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84)
煤矿开始开采以后,陆执安也没忘了给他爹打注意环境保护的预防针。
虽说开荒垦田肯定没有退耕还林那么环保,但是至少让那些俘虏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等过些年俘虏们的思想风气改善之后,终究还是要把他们散入各地的,到时候再退耕还林,也会简单许多。
俘虏们的处理方法就这么定了下来,京城中当即就有一队人马飞驰出京,与押送俘虏的大军相向而行。
双方汇合的时候,大军距离朔州已然不远。
这一年,程格没能回家过年,他在朔州待了整整一个月,将方方面面安排好以后,把手上的政务交给了来接班的人,这才回京。
抵达京城的时候,已然过了上元节。
又是新的一年了。
这一年,是元安四年。
像是前些年的安稳都是因为灾祸全都被押后一样,元安四年的开年,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两年前被派去西部边境线上驻守的辅国大将军吕元清送来密信,称,松州生了疫病。
陆远平展开密信,刚看了个开头就脸色大变,连忙阻止想要上前的陆执安。
自己则是秉着呼吸飞速看完了密信,立刻去沐浴洗漱。
还没忘了交代陆执安不许靠近,找人过来誊抄一份后立刻焚毁原件。
疫病这样大的事情,陆执安不敢耽搁,立刻行动了起来。
这可不是前世,即便是那样大的疫情流行,都能严格控制到病毒致死率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以后。
这会儿的疫情可是动辄就会要了全城人性命的!
虽说吕元清的驻地是松州隔壁的茂州,但保不齐路上就会有什么岔子,陆远平立刻去洗漱也是应该的。
趁着他还在打理自己的功夫,陆执安也没有闲着。
先是命人用醋和酒对密信这一路所经之地进行消毒,又让人做足了防护对密信进行誊抄,然后让何书立刻去请朝中重臣,尤其是户部、吏部两位尚书,最后则是去请太医院院首以及所有对处理疫病有经验的太医前来。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陆远平也拾掇好了自己,回到了御书房。
太医院比百官班房离得稍近一些,虽然晚一点接到通知,双方人马却是在御书房外碰了个正着。
还不等他们说些什么,等在门口的何书就来请他们入内了。
蔺晖文和冯正清对视一眼,心中涌起了不安。
能同时宣召心腹大臣与一众太医的,不是皇帝病重,就是出了疫病。
今日早朝陛下还好端端的,那便只能是后者了。
只是不知道是出在了哪里,又是什么疫病。
进了御书房,看到头发半湿的陛下安安稳稳坐在那里,无论是太医们还是大臣们才放下心来。
这四年的时间里,他们和如今这位勤勉的陛下合作的很是愉快,太子毕竟年幼,谁都不希望这会儿陛下出什么事情。
只是紧接着,他们心中的另一份不安又被证实了。
“松州疫病,目前松州城已经封锁,城中药材与大夫数量有限,吕元清来信时,城中驻军已有一成不慎染病,百姓只会更多。”
陆远平寥寥几句话就交代清楚了关键信息,也让在场的其他人脸色大变。
不过他们都知道,这会儿不是抒发自己情绪的时候。
州城封城,影响的可不仅仅只是一座城。
好在,先前淮南道暴雨的时候,应急预案成功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让大家都看到了这玩意儿的好处。
这两年,大恒比较安稳的时候,各部之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互相串联,给能想到的突发情况做应急预案。
只是前两年一直没有机会用到而已,现在又能派上用场了。
而疫病,作为此时的一大“恐怖分子”,蔺晖文这个户部尚书对于它的应急预案早已熟记于心。
“陛下,可知是何疫病?又或者,有何症状?若是知道是什么疫病,户部就能对症取材。”
“是的,陛下,若是知晓症状,臣等可先开个能减缓病症的方子,速度送去松州,也可缓解一二。”
太医院里的太医医术是不错,但是身子骨却扛不住连夜奔袭,让他们连夜奔袭累死半道,不如先飞鸽传书送药方进城,然后再尽快带着药材和人手赶去帮忙。
陆执安把刚刚让人节选抄录出的症状给了秦院首,一群太医顿时就围了上去。
蔺晖文也没有闲着。
药材还不知道调动哪些,但是常规的需求还是可以安排起来了。
送人送物资去的人手、一路上人吃马嚼的粮草……一切松州城有可能用得到的东西,都在他的脑海中盘桓。
“陛下,极有可能是鼠疫。”秦院首和几个太医统一了意见,然后飞速报出了一连串的药材名称,都是治疗鼠疫的必备药材。
蔺晖文立刻告退,去国库中调动物资去了。
太医们多留了一会儿,飞速讨论出一个合适的缓解方子。
松州靠近西南,药材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名贵药材不多,大面积使用名贵药材更不可能,所以他们需要拟一个既药材常见又便宜实惠的方子。
方子给出来之后,剩下的几位有治疗疫病经验的太医就领了命,准备动身前往松州。
秦院首没有动,一是因为他不擅长这个方向,二是因为他还要紧盯着陛下一家的安全。
如果后面还有什么和用药相关的问题,他我可以帮你解答一二。
太医们撤走后,御书房里就不剩下几个人了。
首当其冲的,是吏部尚书冯正清。