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千年流量夫君(201)+番外
最终二人精疲力竭,双双躺在土地上缓气。
此时,天上飘落下轻薄的冰菱。
孝瓘忽然想起许多年前,他们二人去方山射闪电时的情景——彼时他们劫后余生,也似这般仰面承雨。
他扭头看了眼延宗,延宗却也在看他。
“阿兄,你还活着……”延宗笑道,“这,真好。”
仆从拿了外氅过来,分别披在二人身上,却也盖不住他们灰头土脸的狼狈模样。
二人前后出领军府,刚骑上马,见远处行来一队仪仗——前面是京畿步骑,后面是领军官属,威仪卤簿,十分煊赫。
延宗拉着孝瓘赶紧下马,让开道路。
“谁啊?”孝瓘小声问道。
延宗撇了撇嘴,“中丞大人呗!”
“中丞?”
“高俨。”延宗小声答道。
高俨是太上皇帝高湛与太上皇后胡氏的次子,他以八岁的年纪官拜御史中丞。
更夸张的是,为了表示对高俨的爱重,高湛竟然重拾起魏朝旧制——凡御史中丞出行,王公百官均需清道避让,否则就要被红色的棒子痛打。
高俨的仪仗渐行渐远,孝瓘和延宗重新上马。
“去我家樗蒲吗?”延宗问道,“掷五木?”
孝瓘摇摇头,“我还要去太乐署接清操。”
“你可知你已在邺下的淑媛女眷中出了名?”
“不知。”孝瓘牵了缰绳,调转马头,“也不想知道。”
第102章 不祧庙
孝瓘抵达太乐署, 抱了氅衣坐在牛车的车辕处。
可明明是散值的时候,署中却无人出来。
眼见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孝瓘正欲闯进太乐署, 却见一女子从门中缓缓走出。
他几步奔过去,把手中的氅衣披在她肩上, 又握起她的手, 放在口边轻轻呵气。
“对不起……”清操见他鼻尖、耳廓染了绯色, 赶忙问道, “你等我多久了?”
“没多久。”孝瓘笑笑, “走吧。”
“孝瓘,其实我出来是想跟你说……”清操看他一眼,又速速低了头, “庙乐还差一点……我今夜恐怕要宿在署中了……”
孝瓘没说话, 她只得又抬起头, 仔细观察他的神色。
“是他们不让你回家吗?我去与署丞说。”他的确不太高兴。
“不是。”清操摆了摆手, “祫祭是陛下临时定下的,祠部又改了不少颂词。”
“我记得你跟我说的‘在其位, 谋其职, 尽其事’,为祫祭修庙乐是太乐署丞的职责, 并不是你的啊!再说……”孝瓘拧起浓眉道, “你现在的身体,我实在很担心……”
“孝瓘,非是他们逼迫, 研修雅乐本就是我喜欢的事……” 清操一把抱住孝瓘的腰,把头贴在他的心口处, 低语道,“你忘了吗?我想让后人‘听’到今人的声音,我想让他们听到的,可不仅仅是民曲胡调,更是正音雅乐啊!”
“好,那我明早来接你。”
清操仰着头,绽出一个笑脸。
“你不生我气了?”
“傻不傻啊,我怎么会生你的气?” 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轻轻抚上清操的头,“我只是不想让你受委屈,但若是你自己想做的,便顺着心意去做就好了。”
“等一下,你明早不就要入斋了?你能来接我吗?”
“哦,我倒忘了。”孝瓘想了想,“我让张主簿来接你吧!”
清操笑着点了点头。
清操回到太乐署中,案头上摆放着最后一篇颂词。
“威宗景烈皇帝之庙乐《文正》。”
清操有些懵,她问身边的乐官道:“我记得《文正》是高祖文宣皇帝所用的吧?”
那乐官眨了眨眼睛,明白了清操的问题,答道:“我听祠部的人说,太常少卿祖珽上奏:‘文宣甚暴,何以称文?既非创业,何德称祖?’不久,太上皇帝就下令把高祖文宣皇帝改为威宗了。那时谥号还没拟好,现在看你这颂词,想来是定下来‘景烈’二字了。”
“既这般说,太祖的庙号改为高祖,奏《武德》,高祖的庙号改为威宗,仍奏《文正》了?”
乐官点了点头,“是这个意思。”
“那……《始基》呢?此乐弃置不用了?”清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礼制来说,《始基》都是奏献给太祖的,连神武帝都改称高祖了,齐国岂非没有太祖了?
“不不不……”乐官赶紧解释道,“怎可不用呢……太上皇帝的意思是奏献给武贞公……”
清操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了。
皇家的宗庙分为祧庙与不祧庙。
祧庙即为远祖庙,是把诸多远古祖先的神主放在此处合祭。
不祧庙中供奉的是开创帝业的始祖以及功业威名都极大的祖先,他们的神主不会被迁毁,可永世享受后人香火。
高氏承袭魏制,为一祖二祧四亲的庙制。
“一祖二祧”是三不祧庙,另外四庙则需“亲尽而毁”。
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太庙中供奉的分别是司空公高庆,吏部尚书高泰,秦州使君高湖,武贞公高谧,文穆帝高树生,太祖献武帝高欢,世宗文襄帝高澄。并且规定高欢以下不毁,以上则递毁。
后来高洋和高演去世,神主入庙时,高庆和高泰的神主相继迁毁。三不祧庙变成了太祖高欢、世宗高澄和高祖高洋。
而今,高湛竟将武贞公高谧奉为太祖,将高欢降为高祖,更是把高洋从祖改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