这一路我早就歇够了,我现在就要进宫面圣。”

温旬迫不及待,他还有很多公务要向官家汇报。

一行人马稍作休整,便直往皇宫奔去。

去江南

“父亲要去江南?”

温记酒楼二楼雅间, 温仲夏正为温旬父子接风。

东京夜晚向来热闹,更何况此处是紧邻皇宫的马行街。

街道上华灯璀璨,车马人声不绝于耳, 不知道是哪家小儿贪玩放了个炮仗,窜到半空中, 正好在雅间窗外爆出炸裂声,孩童们欢呼雀跃, 好不热闹。

这次是时隔三年的合家宴, 丫头们上齐菜肴后, 贴心的关上门,让他们一家五口说说体己话。

“官家极为重视这次科考,因我曾担任会试主考官, 故而指派我去江宁府监考江南考场。”

温旬回答完温仲夏,端起手边的琉璃杯, 啜饮一口浓香的奶茶, “没料到牛乳和茶叶一同煮滋味如此奇妙。”

温仲夏提起茶壶帮他添了半杯,“等入了夏,奶茶用冰一镇,冰冰凉凉, 更加畅快。”

又道:“听说江宁府的江南贡院①是江南一带规模最大的考场,官家有此安排,看来他依然很器重您。”

温季春神情得意,“你们是没瞧见,今儿官家下了这个旨意后,那韩侍郎的老脸黑得像锅底, 他定是害怕父亲日后升迁,会报复他。”

他至今仍然记恨礼部侍郎韩家在温家落难时第一时间退婚撇清关系, 提到韩家就没有好脸色,呸了一声。

温旬正色提醒,“宾州三年还没教会你慎言?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过去的事莫要再提。”

温季春努努嘴不说话,捻了一个炸虾丢进嘴里,真香,不忘给娘子也夹了一个,徐袖无奈失笑。

温旬道:“我如今别无他想,唯有办好这趟差事,方不负官家隆恩。”他朝半空拱了拱手,又道:“不负夏儿苦心,还有伍老爷、杭大人、冯大人等所有相助温家之人的一番好意。”

“父亲,”温孟冬好奇地问,“我听先生说江南士子念书很厉害,北方士子总是考不过他们,是不是真的?”

温旬捋着胡须笑了笑,“你们先生说的倒也不算虚。”

温孟冬皱皱鼻子,很不服气的模样。

“但并不是说北人不如南人聪明,”温旬慢条斯理的解释,“背后之缘由十分复杂,前朝末期北方长年战乱,民生凋敝,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顾得上读书,而南方一带却相对平稳,许多世家大族南迁避祸,再者江南自古是鱼米之乡,繁荣昌盛,种种原因之下,人才自然可观。”

温孟冬握紧小拳头,“等我长大了,要为北方士子争口气。”

前几日太学的小学考试成绩已出,小冬儿不负众望,很快就要成为正儿八经的小太学生了。

小太学生的豪情壮志逗乐了众人,温季春大力拍了拍小弟的肩头,笑道:“你老兄我呢天生和文房四宝不对付,日后温家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便靠你了。”

温孟冬这回进宫也得了个差事,去步军司当禁军教头。

虽说步军司教头训练的士兵至少千八百起步,但在军队里没什么实权。

不过历经贬谪之后,温季春当年从军时铁血戎马的壮志豪情已经被政斗的残酷、岭南的荒凉磨平得所剩无几,如今他只想一家人再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