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37)
好在,金吾卫的人对于应付这种场面还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十分熟练地就在人群中分出来了一条通道,供百官们进入,然后是这六十个准进士。
殿试只进行一天的时间,所以这些准进士们也不需要像是会试那样代一大堆的个人物品,甚至于为了公平,所有的笔墨纸砚都是由朝廷来提供。
也就是说,这些准进士们只要人来了就行。
金吾卫的将士们一一核对六十个人的身份,然后将他们放行。
像是搜身避免夹带这种流程都是在专门的地方进行的,毕竟以后大家都是官员,总不能让他们在百姓们面前丢脸面。
因为只有六十个人,所以检查的进度推进的很快,没多久,所有人就都进了宫门。
在外面看热闹的百姓们也就只能缓缓散去了。
毕竟,不到傍晚他们是出不来的。
这是作为本地人对于自己过往经验的自信。
第91章 殿试(下)
于百姓们而言,今天的热闹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
他们今天来围观这些考生们进考场一是为了凑热闹,二是想要认一认脸。
毕竟他们就长在京城,尤其是附近几个坊里的住户,对于科举的流程心里门儿清。
别看这考试会考一天的时间,实际上今天还是出不了成绩的,要等后日才行,考生出考场嘛,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除了考生的亲属之外也没有多少人在意。
大家更在意的是后日的皇榜揭晓。
至于认脸……那不是有监察院在吗,他们认一认脸,万一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还能及时去监察院那边提供线索。
那可是有能到手的好处拿的!!!
监察院至今也差不多开了一年了,从顾明远案开始几乎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群众的线索和消息,然后就是不停的确认真伪的工作。
虽然繁忙,但是也确实是从这条道路上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以及百姓们的认可。
毕竟他们说好的奖励那是真给啊!
大大小小的线索,只要是真的,都会给第一个提供线索的人一定奖励,按照线索的价值,奖励也有多有少。
这些都是大家知道的消息。
不过因为这事儿还是有些得罪人,所以至今都没有人明确站出来说过自己提供的消息得了奖。
大家还是担心,万一那人有同伙,知道了以后报复他们怎么办,所以做事的时候都是悄摸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悄摸的情况下,所有人还是清楚这奖励确实不假呢?
开玩笑,京城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消息,要是大家都没有得了奖励,哪里会有人不爆出来呢?
监察院的名声可不是就凭着糊弄百姓就能得来的!
也是因为这好名声,所以现在很多百姓发现了什么事情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去长安县衙和万年县衙,而是去监察院。
有那积极分子,已经快速地将朝中大小官员的脸都混了个眼熟,就打算紧紧盯着他们呢,毕竟这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发家致富的道路。
所以,今年恩科来围观殿试送考的百姓格外多,就不奇怪了。
揭皇榜的时候有游街不错,但是那可是头三甲的专属荣誉,想要看最全乎的今科进士,还真就今天早上最靠谱。
至于看完之后嘛……该干啥干啥去!
怎么?家里富到可以坐吃山空了吗?
.
对于百姓们来说,今天的热闹基本结束了,但是对于考生们来说,今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呢!
过去这几天的时间,他们除了抓紧时间备考以外,还要面对礼部派来的官员,紧急补习面圣的礼仪知识,可以说是一刻都不得闲。
但真到了这个时候,那些礼仪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是这最后一场的答题。
六十名考生跪拜皇帝之后,又是一段流程,而后就被安排到了考场之中。
明光殿不算小,摆下六十张考桌也不显得局促,甚至还绰绰有余。
不负责监考或者外围工作的官员们大多离开,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去了,留下来的就是文武各部门的重要大臣。
不过他们也待不久,如果说是以前他们可能还有点子兴趣凑一凑热闹的话,现在有个政绩考核制度压在他们头上,可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划水摸鱼。
至于标准么……
眼看着监察院的院首公仪广都撤了,诸位大臣们也纷纷撤离。
最后,留在明光殿中的,就只剩下了陆执安、监考官,诸多内侍、侍卫,以及那六十名考生。
陆远平还有政务要处理,就把陆执安留下来代为监考,至于那些内侍和侍卫,前者是为了解决考生们的各种需求,后者则是为了保护现场的安全。
不管是太子还是两位监考官,可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任何一个都不能出事,安全问题还是相当重要的。
陆执安比这些考生们早几天拿到考题,也早已经写好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这会儿他完全可以分出心来观察考生们的答题情况。
按照会试的名次,冉同和的考桌被分配在了最靠近明光殿大门的边缘处,不过他也没有觉得这个位置有什么不好。
九月中旬的天气不算特别冷,还经常有风吹过,他离大门最近,经常能感受到风的气息,微凉的感觉反而能帮助他稍微提一提神。
在梅永言宣布殿试正式开始之后,他就第一时间展开了考桌上装着题目的信封,同时,也看到了考题——
西南小国作乱,应当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