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173)
【宿主,您要是考上了丰州书院,江老爷肯定也不管抛头露面体统不体统了,因为江州书院出了名难考,平川县县令的儿子都没考上!而且那里生徒考上进士明经的学子可不少!就算考不上科举,您也会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才女,对江老爷来说,您的价值大大提升。】
“哇哦……”钟逾仿佛被打开新世界的大门,“那时候价值提升不提升都不重要,就算没去考科举,我也能在州县找一份职业,对吧?”
【对!】
“我要考。”钟逾心里的计划发芽,几秒后萎了,“可是江五郎连续考了两年没考上诶,平川县去年就考过去两个?很难吗?”
【难度有一点,但也没有那么难……在这个时代,“知识”本身就不是普及的东西,大批普通人都不识字,加上在书院不劳作,全靠家里人供养,所以,考学的人先把普通人消减了,其次,学习态度也是问题,江五郎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嘴上说着要考进士,一到晚上就溜出去赌钱喝花酒,背个《诗经》都磕磕巴巴,就知道两句“君子好逑”在外面骗姑娘。】
【根据本系统的计算,以宿主您的知识储备配合上您的学习能力,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可以在明年考上丰州书院。】
“我决定试试。”钟逾立刻就做了决定。
离家出走固然痛快,但后面麻烦不断,首先是户籍问题,哪怕可以选定位置后想办法买通当地官员弄个户籍,但新户籍会受到各种限制。
考学就有些类似现代高考,通过考试去大学,然后大学毕业找工作,自然而然脱离家庭了。
四海无闲田③
钟逾请教系统, 丰州书院的入学考试考什么内容?
系统毫不藏私地介绍起来——丰州书院的招生考试内容为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书最重要,必须合格, 剩下四项中再有两项合格, 便能被丰州书院录取。
再看这六项具体内容——
“礼”是《南晋礼经》,这是南晋当下通用的一套礼仪标准, 渗透在全国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说重要,若是学子不懂基本的礼数,书院宁可不要这学生,因此这本书需要钟逾从头背下来、理解并运用。
“乐”是《南晋乐经》,此书记载了南晋一套自成体系的乐理系统,想要学会不仅得理解背书, 更需要找把乐器实际操作, 说白了就是从头学习。作为入学考试, 书院不需要参考学子精通各类乐器, 但至少得会一种吧……钟逾一种乐器不会,直接放弃。
“射”是射箭,钟逾没练过,尽管感觉上没乐器复杂, 可惜她不会, 只能放弃。
“御”是骑马,钟逾骑马的经验不要太多, 她觉得这个不是问题。
“书”是书法,钟逾感觉也能行, 她在民国那些年, 一开始只会写钢笔字,后来呆久了, 不是总有条件买到钢笔墨水,几十年时间足够她学会写毛笔字。她自认为写的还算合格,怎么也比十几岁二十岁的书院学生强一点吧?
最后是“数”,顾名思义,算数。她要是不会算数,这些年就白活了……这个时代的“数”也有更深奥的一层,比如八卦天象相关的也称之为“数”,还是那句话,入学考试不会考太难的,只是单纯考一考算术。
钟逾把自己穿越多年学到的技能凑了凑,感觉可以应付丰州书院的招生考试,前提是:“我至少得把《南晋礼经》背下来,对吧?”
【不错!《南晋礼经》共十万一千八百八十三个字,宿主加油!】
“……”
十万字的书?
她背过书,从来没背过这么长的书。
可是不管多长,都要硬着头皮背,为了能离开这里……
钟逾没有《南晋礼经》,就只能找人借。
至于找谁?
当然是江五郎,整个江府只有他一个在考丰州书院。
从前厅离开,钟逾没有直接回卧室,而是在系统的指示下朝着江五郎的院子走去。
抵达目的地后,钟逾才发现,江五郎的住处条件实在比江府的姑娘们好不少,竟然是个独立的小院子。
此刻,院子门口有一个头戴儒巾、身穿浅蓝色衣衫的男子,他正举着一把弓箭,瞄准了院子尽头的箭靶。
钟逾接着就发现,院子对面是一排靶子,她一数,竟然有十个。
系统:【江恒礼,江家排行第五,正妻之子,宿主你您应该称呼为五哥。】
“五哥?”钟逾果然不习惯认亲戚,但比认爹好很多。
江五郎听到声音,回头看她一眼,但也只是一眼,就兴味索然地回头继续瞄准。
“咻”地一声,箭飞出去了。
再转头看那支箭,瞬间已经扎在远处一个靶子边缘,距离靶心十万八千里。
这就是落榜两年生的实力吗?
钟逾想到自己对射箭一窍不通,于是说了句场面话:“好箭法!”
江五郎瞪了过来:“你嘲讽我?”
钟逾反问他:“谈何嘲讽?”
江五郎一想也是,江府后宅那些姑娘连弓都没摸过。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江九,你跑这儿来做什么?我可不曾邀你做客。”
钟逾第一反应是称呼,居然可以姓加个数字直接喊吗?那她是不是能叫人江五江七的?
第二反应才是答复:“我想借书。”
江五郎面上露出一种近似轻蔑的表情:“我这里可没有那些t市井话本。”
“借《南晋礼经》。”
江五郎只觉得意外:“你借这书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