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养个太子当外室(66)

是了,初见他时,她也觉得他面善,却不曾深想。

不止虞停鸢,殿中其他人也一个个神情惊异。

长公主更是“哎呀”一声,看看大皇子,又看看清平郡主,一双眼睛瞪得圆溜溜的。

她嘴唇几张几合,却没有说话。

迎着众人震惊的目光,顾况行至皇帝身前,施了一礼:“父皇。”

——这个称呼,他暂时还不习惯。

皇帝含笑点一点头,指着儿子对在场众人道:“这是大皇子李昭。”

“李昭”这个名字,是林婉因有孕时,他们夫妻俩商量的结果,可惜直到十八年后才真正派上用场。

殿内诸人面面相觑。

周太傅与孙相对视了一眼,正欲开口,却见兵部的吕大人上前一步,惊道:“大皇子?这,这不是去年的武状元顾将军吗?”

旁人或许不曾与之接触过,但是吕大人负责武举,岂会连武状元都认不出?

众人越发惊讶,窃窃私语。

皇帝不慌不忙道:“是啊,吾儿虽未长在宫中,可也称得上文武双全。不但去年武举夺魁,还生擒了北赤国小王子……众爱卿一直催朕立储,不知朕的长子,能否做得储君?”

宫灯明亮,众人能清楚地看到陛下脸上的笑意。只是他神情之中,还隐隐带着一丝威慑。

“陛下。”周太傅定一定神,恭谨道,“若论其文采武功,自是翘楚。但储君乃国之根本,关乎江山社稷。这位,这位贵人果真是陛下血脉吗?”

瞧着容貌倒是有几分像陛下,但既是皇家血脉,又怎会养在宫外?单单养在宫外也就罢了,竟还十八年来一点风声都不透露,仿佛根本不存在于人世间。

这话一出口,在场其他人均暗暗点头。

自宣怀太子薨逝之后,朝廷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宗室子弟多,不知陛下会选哪一个继承大统。有野心的,暗暗下注拥护。不料,突然冒出一位大皇子,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面露不悦之色:“这还能有假么?昔日后宫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明宪皇后势弱,大皇子只能在宫外长大。朕侄子众多,还不至于拿旁人子嗣冒充自己的。”

说到后面,他脸上已有几分薄怒。

周太傅连忙低头告罪,暗悔失言。其实在听到“后宫争斗”时,他就想起了昔年的立后风波。看来后宫相争,比明面上的还要残酷。

怪不得陈太后与郭皇后齐齐移居别宫,只怕这当中隐情不小。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之间,无人开口。

忽然,殿内传来一声女子的咳嗽。

是长公主站了起来。

她嗤的一笑,声若银铃:“太傅可真会说笑。他不是皇兄血脉,又是谁的?你瞧他的眉毛、眼睛,不是和皇兄生的一模一样吗?那双眼睛,一看就是我们李家人。”

长公主话音落地,颍川伯也跟着点头:“对对对,确实一模一样。”

“至于鼻子、嘴巴嘛,很明显是随了明宪皇后。”长公主叹一口气,“怪不得我第一次见顾将军,就觉得眼熟,原来是我亲侄子。皇兄你也真是,不早点说,害我一直蒙在鼓里。”

皇帝笑笑,闲话家常一般:“不是故意瞒你,是那会儿时机还不成熟。”

他瞧一眼妹妹,对其表现还算满意。这个妹妹,虽说私生活丰富了一些,但在大事上,还是拎得清的。

长公主端起酒盏,浅笑吟吟:“臣妹敬皇兄一杯,恭贺皇兄父子团聚,江山后继有人。”

皇帝微微一笑,端起面前酒盏,一饮而尽。

一直沉默不语的鲁王夫妇相互交换了眼色后,鲁王也站起身来:“恭贺皇兄父子团聚,江山后继有人。”

多年来,鲁王沉迷女色,不问政事,可内心深处也曾生出过儿子入继皇兄一脉的心思。

——这可不是他白日做梦,谁让皇帝子嗣单薄,又独留他一个弟弟在京城呢?

宣怀太子薨逝,鲁王嘴上不说,心里将自己儿子们盘算了一遍。

这下好了,皇帝有亲儿子,用不着过继他的了。

鲁王心里大感失望,比他当年与皇位失之交臂还要悲伤。偏生他谨慎惯了,也没太大的胆子。因此,短暂的失落过后,他就又释然了。其实当个闲散王爷也不错。

不缺钱财,不缺美色,还不用为朝政发愁。

至少他比他皇兄快活得多。

想到这里,鲁王的神情更恳切了一些。

皇帝又是一笑,饮一杯酒,对这个异母弟弟温声道:“你少喝两盅,当心喝多了头疼。”

鲁王嘿嘿一笑:“皇兄放心,臣弟心里有数呢。”

长公主与鲁王先后表态,其余人等也不傻,好几个已齐齐出声:“恭喜陛下父子团聚,江山后继有人。”

皇帝满意极了,又招呼众人喝酒、用膳。

可骤然得知这么大的事情,又有几人能吃得下?

皇帝并不在意他们的反应,他坐了一会儿后,就携子离去,留下神情各异的众人。

他们刚走,重华殿内就宛如炸开了锅。

周太傅皱眉问孙相:“你方才为何一言不发?”

“太傅想让我说什么呢?”孙相苦笑,“陛下的态度还不明显吗?”

周太傅一阵语塞,当今天子,看似温和,实则乾纲独断,他决定了的事情还真不好更改。

当然,若这真是陛下血脉,十八岁,文武双全,还有战功,有这样的继承人未尝不是社稷之福。总好过多方夺嫡争储,朝野动荡。

另一侧,鲁王夫妇也在一块儿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