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子先前就炸好了的,豆腐有了,不过得切块先用油煎一遍,这样煮起来不容易烂,还更好吃。
刘季把马厩旁拴着那头野山羊拉了过来,拿着一把刀,无从下手、手足无措。
那可怜兮兮的求助眼神望过来,秦瑶大发慈悲,起身走过来,挥挥手,“去拿盆来,烧开水拔毛。”
又嘱咐扒在堂屋门边想看的龙凤胎,“进去,关好门,小孩子不要看这种血腥场面,容易做噩梦。”
三郎和四娘哦了一声,乖乖躲进屋里。
先前村里杀猪,他们一群孩子好奇跑过去看,结果秦瑶一个没注意,回来时四个孩子三个都做噩梦。
张氏知道这事后,拽着秦瑶,二话不说就去了邻村,找一位瞎子婆烧了三个蛋回来,说给孩子吃了就不做噩梦了。
秦瑶还不信呢,结果吃完鸡蛋第二天,二郎和龙凤胎就睡得安安稳稳,再也没做噩梦。
张氏很满意,“看吧,我就说那瞎子婆最灵的,你还不信,跟我犟。”
秦瑶:“啊这......”遇事不决就看玄学,古人诚不欺吾!
大郎和刘季都留在院里,看着秦瑶手起刀落,动作利索的把羊给杀了。
开水已到位,父子两负责拔毛,弄干净后,秦瑶负责开膛破肚。
她突发奇想,想吃羊肉卷,可天公不作美,它不下雪,没有天然冰箱冷冻,软肉想要切成纸一样薄的肉片可不容易。
但在美食的驱动下,秦瑶还是拔出自己的精钢匕首,在案板上慢慢片肉。
虽然没做到像是现代的纸张那么薄,但片到跟这里常用的黄纸薄厚还是没问题的。
点了烛台的小小厨房里,全是刀光闪过的银芒,秀得刘季和大郎眼睛都要瞎了。
最血腥的阶段已经结束,二郎、三郎和四娘得到准许来到厨房。
一会儿看看阿爹身前熬制的羊骨汤,一会儿来到阿娘身前,看看那一盘盘切得薄如纸张的羊肉片,口水都不知道咽了多少回。
终于,秦瑶点燃一串鞭炮,潦草的往院里一扔,在一阵鸡飞马跳中,年夜饭端上桌。
一家六口,吃了有史以来最丰盛的一顿年夜饭。
第175章 两看相厌
一整头羊的肉,因为有秦瑶这个大胃王在,一家六口是一点都没剩下。
年夜饭吃完,红灯笼挂上去,一个个吃得肚皮滚圆的躺在椅子上消食,顺便守岁。
上半夜,有各种小吃食当宵夜,还算好熬。
到了下半夜,三郎和四娘顶不住,先回房睡去。
大郎在屋里打着秦瑶刚教的招式,二郎和刘季,各抱一本书,竟都是一副刻苦模样。
秦瑶看看手里拿着黄豆碟,一边吃炒黄豆一边放空发呆的自己,很认真的思考了三秒钟——我要不要加入他们。
三秒钟后,算了吧,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才闲下来这一会儿,果断摆烂!
凌晨三点左右,二郎也熬不住先撤了。
留下大郎、秦瑶、刘季,三人坐在桌前大眼瞪小眼。
刘季看书已经看得眼酸,这会停下,直打哈欠。
但去年没守成的岁,今年一定要守住,要不然不吉利,就像是去年,他简直是多灾多难。
刘季难得迷信,打瞌睡就掐自己一把保持清醒,好不容易熬到天边露出曦光,激动得站了起来,“今年一定行好运!”
鼓励完自己,打着哈欠回头,猜测秦瑶和大郎两人应该和自己差不多的状态。
却没想到,大郎小小年纪,一夜不睡,居然还精神抖擞要去后院晨练。
秦瑶把他喝住,送进屋去,小少年这才不情愿的回屋睡觉。
“我去眯一下。”秦瑶挥挥手,进了自己房间,开始睡回笼觉。
刘季早撑不住了,见状也不说废话,关好门窗,把炭火用灰埋掉,又检查一遍廊下熏着的腊肉,做完这些,立马冲进房间,倒头就睡。
一家子这一觉睡到晌午才起,醒来时整个村子特别安静,一年忙到头,好像就这会儿能有机会睡个懒觉,家家户户都关在各自屋里猫着呢。
过了初一,村子里才重新热闹起来。
秦瑶家没亲戚要走,便在家里躲懒,吃喝吃喝,过完整个年。
出了年,一家六口,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圈。要不怎说冬天养膘呢,光吃不动,不涨肉才怪。
到了初八这天,集市到来,村里不少人相约要进城。
邱氏也出月子了,刘仲头一日跑过来问秦瑶,他们要不要进城赶集,如果去,大家伙想搭个顺风车。
知道刘季做不得主,刘仲直接问的秦瑶。
秦瑶问:“去几人啊?”
“我、大嫂、金宝金花,还有爹,三个大人两个小娃。”
小孩满月,张氏和刘老汉商量着,家里多年来难得有件喜事,准备办场满月酒,刘仲和何氏进城采买东西。
刘老汉要给家里换一换农具,县城里样式多,价格也便宜些。
至于两个小孩,纯属闹得慌,不得不带上。
如果秦瑶不去,刘仲他们就不打算带两个小孩了。
秦瑶想了想,答应下来,“正好我们也想再添一匹小马,那就一起吧。”
刘仲大喜,立马回家准备去了。
秦瑶和刘季送走刘仲,一回头,就见大郎四个眼巴巴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自己两人。
夫妻两对视一眼:要不都带上?
反正马车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带上四个小的,正好小孩们坐马车,大人们走路,早点出发,傍晚天黑前定能赶回来。
夫妇两难得默契的齐齐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