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错嫁第九年(183)

作者: 林一衣 阅读记录

他修长的手指忍不住攥成拳头,不刻意躲避那儿传来的视线,也不打招呼,就是平静地看着府里的人群又恢复有序,重新开始进行仪式。

六月的南杭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

满城的红色也很衬人,就站在这窗口看着新人交拜。

手心传来一片痛感,这落日黄昏格外刺眼,让他眼底都一片模糊,更看不清了。

这一回,不管她有什么想法,他都成全她。

而门外,游木满头大汗地赶回来刚想敲门之时,听见了细微的声音又放下了扬起的手。

第 115 章

这一夜, 裴恒之在窗边待了很久。他看着知府院里从人来人往到人员离散,看着它从灯火通明到天光渐亮,烛光暗淡。

他倚靠在窗边, 痛失所爱又痛失依仗。

这场婚事, 他不是没有阻止的理由,他只是再没有任何阻止她做任何事的理由了。

人这一生是很难学会放手的。

尤其是他倾尽全力都想得到的东西,可偏偏他想给的, 她不想要。

他也不想再把人逼到绝路, 看着她生生陨落。

更何况, 嫁的也只是四皇子而已,他还有的是机会。

*

裴恒之自觉来日方长, 只要顾连清还在这世家大族之中周旋, 只待来日他便仍有机会, 只不过是如今须得学着浅浅地松开手,叫这喜好自由的小鸟去外面的天空翱翔一番,待到日后时机成熟,他依旧有机会把人抓回来。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 那边顾连清早已溜之大吉了。

黄昏之下, 在府邸散去的人群中,她一身红衣在这喜庆的氛围里并不打眼。

手边牵着一匹烈马, 顾连清径直往城外走去。

她回想起那日在南杭见到四皇子时的场景。

他坐在厢房之中,手边正抚琴, 见是她来, 浅浅地唤了一声“清姐姐”。

顾连清端站在门口, 静默一瞬, 然后走进屋内,福了福身, “见过殿下。”

他浅笑一声,“姐姐,我以为你同从前不一样了,怎么还是这般守规矩。”

顾连清并未搭话,而是直奔主题,“殿下要见我,究竟所为何事。”

当日四皇子抓了裴恒之,却不曾直接杀了他,也没将裴恒之押回盛京,反而是要见她。

她在家中苦思良久,也不曾想出四皇子到底有何谋算。

她自认她一介女流之辈,根本影响不到他们的朝堂政局,更何况,四皇子的眼中钉当是如今已经兵权在握的肃王才是。

可四皇子却并未答话,而是轻声嘘道:“姐姐,你听。”

他修长的手指拨动着琴弦,琴音袅袅从手中传出来。

顾连清不好插嘴,便也只能坐在一旁一边喝茶一边听着这琴声。

不算难听,可也算不上什么悦耳动听,依她所闻这琴声中大抵是蕴藏了一些弹琴之人的心思的,可她却没有那个兴趣探知到底是何种情绪。

只是静坐在一旁,抿着唇瓣,耐着性子听他弹奏了一曲又一曲,直到壶中的茶水都被喝干了,四皇子才双手一抚,堪堪停在琴弦之上,琴音也就此趋近于无。

两个人谁都没有说话。

还是四皇子先开口道:“姐姐还是不喜欢听琴。”

顾连清握着茶杯的手一怔,眉毛也微微皱了起来。

从前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肃王妃,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没有人知晓她从来不爱弹琴,更不喜欢听琴。

她也将此事瞒得很好,便是父亲同祖母也不知道,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四皇子看着她微微蹙起的眉峰,扯了扯唇角。

昔年,他府上有一位先生,一手琴技出神入化,所奏琴音如同天籁,多少人花重金想请都请不到。

可偏偏那日他弹完一首曲子之后,先生却只是摇头叹了口气,“可惜了,你这般勤勉却依旧弹不出这曲子的精髓。她天分奇绝,却志不在此,真是荒唐。”

那时的四皇子还年幼,看着摇头叹气、失望不已的先生心底也颇为不快,他分明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何还是奏不出先生想听的曲子。

他张了张嘴,问道:“‘她’?先生,‘她’是谁?”

闻言,他似是颇为不快,语气中充满了惋惜又带了些愤恨和不甘,道:“一个只想为他人洗手作羹汤的女子而已。可惜了这样好的天分……”

他摆了摆手道,“罢了,今日就到这儿吧。”

四皇子看着先生略显佝偻的背影,手指紧握成拳。

直到后来他才知晓,原来先生曾偶然路过顾家听见有人在弹琴,为琴声所动,自荐上门为顾家的姑娘教琴。

而他指名要教之人正是顾家大小姐顾连清。

四皇子倒也没有将这些陈年旧事提起,只是端过手边的茶水替顾连清续上,“清姐姐,请喝茶。”

顾连清垂眸,看着他将自己茶杯的水一点一点地给自己续上,眸色未变,开口道:“四皇子还是有话直说吧。你抓了裴恒之又要挟我前来,到底所为何事。”

四皇子看着她的面容,说实话,顾连清长得不算貌美,只能说是清丽端庄。

可是谁又能想到十几年后的她竟能登基为王呢。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给顾连清满上的茶水,眼底划过一丝阴暗,他被困在封地多年之后得知这个消息,不可谓不震惊。

明明也不是很出彩,甚至还不如她妹妹顾溶月有胆色,怎么这帝位就落到了她手里。还是说她在藏匿着什么,就同先生当日所言,她其实天赋奇绝,不仅在这琴上也在旁处。

四皇子端详着她的面容,她一如既往的沉稳,话不多,可他却不再敢轻视她。

上一篇: 表兄他清冷撩人 下一篇: 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