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小女经营日常(109)
林晓静在家做了几次螺蛳粉,但是只有董宁和林晓初,还有戴生生能接受这个味道。方氏吃了就不肯再吃第二口。
彭高英用筷子夹起那个巨大的炸蛋,“这蛋竟然还能这么做?”
她将鸡蛋卷了卷,夹在筷子上,张大嘴巴狠狠一咬,撕扯下来了一半。炸蛋吃进嘴巴里,满口的油香,还裹着浓郁的汤汁,就如同刚才吃的腐竹一般,“我还是头一次吃这样的鸡蛋!比我之前的吃的,都要好吃!”
林晓静才不听彭高英嘴巴里的“都要好吃”,反正只要她做了新的菜,彭高英尝了,就会说这样的话。
只要是林晓静做的菜,林晓静就觉得肯定一道赛一道的好吃。
“我说了吧,这道螺蛳粉,虽然闻着臭,但是吃起来香。尝了不吃亏!”林晓静拿帕子给彭高英擦了擦嘴角。
奈何这位小祖宗根本没有要停手的想法,从另一个大锅里,又给自己盛了满满一小碗的螺蛳粉。
第 73 章
腊月冬日的时候, 天气已经不能再冷了。
边上的小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早上起来的时候,满地都是霜, 呼着一口气, 满口都是白雾。
原先就是安阳县的人也就罢了,那先逃难来的, 临时在安阳县大棚住下的流民们,日子就难过了。
人要活下去, 就讲究一个吃穿住行。
住都是统一住在大棚里,行就不用考虑了。
至于衣服,衣服都还好说,总归能找出几件。而粮食, 就苦了很多, 令人头大了。
秋日的时候, 洪水、暴雨,直接把本应该丰收的稻子和麦子全部冲垮了,好好的丰收季直接泡了水。
结了穗的稻子和麦子直接变成了空心的,要么就直接埋在泥巴里, 反正是不能吃了。
粮食的价格因此飞涨, 那些跑出来的流民本身就没什么银子,现下就更加买不起了。
好在, 谢今安安排人种下去的第一波番薯和土豆,经过林晓静所说的种植方法被好好使弄了一番,到了腊月冬日竟然长成了。
开荒开了几百亩。
虽然种的没有当日阿四爷般用心,但是产出的土豆和番薯, 却已经完全够量了。
燕帝特意安排了钦差来查看,记录了番薯和土豆的情况。
当初一个小坑里放了几个小块, 一个小块就能长出一株苗,一根苗上就能结七八个茎块。
硕果累累。
这些流民根据公县令的安排,井然有序地开始挖,一下子就挖出了上千斤,上万斤。
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一记,就发现这两种作物,比起水稻和小麦也不差,是产量很大的作物,正如林晓静所说,饱腹感十足。
消息传回京城,燕帝更是龙颜大悦。直接将番薯和红薯两种作物,开始大面积推广。
而安阳县这边,刚长成的土豆和番薯,产量很大,那么安阳县新来的那些人也不至于饿肚子,足够那些流民吃饱喝足了。
公县令安排了人在城外施粥,勉勉强强让他们过了个饱肚子的冬日。
试验田的结果以及流民安置得妥当,这迟来的嘉奖总算是到了。虽然迟了些,但是总比没有好。公县令得到了上面的嘉奖,升了半品,再过些时日就要调离了,成日里笑得合不拢嘴。
他原以为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再如何也就是个八品县令了。
没想到如今竟然有机会,能到从七品!
公县令走之前,还专门来拜访了林晓静,特意感谢再三,“还得多谢林姑娘贡献出了土豆和番薯,以后若是有机会,林姑娘到了东延府,我一定做东。”
林晓静谢过,突然感慨万千。
以前公县令一口一个“林晓静”、“刁民”,哪里会像现在这般恭敬?
笑过的林晓静又想起来,公县令的那个女儿公妙颜好些时日没叫自己的小丫鬟小莲来铺子里了。
或许是她们不敢再劳动林晓静给他们做点心了,干脆就不再出现了。
林晓静想起这些事情,也是一笑了之。
冬日里粮食丰足,日子就过起来快了。
翻过年,又是二月、四月、六月,林晓初都踏踏实实在县学读书,林晓静还是经营着小林食肆。
反倒是盛康乐再次下场,又是一遍县试、府试、院试,竟然真的中了个秀才。
虽然只是刚好考上了个八十名,擦上了个线,但却是实打实地考上了秀才,有了功名。
“天吶,天吶!竟然真的是我的名字!”盛康乐好不容易挤到了排行榜边上,瞅着最后一张纸开始看起。
结果,一个扎眼,就瞧见,“高桥镇盛康乐”几个大字,在最后一名。
初时,盛康乐还反应不过来。
反应过来,当场在原地跳了起来,激动地朝他母亲王氏吶喊,“娘!娘!我中了!我中了!”
盛康乐着急忙慌地往回跑,等王氏听清了,差点没原地撅过去,嘴巴里也是一个劲儿地感叹,“我儿中了我儿中了!我儿是秀才了。”
“娘,我能考上秀才,有一大半都是晓初的功劳,都是他带着我学习。我今天就要去找他,顺便把这个好消息也跟他说一说。”盛康乐说道。
王氏却皱了皱眉说道,“那你不能空手去,还是要多带些东西,特意去感谢一番。如今林晓静已经是七品县主了,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你若是能和他们家一直处好关系,以后对我们……”
“也是有好处的”王氏还没说完这最后几个字,就被自己儿子恶狠狠的眼神打断了,生生地将那几个字都卡在了嗓子眼里,没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