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134)
他说话的声音很大,顿时让园中的人都停下了说话,转头看向他们。
原本黄茂予没打算找季泽的茬,但是这宴会已经开始了这么久,余知府也未曾主动唤季泽与他说话,更别说提点一句了。
因此他便知道季泽定是惹了上头的几位大人不喜,余知府没叫他出这个风头。
也是,区区一个农家子,竟然也能考中举人,那位李大人怕不是昏了头吧?
黄茂予对这个结果本身就有些不服气,以他的性格早该向作为主考官的李翰林提出质疑了。
但是最近父亲在朝堂上形势不太好,陛下有意找他麻烦,所以他也收敛了不少性子,免得父亲再被人参上一本。
再者,坐在上首的三位大人中,职位最高的崔侍郎可是父亲的人,而余知府,李翰林没有率先召季泽前去,定然是看在崔侍郎的面子上。
众人都在等着季泽的一个回应,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心中也是微微有些不满的。
十六岁的农家子连中四元,他凭的是什么?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呵,想要入朝为官,只会这点可不行。
而黄茂予的话,就算是当众提出质疑了。
这时,举子们一边等待季泽的反应,一边暗暗观察坐在上首的几位大人的面部表情。
见他们脸上没有什么怒意,心下也是感叹,黄公子毕竟是黄首辅的嫡幼子,他有胆提出来,自然是有所倚仗的。
李翰林转头看了一眼崔侍郎,微微皱起眉头,难怪崔侍郎一开始提议说要将此次乡试的前三甲作诗之事提到最后,原来是想给解元一个下马威。
黄茂予自己技不如人还能怪得了谁?
堂堂三品大员,竟做得出这等事来,可耻至极!
季泽的解元是他亲自定下的,他的文章他自然也看过,说是甩那黄茂予十万八千里也不为过!
他们此番作事,岂不就是为难季泽是一个农家子,没能学过琴棋书画?
拿一个“全才”的名头,来侮辱一个才十六岁的少年,当真是可恨!
季泽觉得参加宴会什么的,实在没劲儿透了,怎么又来这招?
以前顾桡用过,现在这位黄公子也要用吗?
他是真的不知道面前这人是谁,只是之前在书斋外面听人叫过他黄公子罢了,他如今又怎么惹到这人了?
季泽淡淡一笑,平静道:“你是?”
比试一
少年长身玉立, 一身月白色长衫更是衬得他丰采高雅,面容平静无波,这种姿态与气度与他农家子的形象万分不符。
在场的人对季泽的反应先是微微一愣, 随即回过神来,季解元的意思是他不认识黄公子?
这到底是真不认识, 还是装的,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人瞧好戏般等着看黄茂予吃瘪的样子, 由于季泽的语气再是自然不过了,似乎是真的不认识他。
且人家说话十分礼貌, 行为举止亦是得体,怎么看都不像是故意要惹人嫌的那种人。
季泽见面前的黄公子脸色一阵变换,有趣极了。
他稍微心思一转, 便知道这个人应当是有些身份背景的,可能是因为他不认识他的表现,导致对方被气得心肌梗塞, 面上也是犹如便秘了一般的表情。
说实话, 别人以为季泽在羞辱黄茂予, 其实他还真没有。
黄茂予此刻的面部表情精彩纷呈,他举着酒杯轻笑了一下, 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季解元果然与众不同。”
“多谢这位公子的赞美,贤弟心领了。”季泽的表情依然未变,眼神温和,唇角带笑, 十足的好人模样。
黄茂予:“……”谁他妈赞美你, 跟你称兄道弟了?
举子及大人们:“……”原来这一届的解元这般单纯,是他们心思太重, 差点误会了好人。
黄茂予气急,顿时道:“本公子姓黄,全名黄茂予,黄忠言是我爹。”
话落,他便抱着手臂等着季泽上前来讨好他。
可惜听到这话的季泽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欣喜,悲愤,或者惶恐。而是差点一口茶水喷出来,这怎么那么像“我爸是李刚”的句式?
不过黄首辅的大名他自然是听过的,随即强逼着自己不露出一丝异样,礼貌笑道:“原是黄公子,幸会幸会。”
坐在上首的李中南瞬间哑然失笑,此子确实非常人也。
崔望见底下的少年这副做派,心下微动,此子不凡,倘若是次年会试中试,必定能入得了陛下的眼。
若是能拉拢过来倒好,可看眼前这情形怕是不行了,不行的话只能让他在次年的春闱中出点“意外”……
只是,陛下这几年尤其注重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加以扶持为朝廷做事。礼部虽然管着全国科举t之事,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可不像以前那般轻易就能动手脚。
毕竟解元本就引人注意,他们行事更需小心谨慎。
余知府用余光扫了眼旁边的二人,也不做声,他仅是个主持宴会的罢了,其他的皆与他无关。
三个人心思各异,到底是浸染官场多年的人,下头的举子顶多觉得季泽聪慧,可他们却不会这般想。
先不说季泽的寒门身份,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又见到以前的他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人,还能如此镇定自若。
连中四元,是大才,面对挑衅亦能平心静气,不被惹怒。
都说少年英才,难免会过刚易折,但他却举止有度,不谄媚,不生气,合该是要入朝为官的人。
他们这三个老匹夫都不能看出季泽究竟在想什么,可这样的人往往才是最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