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你马甲掉了(136)
“那她说何时回来呢?”
张婶正坐在门口择菜,甩了甩手上的泥点。
“这个倒没说过,不过沈姑娘向来早出晚归,公子不必担忧,晚饭前应该是回来的。”
除却等待,也没有别的法子。
脚步声渐远,张婶从翠绿的菜中抬起目光,恰巧看到那青衫远去,晚霞将他挺拔的背影衬得愈发瑰丽,隐隐望去竟有几分矜贵。
她忽然就想起来早逝的陈应清,一股子没由来的悲伤朝她劈头盖脸袭来。
如果陈应清还在,会不会也如景安一般登上仕途,一展宏图呢?
可世事无常,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待圆月从檐上升起,廊前像是被撒了一层薄霜。
沈荠还是没有回来。
书桌前燃着豆大点的烛光,景安放下书又站起身去将冷了的饭菜热了热,正当他将冒着热气的粥搁置在桌上时,脑海中电闪雷鸣般闪过了什么。
他想起苏直所说的话,心里如淬了冰般冷。
不等锅灶的菜热透,他便一瓢冷水泼进去,匆忙叩开了隔壁的门。
“张婶,我想还是要询问一番,阿荠出去时可有说要去寻什么人,或者是去哪里?”
张婶提了盏灯笼出来,听他的话也是有些焦急,苦苦思索一番,记起沈荠出门时大抵是下午,身边好像是有人跟着的。
“对了,那姑娘好像是锦梅的掌柜,说是姓柳!哎,公子,你慢些,提着灯笼去罢?”
还没等张婶说完,景安便转身而去,一路疾奔去了锦梅。
街上已经空无一人,夜幕薄霜,锦梅已经打烊,他眼底骤寒,也顾不得什么礼节,只顾叩门,但一直紧闭的大门好似将景安最后一点希望也熄灭。
*
沈荠是被一声尖叫惊醒的,她轻抬眼皮,却发觉身子酸涩,脖颈处一阵闷痛。
待完全睁开眼,下一瞬她便惊恐的发现,这里不是连云坊!
薄纱轻笼着床榻,室内陈设奢华,红烛灼目,而她正被人绑了手腕,躺在榻上动弹不得。
“来……人……”
她想要发出声来,但好像被人灌了什么药,嗓子黏腻发出的声音支离破碎,同时额角还沁出一层薄汗。
沈荠脑子发昏,极力回忆起下午的事情。
那时柳掌柜来连云坊寻她,原来是有位夫人在鼎云居买的布料,做工竟与沈荠新出的料子一模一样,但是质量却不及沈荠的,那位夫人制成新衣穿在身上竟然在宴席上脱了线,这可出了个大丑!
这厢闹了个没脸,那负责采买的侍女奉命要寻沈荠要个说法,途径锦梅,却被柳掌柜拦下了让其转告她家主子,此事一定会给个交代。
既然此事闹大了,还不如一并发作来个大的。
因此来寻沈荠去了最近的茶楼,边喝茶边商议对策。
两人本来是想滚雪球般把这事越闹越大,到时候再来个什么由头直接找到鼎云居去对峙。
好来个釜底抽薪,一举拔除。
她与柳掌柜分别之时,已经是傍晚,想来是在拐过街巷之时被人打晕带到这里的。
但这里又是什么地方?
她不安地想挣扎起身,平整的被褥也弄得凌乱不堪,想把捆绑在手腕处的麻绳给蹭开,却无济于事。
正在咬牙之际,却听木质的门被推开,一阵尖细的女声像是在沈荠耳朵边炸开:
“姑娘醒了,还不快去叫公子过来?”
沈荠好不容易起身,保持着坐在榻上的姿势,看着愈走愈近的嬷嬷,眼神里满是防备。
刚费了一番体力,这会脑子愈发迷蒙起来,她看四周景物一片朦胧。
“嬷嬷,这是……哪里?”
“哎呦,这自然是个好去处,旁人想来也来不成。姑娘就安心待着,等会我家公子就过来寻姑娘了。”
那嬷嬷是个面生的,可这里又有哪一处是熟悉的呢?
沈荠不由得一阵惊慌,“你家公子?”
话音未见,只听见外面脚步匆匆,接下来是遣退侍女的声音,沈荠透过那层层帷幔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
“小美人,我来了!”
此话轻浮,似乎还夹杂着淡淡酒气,几乎令人作呕。
沈荠那原本就慌乱的心更跳的七上八下,她从未想过如此戏剧性的事情会落在自己身上,讲给旁人听更是一字不信的。
随着那位嬷嬷退下去,关门的动静将烛光惊动的晃了晃。
亦如沈荠慌乱的气息。
“等了这么久,你终于落在小爷我的手里了。”
听这声音,并不熟悉。此人像是饮了不少酒,满身熏人的酒气,朝床榻走走来的身影摇摇晃晃。
沈荠倚在床榻,手却在不断动作着,只不过绳结被打了个死扣,凭她的力气还是解不开,由于捆绑的太紧,手腕已经开始酸疼了。
一只手猛然进入她的视线,床榻上的帷幔被那人使蛮力一把拽了下来,道道烛光晃红了沈荠的眼。
她不由得惊呼了声,眼前醉醺醺的人不是郑辽平又是谁?
可没等沈荠开口,郑辽平眯起眼睛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
半倚在榻上的女子身姿曼妙,原来包裹严实的玉色外裳在挣扎时领扣散落,露出白皙纤细的脖颈,细汗密布,更显水色。
烛光摇曳,衬得她脸色绯红,唇瓣娇艳,鬓发微微凌乱,更能激起一个男人的保护欲。
更别说她此刻一双杏眼正瞪着他,落在他的眼里更显娇媚。
郑辽平光是想想熄灯之后的场景便酥了半边身子,直接屈膝半跪,月白锦袍下摆正巧覆在沈荠的鞋上,她不禁瑟缩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