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朝闻道(49)

作者: 雨霁长安 阅读记录

意思就是谁敢再反对,那他王铎也不介意再揭老底。

他们可不是柳治平,自然没那么傻,犯不着去得罪如日中天的中书令。

“那便好。”王铎啜了口茶,随即将茶杯稳稳地放于桌案上。

众人退去,唯独张应池未动身离开。

王铎带着深意笑看他一眼,道:“怎么?观棋兄,可还有事?”

“在下只是疑惑,伯仁兄向来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日怎么突然发难了呢?”

王铎向来办事有分寸,便是再想杀鸡儆猴,威慑众人,彻底撕破脸还是有些不符合常理。

所以他才问出了口。

“观棋兄,你知道的,我眼里不容沙子。”王铎面无表情道。

“裴戎私底下给柳治平送了不少财物,还约为姻亲。”

“据我所知,柳治平没推辞,二人甚至商议,拉我下水,换柳治平做这个中书令。”

就柳治平那个德行,中书令怎么着都轮不到他。

当初他抬举柳治平做宰执,他不回报也就罢了,没想到二人还合谋妄图取他而代之,此等见利忘义的小人,他片刻也容忍不了。

一边借他中书令之名狐假虎威,拉拢朝廷官员,一边与别人联合算计他。

柳治平他势必容不下了,借此也敲打敲打那些有异心之人。

他们那点隐秘,全在他王铎手中。

一个也跑不了。

想给他王铎下什么绊子,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倒是让王铎没想到的是,张应池竟一改作风,头一回涉水。

他向来如他的字一样,观棋,观棋不语真君子【5】,看而不言。

仿佛世外看客一样,从不牵涉其中,不沾污垢而去。

虽然与他私交甚好,但也止于私交,从不干涉朝政党争。

王铎知道,张应池有自己的一番傲骨。他欣赏张应池的傲骨,所以也不强迫他站在自己的船上。

“观棋,放心,无论政事堂如何迁移,你张观棋永远都会是宰执之一。”

说罢,王铎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张应池的肩头。

“但听陛下圣意。”张应池打揖,说出的话滴水不漏。

王铎冷笑一声,看来张应池还不肯接受他的拉拢。

也罢,日子还长,不急于一时。

堂外风起,甚冷。

张应池回了宅邸,其妻王氏便迎上替他宽了外袍,道:

“郎君可算是回来了,妾听隔壁柳公院里一直在嚷嚷呢。”

当年张应池调回长安置办宅第时,恰好就是柳治平推荐的,因此两家相邻,平日里也算得和睦。

“伯仁兄今日与柳清明是彻底撕破脸了。”张应池喝了口茶汤,与妻子分享着今日之事。

“中书令不是与秘书监一贯交好么?”王氏一边用铜熨斗熨烫着张应池方才换下的外袍,一边朝着张应池问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6】本就是因利而聚,自然也因利而散。”张应池一语道破。

“是啊,但是郎君夹在中书令与秘书监中间,也是艰难。”王氏叹道。

“夫人放心,我不参与他们二人之事,也不参与党争,咱们只安生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夫人莫要再发愁了。”张应池安慰王氏道。

王氏应了声,又问道:“郎君今晚还要修书么?”

“嗯,《贤女传》的首卷太姒篇还有几个字词我未校准,还有末卷我也没改完,我今夜再改改,后日便要送去秘书省印刷了。”张应池道。

“那妾为郎君去添根蜡烛。”王氏说罢便放下了手上的东西,去寻蜡烛了。

张应池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夜色。

*

一日日地过去,犹如走马灯一般转瞬即逝。

外面天色深晚,月牙高悬。

立政殿内,欢声笑语一片。

甘棠与漱阳坐在月牙凳上玩着双陆【7】,周边被几个内人围着,时不时传来一阵笑声。江式微就坐在一旁赏画。

江式微素来对身边人比较放纵,也不忍苛责,只不闹出什么事情,便随他们去了。

齐珩无嫔御,宫中人少,显得太过凄清,让她们嬉戏热闹热闹也好。

“嗳,我近来听守宫门的小黄门说如今坊间流传一本书叫《贤女传》,里面记载了历代贤德后妃。”

“你们猜猜这《贤女传》首卷女子写的是谁?”

漱阳悄悄瞅了眼江式微,随后打着团扇掩着面故弄玄虚低声道。

“我知道了,一定是太姒!”

一位精通于史书的内人急急答道。

“不对。”漱阳道。

“那是谁啊?”另一个内人问道。

按常理说,这样的书卷,一是按生平早晚为序,二是按功德大小为序。

“嘿嘿,是咱们殿下!”漱阳掩嘴咯咯笑道。

众人方恍然大悟,江式微听见动静,放下了手中的图卷,蹙着眉朝这边走了过来,温言道:“你们在嘀咕什么呢?”

那位精通史书的内人笑回道:“漱阳姐姐说,有人为殿下作书了呢。”

江式微闻听此话,略带疑惑地看向漱阳,唇边仍是带着淡淡的笑。

“什么书?”江式微问道。

漱阳起身施礼,定定答道:“妾听守宫门的小内臣说吏部张尚书作了本《贤女传》,将殿下列在了首卷呢。”

“贤女传?”

江式微不解,凭心而论,她方嫁入大明宫不久,并未做什么能让人堪堪称道之事,列为《贤女传》首卷,摆明了这是作书之人在奉承讨好当今皇后。

“你说作书之人是吏部的张尚书?”江式微问道。

上一篇: 春闺令 下一篇: 他的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