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时居然没往这方面想。
这天底下哪有人不知道自己具体生辰的?说三月初,约莫就是因为,抚养他长大的人也不清楚确切的日子。
王春越发笃定自己的猜测,心里狂喜,面上也笑意不断。
旁人不明白他为何发笑,只当是因为顾况年纪轻轻就活捉了北赤国小王子,功劳太大,王公公高兴。
王春在皇帝身边当差,反应极快。短短数息间,脑海中已闪过了许多念头。
皇嗣事关重大,仅凭一个印记未免有些证据不足。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此事告知陛下,请陛下彻查,寻找更多的佐证。
当然,最好还得将这个疑似皇长子的顾况带回京中,让陛下亲自定夺。
如今各方势力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在没确定之前,肯定不能声张。
王春心思一转,已有了主意。
他说几句客套话后,随着虞停骁走出营帐,佯作不经意地打听了一些顾将军的基本情况,又道:“虞将军,你让咱家带这北赤国的小王子回京,也不是难事。只是他毕竟是王子,怕这回京路上会不太平。不知道能不能向你借个人送送咱家?”
虞停骁笑了笑,王公公是天子使者,一路从京城过来,身边不乏高手,还用向他讨人?
尽管这么想着,但他不愿得罪了皇帝心腹,就哈哈一笑:“这有何难?到时候我自会挑些好手,随公公一道进京献俘。”
“如此甚好。”王春大喜,“我看那顾将军就很不错,选他如何?”
虞停骁略一沉吟:“可以是可以,只是小顾将军伤势未愈,需要静养,只怕还不能立刻上路。”
不过,那北赤王子是顾况活捉的,他的确该进京领赏。而且此次北赤国元气大伤,又已递上降书,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战事。顾况暂时离开边关也没关系。
王春忙道:“无妨无妨,咱家这次奉陛下之命来犒赏三军,哪能这么快回去?肯定要过几天才动身的。”
虞停骁眉梢微动,没再说什么。
是夜,王春在帐中写了一封密信,命人连夜进京送到陛下手中。
回京
次日, 虞停骁同顾况说起入京献俘一事:“王公公点名了让你护送。他奉皇命而来,我也不好推拒。过几天,你就随他进京一趟吧。”
“嗯。”顾况轻轻颔首,答应下来。
走出中帐后, 他不觉心头微窒。
这就要回京城了吗?
曾经他努力考武举, 想着若能在战场立下战功, 就有娶郡主为妻的资格。可现在,不知道她是不是已与那个鲁王府的三公子成婚?
不对,宣怀太子薨逝, 百日之内不得婚嫁,他们应该尚未成婚。
想到这儿, 顾况心里蓦的一松。然而一瞬之后, 就又生出阵阵酸涩。
他阖了阖眼睛,强行将那个身影从自己脑海中驱逐出去。
这段时日,他在疆场搏命,多次性命攸关,竟然还是会时不时地想起她。甚至有时梦里也会出现她的身影。
顾况只能再次告诫自己:已经分了,已经断了。而且人家已经和别人定下婚约, 即便尚未成婚, 只怕也快了。
不能再想了。
顾况唇线紧抿, 驱走心中杂念,大步向自己帐中走去。
如今战事结束, 三军将士又刚领了皇帝的赏赐,边关大营的氛围近几日轻松不少。
顾况发觉,这位从京城来的王公公不知是怎么回事, 时常来他帐中。
或是探他伤势,或是同他闲聊, 总东拉西扯,问他不少东西。
顾况警惕心渐起,不知对方目的,偏又不能得罪陛下的心腹,因此每每总忖度着应答几句。
他臂伤稍好,王春就催促着回京献俘。
王公公一本正经:“不能再拖了,怕陛下等急了。”
“公公言之有理。”虞停骁含笑点头,除顾况外,又亲自挑一批好手,护送王春以及北赤国小王子进京。
临行前,他特意叮嘱顾况:“北赤国小王子是两国和谈的关键,不容有失,路上你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大意。”
“虞将军放心,绝不会有任何意外。”顾况认真保证。
“嗯。”虞停骁笑了笑,“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随后,他亲自带人送一行人到营外。
从边关到京城,路途遥远。一行人夙兴夜寐,不敢耽搁。
……
边关大捷的消息传回京中,虞停鸢自是高兴。
边患问题解决,百姓能过上正常生活,长兄也能松一口气。运气好点,说不定还能调回京中兄妹团聚呢。
不知不觉中,宣怀太子薨逝满百天后,民间已不禁嫁娶。
临近年关,京中成亲办喜事的不少,时不时地会听到爆竹声与唢吶声,热闹极了。
虞停鸢暗地托人去叹鲁王府的口风。
转天,鲁王妃下帖子邀请清平郡主到郊外庄子赏梅。
名为赏梅,实为议事。
这庄子里梅花开的正好,白雪红梅交相辉映,甚是好看。除了虞停鸢,鲁王妃没有另外邀请别的客人。
两人在暖阁里简单寒暄两句后,鲁王妃就温声道:“阿鸢,请期之事,论理我不该问你。但你没有长辈,只好和你商量了。”
她笑一笑,取出数寸见方的红纸,上面写有几个日子:“我寻思着,把婚期就定在三月,你觉得如何?”
“三月?”虞停鸢不由微微蹙眉,若是正常成婚,多等一年半载也无妨。但这是一场交易,且涉及母亲,自然是越快越好。
见她神情有异,鲁王妃怔了一瞬:“怎么了?你有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