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十里春(51)
她的兄长和元昇就于一旁静望着。
楼下礼官已经行完启程的戎礼,号角声起,庾卓登上马蹬,朝城楼上方拱手。
“今日之行,为我雍州之基业,百姓之安宁,卓定当不负使命,诸位,告辞!”
按照以往的旧例,庾卓的冬巡会走遍雍州各个军防要塞,耗时三月,正是雍州军内部群龙无首之时。
将士们步伐铿锵,元昇与庾家兄妹已经登上城楼,朝这边走了过来。
杜初月粗粗一望,元昇披着玄色毛领大氅,身姿挺拔,眉目疏淡。
她在他望过来时挪走了视线。
不久就见庾仙儿越过他,几步来到老夫人身前。
“见过老夫人。”
庾仙儿显得活泼爽朗,想来这些时日的心情很是不错。
元老夫人打趣,“你阿爷冬巡倒没见你哭鼻子。”
“仙儿出身将门,若是这种场面还要哭鼻子,那不知有多少眼泪要流呢。”
她微露羞煞,“况且还有二郎陪着我。”
城楼间静了几分,有不少视线明里暗里地投向杜初月,她只当未觉。
元昇则是环抱双臂,斜倚城墙,目光沉寂地望着那些远行的士兵,半点没有反驳庾仙儿的意思。
寒风吹得他的发丝和大氅不时扬起,露出内里用金线绣的鹰羽暗纹。
寒暄一阵,女眷们这就预备离开城楼,因阶梯结冰,她们走得小心翼翼。
不想忽听一道惊呼,那尚在孕中的张环蓦地脚下打滑。
“嫂嫂小心!”
却见张环身边的杜初月竟然用手臂将她生生拖住,只是随着重量下坠,杜初月的手臂也磕到城墙,少女当即发出一声闷哼。
“月儿,你可有事。”
女眷们顿时围拢过去,尤其张环,看脸色应是微含愧疚。
“无碍的。”杜初月勉强活动手臂,“并未受伤。”
元昇杵在人群之外,瞧着她露出笑意安慰张环,那笑容苍白空洞,却又让人惴惴不安。
他的手藏在大氅之中,不自觉攥紧成拳。
回到王府后,杜初月又跟随张环去了翠梧院小坐。
张环平素亦是娇矜贵女的脾气,瞧杜初月因她受伤,她拉不下脸来赔礼道歉,只赠予了几盒用料精贵的外敷药膏聊算赔礼。
接着就见屋外进来了几名手持承盘的侍女,盘中有东珠一颗,沉木手串一对,宫绣团扇一柄,另还有些珍贵补品。
“都是庾二娘子送来的。”
杜初月略微可笑,这庾二娘子定是觉得她今日在城墙上受那一下是在拉拢人心,于是乎她也送这么些礼品来讨元昇的嫂嫂欢心。
张环见后果真欢喜,“你瞧这沉木手串倒不错。”
她取了沉木手串让她把玩,杜初月将那温润的木珠于手中摩挲,淡笑道:“嫂嫂尚在孕中,若将此沉木珠交由佛堂的大师加持,寓意会更好。”
张环眼睛一亮,“说得对,今日之事有惊无险,还需得佛光多多保佑我们母子。”
杜初月眉目深沉,瞧着她将那沉香手串交给侍女,送去了佛堂。
第三十章
张环近日常为胎相不稳感到忧心, 故而杜初月在翠梧院走动得愈加频繁了些。
这日她不留神撞见屋中张环母女在谈心,听起来是张环的阿母在向她请求相助。
依张家之言,最近常有传闻,雍州道即将跟随朝廷推行新税法, 此税法助贫抑富, 若要施行张家的税会要比从前翻上十余倍不止。
张母前来正是要求张环将此事告知大郎君, 末了特地加上了句。
“若真要缴纳这么多的税,今后供给娘子你,还有大郎君的财物只怕就不能够了。”
杜初月没再听下去, 让婢女去通报说她邀嫂嫂过几日去南门寺外远近闻名的郎中那求医。
得到张环的应可后, 杜初月这便回了步幽阁。
屏退完步幽阁的侍女,杜初月从棋盘下抽出封密封完好的信, 嘱咐紫檀, “将这封信交予杜洵,让他务必加急传回京师。”
她看向桌上棋局,落下枚黑子,此着足够吃下大片白子。
三日后,瑞雪降临, 前往南门寺的马车由王府驶出, 此行车夫无论选择哪条路都会有处必经之地——雍州府衙。
路上得见有不少百姓也在前往同样的方向, 他们脸上大多翘首以盼, 喜气洋溢, 大概都对今日即将颁布的新税法感到欢喜。
府衙门外已是水泄不通, 人头攒动,但人们的神态却不如路上见到的那样, 反而显出些凝重。
细听能得知这是因为新税法颁布的告示迟迟未见张贴,而衙门里多了些官兵军将的身影。
百姓们埋怨不停。
“为何现在还不公布?”
“听说是张家的人不满新税法, 元家大郎正带着军将拦截在里边。”
她们的马车被堵在人群之外,张环面露烦色。
“去交涉交涉,让这些刁民让开路。”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而响起喊叫声。
“快看,那是张家的马车,里头坐着元大郎的夫人!”
杜初月辨认了喊话人的模样,认出这人正是她要求杜洵安插在人群中的农户青年。
这句话应该也是他依葫芦画瓢,照着她的交代如此说的。
那人一呼百应,马车外的民众立即蜂拥而上,像蚁群般将她们团团围住,扯下车帘,爬上车顶,用拳头笃笃地敲打车厢。
“下车!快下车!”
威胁之声不断传来,有人甚至砍下车门,伸手抓住了张环的脚腕。
张环顿时厉声尖叫,露出哭腔,“怎么办啊!”
见此情形,杜初月也不由紧张,她使劲拽住张环,躬身将她护住,两人在车厢角落拼命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